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020-08-15 13:32潘飞
天津教育·下 2020年7期
关键词:教学情景小学数学

潘飞

【摘  要】在小学教学阶段,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非常重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营造愉悦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这个主体充分地体现出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独立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獨立思考;教学情景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21-0024-02

【Abstract】 In elementary school teaching,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think independently is very important. In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continue to innovate teaching models, create a pleasant and democratic teaching atmosphere, fully reflect the subject of students, encourage students to ask questions, explore problems, stimulate students' sense of innovation, and let them learn to think independently and independently explore.

【Keywords】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Independent thinking; Teaching situation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注重学生的全面成长,要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起来。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它的知识都比较抽象,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数学课堂太过枯燥乏味,学生上课的时候无法集中注意力,因此就应该进行相应的改革。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一)巧妙地提一些问题

巧妙地提一些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活跃学生的思维,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每一个知识点详细而又透彻地分析出来,将知识剖析得非常清楚,再传授给学生。如此一来,学生就会非常依赖教师,学生不知道从哪里思考、不会主动思考。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就应该改掉这种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融入疑问,将问题提出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比如,在《认识图形》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以下问题提出来:第一,同学们,请你们数一数,长方形和正方形之中有几条边,几个角;第二,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他们的边数是一样多的吗;第三,请你们用尺子去量一量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边长,看看这两个图形的边长有什么特点。如此一来,将学生情感上的涟漪得以激起,让学生拥有探索的动力,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探究,并且鼓励他们动手动脑,认认真真地去做记录,让他们拥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并让他们懂得自己去探索,从而获得结果;让他们懂得其中所蕴含的意义,不能再让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而是应该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来,让他们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探索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二)让学生学会思考

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主动思考能力的培养工作,让学生学会思考,在教学数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必须要提高对渲染课堂氛围工作的重视程度,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得以摆脱,解雇思维,让学生拥有自我展示的舞台,去思考问题的本质。比如在《认识图形》一课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几个问题的提问,让学生用直尺去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长,使他们得出一些结论,通过学生自己的测量与探究,可以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从而去探讨相应的结论,如此一来,经过学生自己探讨所得来的知识,他们更加不容易遗忘。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考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因此,不仅要让学生具备热情的思考,还要激发和培养学生数学学科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喜爱自己的认知对象,从而让他们在思考之中感受到乐趣,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去探索他们的知识,让他们主动快乐地展开思考。如果只是具备热情的思考,学生会觉得学习太过沉闷而繁重,无法展开自主学习,因此要想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就必须要将学生的学习数学基础夯实。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改掉自身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融入生活情景,科技在发展,利用信息技术,采用情景教学法来丰富学生的课堂氛围,让他们在丰富多彩活力四射的课堂氛围和教学中体会到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创设小学数学教学故事情景

教师要想将学生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起来,应该设置合理有趣的故事教学情景,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特别关注一些小故事,极易充满兴趣,因此数学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出故事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比如在《分数》这一教学中,可以将一种故事化的教学情景为学生创设出来,比如有一天,5个小和尚去下山化缘,一个大伯给了5个小和尚一张大饼,5个小和尚应该怎样分这一张大饼呢?其中一个小和尚说,我们平均分,每人一块,但是其中有一个小和尚就不愿意,然后就说我们把它分为10块,每个人两块,这个时候提问学生,和尚有没有多吃一块饼呢?让学生自主探索,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将教学氛围得以活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分数的知识点,从而将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五)结合生活实际

小学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将学生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起来。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比较顽皮,上課的时候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就应该将教学内容得以丰富,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得以吸引。因此,数学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将一些新颖的内容设计在教学课堂中,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增强。比如在《倍数》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去猜个数,教师可以在手里拿一些粉笔,让学生去猜测粉笔的数量,学生的猜测肯定是随意地猜测,不会投入相应的思考,教师就可以提示学生,我手里的粉笔数是2的倍数,如此一来,让学生通过粉笔个数的猜测,将范围得以缩小,当学生猜对以后,教师给予相应的鼓励和表扬,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倍数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得以锻炼。

(六)创新教学形式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将数学形式得以创新,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从而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下,教师必须要将自身的教学手段得以创新与完善,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为他们研制出一套适合自身的教学模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设置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并且每个环节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从而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深入地思考,去探索数学更多内容,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得以培养。

三、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要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起来,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教师可以巧妙地提一些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不能将知识点剖析得非常清楚,再传授给学生,需要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摆脱以往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让他们能够喜爱自己的认知对象。创设小学数学教学故事情境,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特别关注小故事,因此结合此心理特点,创设故事情景,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将教学形式得以创新,让学生懂得如何去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依托家乡红色革命历史资源,传承红色历史基因,优化思政课堂”(课题立项号:GS[2019]GHB0682)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唐志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学周刊,2013(17).

[2]杨洪喜.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4(7).

(责任编辑  李  芳)

猜你喜欢
教学情景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究
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运用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例谈教学情景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灵活运用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