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企业和企业经营者 权益保护条例

2020-08-14 10:14
经营管理者 2020年7期
关键词:企业经营者国家机关人民政府

(2020 年 6 月 12 日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依法保护企业和企业经营 者的权益,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 续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四川 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四川省行政区域内依法设立 的,或者在四川省行政区域内依法开展经营 活动的各类企业及其经营者权益保护,适用 本条例。法律、法规对企业和企业经营者权 益保护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本条例所称企业经营者,是指依法行使 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职权并承担相应责任的 主要负责人,包括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 长、执行董事、执行事务合伙人、厂长、经理, 以及拥有企业经营权的承租人、承包人等。

第 三 条 企业 和 企业经营 者权 益保 护 工作应当 遵循依法、平等、全面、共同 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企业和企业经营者权益保护工作的领 导,组织、协调和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做好企 业和企业经营者权益保护工作。县级以上地 方人民政府确定的企业和企业经营者权益保护主管部门承担具体工作。

有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应当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保护企业和企业经营者的权益。

第五条 工商业联合会、企业联合会、企 业家协会、行业协会、商会等应当加强行业 自律,支持和指导企业和企业经营者依法经 营,可以采取下列方式为企业和企业经营者 提供服务和帮助:

(一)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企业和企业 经营者的建议和诉求;

(二)依照国家和本省规定,作为企业代

表组织参加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

(三)就企业和企业经营者权益受侵害 的情况,向有关行政机关投诉、举报,为企业 和企业经营者申请听证、行政复议,或者提 起仲裁、诉讼提供帮助;

(四)接受企业和企业经营者的委托,调

解民商事纠纷;

(五)协助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六)开展企业和企业经营者权益保护

普法宣传;

(七)协调、配合做好维护企业和企业经 营者权益的其他工作。

第六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全省统一的企业维权服务平台,受理涉及企业和企业经营者权益的投诉、举报,实行统一受理、按责转办,统一督办、限时办结,统一考核、严格问责。具体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单位和个人有权投诉、举报侵害企业和企业经营者权益的行为。 有关国家机关按照规定对投诉、举报内容以及投诉人、举报人信息保密。

第七条 新闻媒体对企业和企业经营者进行报道,应当真实、准确、全面、客观遵守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对于虚假或者失实的报道,新闻媒体应当及时澄清消除影响。

任何單位和个人不得通过网络信息平台等各类媒介发布虚假信息,干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侵害企业和企业经营者合法权益。

因失实报道或者传播虚假信息致使企业或 者企业经营者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 法律责任。

第八条 制定或者修改地方性法规、政府规 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可能影响企业公平竞争 或者企业和企业经营者权益的,应当征求企业 和工商业联合会、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行 业协会、商会等的意见。

单位和个人认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 布的规范性文件侵害企业或者企业经营者权益 的,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 上一级人民政府提出审查建议。

单位和个人认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 关部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侵害企业或者企业经 营者权益的,可以向制定机关、本级人民政府负 责备案审查的部门或者制定机关的上一级主管 部门提出审查建议。

第九条 国家机关应当保护企业和企业经 营者的财产性权益,无法定依据,不得有下列 行为:

(一)征收、征用企业财产或者征收、征用企 业财产不及时补偿;

(二)罚款,没收企业财产;

(三)拆除企业生产经营场所、设施、设备;

(四)占用企业财物,要求企业无偿或者以 明显不合理的低价提供劳务、财物;

(五)查封、扣押、冻结企业财产;

(六)要求企业公开专有技术、商业秘密;

(七)强制或者变相强制企业提供赞助、捐赠;

(八)其他损害企业和企业经营者财产性权

益的行为。

第十条 国家机关应当保护企业经营自主

权,无法定依据,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要求企业调整生产规模、产业布局、经 营方式、经营范围;

(二)要求企业停工停产停业,或者采取

停水停电停气等措施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三)干涉企业自主用工和人事任免;

(四)要求企业接受指定检测、检验、检疫;

(五)要求企业购买指定产品、有价证券、商业保险;

(六)强制要求企业参加学会、协会、研究会等社会组织;

(七)要求企业接受指定咨询、指定培训等指定服务;

(八)其他干扰企业合法生产经营活动的 行为。

第十一条 行政机关应当保障企业平等参 与市场竞争。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各 类市场主体均可以依法平等进入。

行政机关不得非法限制其他地区的企业和 个人到本地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限制其他地 区的商品进入本地区市场和滥用行政权力进行 部门保护、地区封锁,妨碍公平竞争。

各类企业享受政策、资金扶持和参与政府 采购、招标投标的机会、条件平等,但国家对特 定企业、特定领域、特定行业依法有特别规定的 除外。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 门应当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强化对政府采购、政 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招标投标、招商引资、地方 政府债务的诚信管理,建立政务领域诚信记录 制度。

国家机关应当依法履行同企业签订的协 议,不得以行政区划调整、政府换届、机构或者 职能调整以及相关责任人更替等为由违约毁 约。因政府规划调整、政策变化等原因造成协 议不能履行的,国家机关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 责任。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不得无正当理由以拖 延竣工验收、竣工结算等方式拖欠工程款项。

第十三条 行政机关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 定的条件、程序、期限实施行政许可。禁止通过 备案、年检、考核、培训、委托第三方评估以及指定由中介机构或者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审批等方式违法实施行政许可。 行 政 机关 应 当 加 强 行 政 许可 标 准 化 管 理 工作,明确 行政许可的依据、条件、期限、流程和 申 请的材料、格 式文本等 事项,在行政 许可受 理 场 所、政务网站公布。

企业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 非法撤销或者变更的,应当及时纠正并依法赔偿;因公 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撤回或者变更行政许可的, 给企业和企业经营者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补偿。

第十四条 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在不损 害国家、社会和其他主体合法权益的前提下,遵循最有 利于保护企业和企业经营者权益的原则。

第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通过威胁、恐吓、 人身攻击、人身伤害、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等违法行为解 决涉企经济纠纷。企业和企业经营者受到前述侵害时, 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及时予以制止、查处和保护。

第十六条 有关国家机关处理涉嫌违法犯罪的企 业经营者,采取限制人身自由强制措施的,在不影响案 件查办的前提下,应当允许涉案经营者依照法律、法规 或者企业章程的相关规定,临时委托他人代为行使经 营权。

第十七条 国家机关在处置涉案财物时,应当依 法区分企业财产和经营者个人财产、经营者个人财产 和家庭财产、非法所得和合法财产,保护企业、企业经 营者个人及其家庭合法财产权益。

第十八条 开展行政监督检查应当依法进行,对 于违反法定权限、条件、程序、范围,或者没有法律、法 规依据的,企业和企业经营者有权予以拒绝。

监督检查可以合并完成的,应当组织有关行政机 关实施合并或者联合检查。

第十九条 行政机关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产品、场 所进行检查、检验、检疫、检测,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 规定进行,不得违法重复检查、检验、检疫、检测,对违 法重复检查、检验、检疫、檢测的,企业有权予以拒绝。 第二十条 行政机关对企业实施行政处罚,应当 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促使其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纠 正违法行为;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

后果的,依法不予行政处罚。

第二十一条 有关国家机关应当依法维护正常的 市场经营秩序,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欺行霸市、敲诈 勒索、金融诈骗、非法集资、合同诈骗、串通投标、强迫 交易、损害商誉、商业贿赂等违法行为,应当根据职责 分工,依法及时查处;对以阻碍、堵塞企业人员或者物 资出入通道等方式妨碍企业生产经营的,公安机关应 当及时制止、查处。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商务、知识 产权等部门和相关单位应当为企业涉外维权提供指导 和帮助。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 会保障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工会和工商业联合会、企业 联合会建立、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对劳动争议 预防、集体劳动争议和劳动关系突发事件处理等依法 提出合理解决措施,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第二十四条 相关国家机关应当建立和完善企业 自主创新、技术改造、人才培养和品牌培育的引导、支 持机制,设立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援助平台,依法保护企 业知识产权。

第二十五条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企业 和企业经营者权益保护职责过程中,有玩忽职守、滥用 职权、徇私舞弊等情形的,由有权机关责令改正,对直 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处理;构 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 过程中,侵犯企业和企业经营者权益的,由有权机关责 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依法处理;造成企业和企业经营者损害的,依法承担消 除影响、恢复名誉、恢复原状、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责 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 务职能的组织履行涉及企业和企业经营者权益保护相 关职责时适用本条例有关规定。

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的权益保护,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二十八条 本条例自 2020 年 8 月 1 日起施行。

猜你喜欢
企业经营者国家机关人民政府
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提升的对策研究
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举行“中华魂·家国情深”经典朗诵会
2016年度《华人时刊》订刊用刊先进单位
2016年度《华人时刊》订刊用刊先进单位
2016年度《华人时刊》订刊用刊先进单位
2016年度《华人时刊》订刊用刊先进单位
关于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模式及机制改革
偷车牌属于什么罪
中央国家机关举报网站正式启用
会计信息失真的演化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