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2020-08-15 13:32冯瑞来
天津教育·下 2020年7期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效课堂小学语文

冯瑞来

【摘  要】新课标提出后,要求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倡导素质教育推行,由此对传统课堂教学提出更高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思维,由教师为主体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开发和拓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此方式构建高效课堂。基于此背景,本文就当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现状展开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效课堂;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21-0097-02

【Abstract】 Aft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is put forward,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achieve all-round development and advoc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thus putting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to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It is necessary for teachers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thinking, change from teacher-centered learning style to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style, actively develop and expand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build efficient classroom in this way. Based on this backgroun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efficient classroom construction in primary schools.

【Keywords】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Efficient classrooms;Primary school Chinese

一、新课程标准下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暴露的问题

(一)对新课程精神认知不到位

伴随新课程标准推进,依然有许多教师对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理解停留在形式层面,单纯地将高效课堂建设等同于多媒体教学。最为常见的例子便是,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教师热衷于以多媒体形式开展教学,费尽心思去搜索资源进行备课,课件内容“花里胡哨”。另一方面,在课程开展过程中,一味要求课堂气氛活跃,使重视内涵的语文教学变成师生“表演”课堂。还有一部分教师,则是错误理解,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活动开展方针,完全将课堂交给学生,使自主学习演变成了“自由学习”,在不同程度上引发课堂秩序混乱。种种错误思维和方法的出现,最终呈现出的结果是学生课堂表现积极,也展现出较浓郁的学习兴趣,然而就实际教学成果来看,对新课程标准认知不到位,开展的教学工作效果差强人意。

(二)课堂气氛较为死板

即便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适当放手,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去看待。不少教师依然将学生看成“孩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放心去放手,不放心让学生开展独立、自主的学习,自己也习惯以长辈身份发号施令,由此造成师生在课堂中不平等的地位。身为弱势角色的学生,在课堂中不敢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对教师提出的意见不敢有异议,专心致志地去做教师和家长眼中“乖孩子”。其实这样的行为以及后果,对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等是一种扼杀。

(三)教学方法单一

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教师秉承传统教学方法,提前进行备课,将当堂课要讲的知识点和重难点进行罗列,上课时通过板书形式传授给学生。在新课程标准公布后,部分教师错误理解高效课堂的意义,认为高效课堂便是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因此在传统教授课程方法框架之上,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从实质来看,依然属于传统单向灌输式教学,并没有本质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无法通过课堂学习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小学生注意力比较难专注,喜好新奇事物,传统单向灌输式教学并不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要求,因此以单一的教学方式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二、新课程标准下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树立构建高效课堂要实现的教学目标

第一,新课程标准下要重视学生素质能力提升。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打破固有教学思维和方法,采取多维度、多角度形式重新定义课堂教学要求和标准。打破原有的唯知识、结果论,提升到能力、方法、过程以及情感高度。教学方法层面,要多站在学生角度进行考量,采取适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方法,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逐步培养出良好学习态度和观念;第二,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发挥教师引导作用,指导学生完成学习。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作为学习主体,许多教师理解有误,将课堂掌握者角色拱手相让,产生了课堂秩序混乱的问题,且学生并没有实现真正自主学习。教师应当将学生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不能忽视自己从旁引导的角色定位,要对学习目标进行分解,转化成能够让学生具体执行的对应学习目标。

(二)营造气氛和谐的课堂,有助于推动高效课堂建设

第一,教师要转变外在形象,将自己古板、严苛的教学形象转换为和蔼可亲的教学形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魅力。相比古板教学形象,和蔼可亲教学形象能够更容易感染学生,使学生与自己亲近。打造和蔼可亲的个人形象,要从心底出发,不能只是流于形式。除了外在形象外,教师还要应用自己的内在素养与文化素养,去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形象,让学生心生敬意,下意识地想要去效仿,由此带动学生学习兴趣。第二,转变传统课堂中发号施令的角色身份,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关乎着高效课堂建设成效。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要求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教师作为教学活动引导者,从这一点上来说传统的教师单向灌输式教学方式便不再适用,要适时转换地位,教师要将自己置于同学生平等的地位进行对话。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平等对话,才能营造出气氛和谐的课堂,有助于推动高校课堂建设成效。

(三)积极应用新的思维和方法,加速高效课堂建设

1.引入翻转课堂思维和方法。翻转课堂是伴随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发展出现的一种全新教学方式,因其独特的教学理念,由全新教学方式上升到全新教学理念,即将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真正实现将学生变更为学习主体。具体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以实例方式进行说明。在学习《杨氏之子》一文时,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要求和学生掌握的情况,为学生制作若干个微课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依据课本内容向学生抛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其次,在学生阅读微课件过程中,由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部分注释进行朗读,并结合上下文意思对文章部分进行理解,遇到不懂的地方,进行批注,最后阅读完全文后统一向教师提问。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通篇朗读,并且对那些批注的地方进行停顿,由教师进行朗读并讲解释义。经过如上步骤,教师将制作完毕的课件发放到班级微群中,安排学生进行下载学习。通过翻转课堂和参与课件制作的方法,使学生在对课文学习之前,便能够对课文大体内容和思想有一个直观认知,这对于后续的系统学习有积极作用。

2.加强课堂实践,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传统教学过程中,格外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对学生将知识进行实践转化能力关注较少。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要求学生在初步了解和掌握知识基础上,通过实践来完成对知识的应用提升。部分教师存在过多关注学生知识学习与掌握的程度,较为忽视学生教学实践开展,使学生对知識的理解流于表面,容易遗忘,使最终呈现出的教学质量不高。因此,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教师要在传授学生知识之余,注重通过课堂实践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设计一些与知识结合较紧密的实践活动,通过参加这些活动,使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应用和掌握的升华。例如在学习生字词后,教师可以通过分组竞赛形式,以计分制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具体通过小组对抗,看哪组默写生词得分最高的比赛方式,激发学生的记忆力,使学生对所学生词形成深刻印象。

参考文献:

[1]叶莹.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31).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新课程标准高效课堂小学语文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