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学学会

2020-08-15 13:32赵晓岩
天津教育·下 2020年7期
关键词:课堂学习

【摘  要】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紧密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合理的方法学习,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学习有效学习的方法,往往是在教师的指导、要求下逐步形成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和要求非常重要,把许多要求概括为简练的原则,就形成了有关学习的观念,进而指导学生的学习行动。“会学”就是学习方法的观念;“学会”就是学习结果的观念。

【关键词】课前学习;课堂学习;课后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21-0187-02

【Abstract】 The learning method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earning effect.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eachers need to guide students to use reasonable method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learning effect. Learning effective learning methods is often a learning habit gradually formed under the guidance and requirements of teachers. Therefore, teachers' guidance and requirements for student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re very important. Summarizing many requirements into concise principles, a concept of learning is formed, which in turn guides students' learning actions. "Learning" is the concept of learning methods; "learning" is the concept of learning results.

【Keywords】 Pre-school learning; Classroom learning; After-school learning

“師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也需要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让学生“会学”,即教学生学会学习,才能更好地达到“学会”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会学”也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体现,需要教师不断培养。初中生的学习过程,主要分为课前学习、课堂学习、课后学习。课前学习,要指导学生会预习;课堂学习,要指导学生会听课;课后学习,要指导学生会巩固知识、拓展学习。

一、课前学习,指导学生会预习

预习是了解学习内容的前提,课堂学习前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预习,就为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打下了良好基础。教学中把预习环节落实扎实,对教会学生学习有重要作用,指导学生学会预习,也是在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往往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果,是教会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一生受益的能力。预习是学习时常用的方法,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时常常也注意了这一学习环节,在上新课前读读课文,也许这一学习环节就完成了。这样预习,就不够扎实,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这样指导、落实预习:

第一,查找作者材料和写作背景。通过让学生查找作者材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利用多种方式查找学习中所需的材料,扩大语文学习的知识面。课上,让学生介绍自己查找的作者资料,同学之间相互补充,合作探究,用以落实此项预习情况。

第二,通读课文,完成以下内容。1.查出生字、生词。首先,查出课后字词积累中的字音、字义,以理解课文基本字词,通过上课时提问,扎实落实语文基础。初中生完全可以自己操作此项,严格要求,养成认真阅读、独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其次,查出自己在阅读课文过程中遇到的生字、生词,课上同学相互补充,扩大词汇量,教师根据课文情境,点拨、指正词语用法。2.理清文章思路。根据自己的理解,理清文章思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写了哪些主要内容,作者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都一一理清,用文字表达或者思维导图写出来,锻炼学生的理解、分析及概况能力。3.提出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每个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学习基础不同,不理解的地方也不同,也许一个词语在语境中的理解、一个学生不了解的生活情境,就阻碍了学生对整段或整句的理解。让学生勾画、写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鼓励个性阅读理解。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上课时,师生共同讨论解答,深入探究,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

第三,思考课后练习。课后练习往往体现了本课的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学生预习完整篇课文后,让学生思考课后练习,能有系统梳理、总结的效果,起到回归课文学习重点的作用。通过完成以上预习项目,学生扎实地落实了预习任务,教师用具体方法教会学生如何预习。这也是自学的方法,长久训练,就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养成在课前就明白自己会什么、不会什么的习惯,不会的要到课堂学会,使听课目标明确,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课堂学习,指导学生会听课

第一,学会听课。指导学生学会听课,前提是培养学生养成专心听讲的好习惯,这需要教师用心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学习内容上。注意力集中就容易听懂课;课听得懂,学生有学习兴趣和成就感,注意力就易集中,就能“学会”。两者相辅相成,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学生在课堂上能听懂课,也要求教师精心备课,把教学内容与学情紧密结合,因材施教。如:教授文言文,在学生预习基础上,先让学生自己翻译讲解,再让同学评价,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点拨重点、讲解难点,就比教师自己串讲效果好。教师可以让多个学生翻译讲解,基础好的讲解难度大的句子,基础不好的讲解简单的句子,进行合作探究。提问面广,学生学习的紧张度就高,容易集中注意力,学习内容就易理解。同时,教师要对学生提出听课要求,在一个同学翻译讲解时,其他同学要听清与自己的理解是否一致、不一致在哪里、为什么,再发表自己的看法,讨论之后,还有错误,教师再点拨、指正。通过这样的要求与训练,切合学生学习实际,听课目标明确,每个字音都读准,每个词、句意思都理解正确,扎实落实“会”字。

第二,学会提问。课堂学习中,引导学生会提问,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预习时,遇到的问题;二是教师讲解过程中,不懂的问题。提出并解决了这些问题,学习就比较扎实了,这个过程,也是培养学生会思考的过程。对于学生的提问,课堂上主要采用师生共同讨论回答的方式,一个同学提问,先让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回答精彩的,教师的赞扬、同学的掌声,都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带动继续积极探讨。学生回答不了的问题,教师再分析、解答,把“会”落实了,经过多层次的思考,学习就会更深入、扎实。

三、课后学习,指导学生会巩固知识、拓展学习

第一,学会做作业。课后学习,“做作业”是重点,这是课后巩固知识的主要方法。指导学生会做作业,要求学生明白什么会、什么不会仍然是关键,要培养学生树立真诚学习的观念,不是应付任务。如:做一份练习,首先要求独立完成,做题过程中,把没有把握和不会的题目标记出来,会做的完成后,再认真思考不会的题目,确实不会做,允许学生参考,或者到校后再请教,养成不留知识漏洞,有问题就弄懂、学会,培养踏实、钻研做学问的习惯。这也要求教师要根据学情布置作业,把握好难度和数量,学生才有条件沉下心来真诚巩固知识,不因为赶任务而浮躁。

第二,學会拓展练习。拓展练习,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是用扩展练习巩固知识;二是用拓展练习提高学习水平。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把那些错题和不会的题目弄懂后,还需要巩固练习,才能牢固掌握,指导学生再练习一些同类型题目,就可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练习的目的主要在于扩大知识面、加深难度训练,教师可以向这些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和与之学习水平相应的提高性练习,开阔学生视野、加强训练,使学生更有素养和底蕴,也能适应更高层次的考试选拔。

总之,“会学”是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学会”是有效的学习结果,是最终的学习目标。在教学中,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出引导学生科学学习的方法,达到学习的目标,让学生因会学而学会。

参考文献:

[1]李崇崑.立足学情 基于文本 旨在提升[J].语文教学通讯,2019(Z2).

作者简介:赵晓岩(1968.09-),女,汉族,山西省孝义市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

(责任编辑  范娱艳)

猜你喜欢
课堂学习
论如何利用身边的化学辅助高中课堂学习
也谈小学语文课堂学习主体地位的突出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搞活小学高年级学习气氛增强语文课堂学习效果
如何提高中学生参与经济生活能力的探讨
小学数学和谐生态课堂构建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高中文综学科学习方法的中学生视角分析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