提高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

2020-08-14 09:48杨晚霞
考试与评价 2020年8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小学数学

杨晚霞

【摘 要】 我们分析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相关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会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地转变教学策略,以提升小学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通过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自主学习能力  问题意识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刚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因此在学习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但小学阶段学生,他们拥有较强的可塑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觉地进行教学内容预习,已学知识复习等,并且能够独立自主地完成课后作业。这些习惯能够为学生的以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去寻找问题,学会思考问题。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以培养学生自主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数学学科的魅力,让这一阶段的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当遇到学生所发现的问题或所提出的问题没有太大价值,或存在着一定的不正确因素时,不能够直接否定和批评,这样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也不能够责骂、嘲笑学生,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以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四边形教学内容时,在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到普通四边形和特殊四边形,其中有正方形长方形等。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认真地了解四边形的相关特点,然后让学生能够认真地观察四边形的特征。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去观察长方形,让学生了解到长方形四边所具备的特征,之后让学生通过测量工具去直接测量加深体会,让他们能够直接地获得长方形的长宽数值。在观察分析过程中,学生就能够知道长方形的两条边长相同,两个宽也相等。教师再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正方形的特点,以及相关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让他们能够多提出问题,例如,四边形之间的关联性,四边形具有哪些独特的特征?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学会主动思考自主学习。

二、寻找科学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学生来说,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拥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才能认真地钻研。由于小学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被一些新鲜事物影响。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思维能力、注意力都较为分散,在长时间内他们无法对于一件实物保持高度关注的状态。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只是机械地将知识内容展示在黑板上,学生只能在课堂上机械地记录,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被激发出来。就学生的这类学习状况而言,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策略,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培养为重要内容。让学生能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此外还需要提升小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这里笔者以学生学习乘法知识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应转变传统将乘法口诀教给学生的方式。而是在教学中通过引导,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操作,真正地领悟乘法的深层次含义。在教学中笔者准备了一个箱子,先将三个乒乓球放在箱子中,然后再放入三个乒乓球。而在另一个箱子当中一次放六个乒乓球,这时让学生分别数一数两个箱子当中,分别有多少个乒乓球。这时学生就会明白教师一次性放六个小球,若每次放三个小球需要放两次,最终两个箱子当中都有相等的乒乓球。然后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参与这些活动,让学生去探究通过这样的方法,提高学生掌握乘法知识的学习效率。

三、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在提升小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合理引导显得是非常重要。在教学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数学问题,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学生能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探索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以及分析问题的方法。在日常的学习积累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在应对任何数学问题时,都能够通过自己的方法,去寻找解决这些数学问题的策略,从而高效地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分、秒”相关知识内容时,笔者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真正地了解“时、分、秒”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课间休息有10分钟,然后引导学生通过钟表的指针去计算出10分钟有多少秒。然后笔者继续让学生去思考10分钟有多少个小时?学生通过对钟表的观察与分析,最终他们得出1小时有60分钟,10分钟占60分钟的六分之一,也就是课间休息时间占六分之一小时。然后,让学生在分析将10分钟转化为秒是多少秒?通过分钟到小时的转换规律,学生再次尝试去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分析学生知道分钟到秒的转化是60进制,也就是10分钟等于600秒。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去分析这些数学问题。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過程中,真正地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真正含义,学生理解起来也就更加轻松,学习效率也能够得以提升。在长期的培养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这样也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语: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学习当中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培养策略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习效率得以提升,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红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7):79-81.

[2] 张会梅.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16.

[3] 叶静.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3(6):71.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小学数学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性别差异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