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2020-08-15 13:32陈秀玉
天津教育·下 2020年7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陈秀玉

【摘  要】预测策略作为一种阅读策略,要求学生一边阅读一边预测,让学生顺着故事的情节进行猜想。在统编教材中,其明确提出了“猜测与推想”这一要求,阅读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积极性猜想的过程,学生随着情節的推动慢慢证实自己的猜想或者进行否定。统编教材以“教会学习”为出发点,在三年级上册安排了预测阅读策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应以从教材入手,加强单元之间的整合,唤醒学生边阅读边预测的意识,从而促进学生有效掌握预测策略,进一步提升阅读能力。

【关键词】预测策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21-0115-02

【Abstract】 As a reading strategy, prediction strategies require students to predict while reading, and allow students to guess along the plot of the story. In the compiling textbook, it clearly put forward the requirement of "guessing and speculating". The reading process is a dynamic process and a process of active conjecture. The students slowly confirm their conjecture or reject it with the promotion of the plot. The textbooks were compiled from the "Church Learning"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the predictive reading strategies were arranged in the third grade. In teaching design, we should start with the teaching materials, strengthen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units, and awaken the students' awareness of forecasting while reading, so as to promote students to effectively master forecasting strategies and further improve reading ability.

【Keywords】 Prediction strategie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阅读策略强调学生的阅读实践,统编版自三年级开始有目的地安排了学生在预测阅读策略上的学习。通过提升学生的阅读策略,能够培养学生运用预测策略的意识和基本技能,从而促进学生爱上阅读。

一、在阅读中运用预测策略的意义

预测作为一种较为常用的阅读策略,其能够促进学生在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线索前提下,让学生实现自主的、自上而下的通篇阅读。在阅读中,学生要利用所学的知识对阅读内容进行猜测和验证,有条不紊地推进阅读的进程。预测策略的使用可以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从而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阅读期待。学生在这一策略的指引下,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文本信息,而是能够积极主动地为文本内容构建意义,使整个阅读充满乐趣。另外,预测阅读作为一种创新型的阅读方式,能够激发预测阅读兴趣。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单一的“自学——读课文——讲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模式,虽然明确地规定了这堂课的教学任务,但是学生可能更会出现应付了事的现象。例如,在学生《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中,就题目本身而言,其就很有新奇的特点,“老屋”为什么总也是倒不了呢?学生运用大脑进行预测猜想,有的学生说“老屋作为一种珍贵的历史遗产和历史见证者,后人为了进行纪念,不断地对老屋进行修葺,从而使老屋越来越牢固”学生们都跃跃欲试,对这个问题展开多种猜想,进一步激发学生走进文本阅读,进行验证的兴趣。

二、预测阅读在教学中的实践

(一)善用旁批进行预测

从题目的旁批入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而做出相应的判断。“老屋”和“倒不了”之间存在语言张力,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很大的预测空间。题目中的旁批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解决矛盾,例如教师提问:“老屋已经很陈旧,为什么题目会说总也不倒?”学生们回答时有的说“老屋已经被施加了魔法,就像童话故事中的一样”,这名学生通过推理与对比分析,将以前所读文本中的情节进行延伸,说得有理有据。在该过程中师生之间进行了良好的互动,在进行初步预测的过程中有理有据,从而避免一味地随意猜想。

(二)通过插图进行预测教学

文章的题目是内容的眼睛,我们可以借助这双眼睛对文章的行文思路和大致内容进行揣摩。而情趣盎然的插画更能以直观、形象化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不断引导学生进行预测。此处仍然以“老屋”为研究对象,直接从题目入手预测很容易让学生天马行空地进行胡乱的猜测,而近距离地与课本直接对话,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 抓住故事情节,利用线索进行预测

预测要有依据,文章的行文线索可以为预测阅读的开展提供有利的依托。在“老屋”一文中,作者运用相似的故事情节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可以一边读故事,一边在引發自己好奇心的地方进行批注。预测不仅仅是要让学生预测接下来发生什么,更是让学生说出来为什么,做到有理有据。抓住故事情节,教师可以在情节发展的关键点开展话题讨论。文中的小猫和小鸡分别提出了恳请老屋帮忙的要求,面对第三个小动物的要求,让学生猜测这个要求会是什么?老屋是答应还是有变化?学生在纷纷阐述了自己的预测后,通过后续的阅读,发现与结局存在偏差的地方。文中一些关键的词局、反复的内容,会让学生在读着读着的过程中运用“我读到这里就猜到……,因为……”的模式,进而让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预测过程。

(四)读写交融,训练预测的运用能力

语文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阅读策略的提出是让学生通过学会相应的策略方法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和运用能力。为了契合“阅读策略”这一单元文的设置用意,教师可以对学生展开相应的实践运用的训练,以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自信,提升学生的认知素养。除了口头表达能力的培训,在书面表达上也应该进一步进行训练。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预测”进行故事的编写。一边阅读一边推想,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中,蜘蛛的故事一直没有讲完,该结局与前两次的不同,其作为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更能让读者回味。例如,可以进行口头表述能力的训练。文中每一处内容都可以成为学生进行预测的资源,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加以引导,让学生从内容和学习方法出发,为学生设置一些相应的口头表述练习。表达能力的训练可以遵循如下模板“当我读到……,我猜测……,因为……(学生提出自己的依据)”,通过有理有据的表述不断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预测的结果有很多,并不是说与课本一致才是正确的,只要学生有理有据,预测的结局就值得被肯定。

三、结语

总而言之,预测阅读的过程是一个交互作用的体现,不是单向的、消极的、被动的,而是互动的、积极的、主动的。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进行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在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懂文章,实现独立阅读。采用预测阅读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这种多维度的阅读策略中,学生通过一些行文线索,运用所学的知识不仅可以预测结局,也可以预测文章的结构和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成了阅读的参与者,还能成为阅读的发现者和创造者。统编教科书安排的预测教学策略,让我更加坚信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让学生通过积极思考成为一名拥有独立阅读能力的阅读者。

注:本文为福建省德化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第二批)研究立项课题“预测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立项批准号:DHJK1352-45)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邹一军.设置适切话题,将预测训练落在实处[J].语文教学通讯,2019(6).

[2]林枫.预测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新教师,2018(12).

[3]林枫.预测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新教师,2018(12).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