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半场已过,你的关键词是什么?

2020-08-16 03:12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20年8期
关键词:视光护目镜眼镜

2020年一开年,突然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令人措手不及,“宅居不出”几乎成为大家的生活常态,社交、娱乐、经营活动等被按下了暂停键。在经历了2个多月漫长的抗疫斗争之后,国内疫情有所缓和,各行各业开始陆续复工复产。此时,眼镜行业上游产业链面临着产能恢复缓慢、企业订单减少、回款困难等难题;眼镜零售端虽逐渐开始正常营业,但受疫情影响,进店人流量骤减、巨大的成本压力等加剧了其经营困境。因而,对于大多数眼镜人来说,进入7月之后,已经过半的2020年似乎才刚刚开始,一切亟待重启。

对于中国眼镜科技杂志社的每一个人来说,我们的“重启”早已开始。作为眼镜媒体人,2020年上半年,我们并没有闲着,而是尽己所能整合行业资源,努力为企业经营者、行业从业者以及消费者创造更多的沟通机会、学习机会和表达机会。

2020年1~2月,正值疫情爆发早期,武汉抗疫物资严重匮乏,同时与各社会企业之间信息不畅,导致如护目镜、口罩等防疫物资不能及时到场。对此,编辑部各位老同事充分发挥了“信息交互”的作用:在得知武汉市儿童青少年防治中心需要采购护目镜这一信息之后,我们第一时间整合资源展开组织牵线,匹配各方资源,为其联络到了护目镜生产厂商。最终,厦门眼镜协会、江苏点进光学、施洛华眼镜等单位捐赠的护目镜在第一时间被运送到武汉市儿童青少年防治中心。与此同时,在这场抗疫大战中,我们见证了眼镜行业的种种善举汇聚,见证了行业大爱,并将其进行一一记录和展示,在《中国眼镜科技杂志》第3期特别报道中进行了呈现。

受疫情影响,行业线下交流活动暂缓,眼镜人急需新的途径进行经营探讨、学习互动。对此,我们先后举办了首届O3在线论坛、中国视光学发展教育计划·第六届视光论坛以及以“视觉2020,为EYE前行”为主题的2020爱眼日线上公益论坛。3场论坛的举办,可谓举全杂志社之力,为眼镜人迅速搭建了新的沟通桥梁(相关内容分别见《中国眼镜科技杂志》第6、7期特别报道)。

2020年4月,首届O3在线论坛:疫情期间,数字化经济展现了强大的增长潜力,各行各业进一步加速了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对于眼镜行业来说,数字化转型似乎并不顺利:一方面,行业在推动数字化转型方面缺乏方法论的指引;另一方面,随着国人消费需求多元化及个性化趋势日渐显著,如何将专业化与数字化更好地进行结合,是眼镜企业在后疫情时期所面临的新挑战。对此,我们联合睛睛乐道平台举办了首届O3在线论坛,不仅为眼镜企业提供了数字化转型的方法论,更为眼镜企业在后疫情时期的经营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值得一提的是,O3在线论坛也是整个眼镜行业首次尝试的大型在线论坛,对于后来者有着引领意义。

2020年5月,中国视光学发展教育计划·第六届视光论坛:中国视光学发展教育计划是由中国眼镜协会视光师分会和全国验光与配镜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发起,旨在为我国中高职院校眼视光类专业教师进行培训提升的专业型论坛。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加之互联网时代下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中国视光学发展教育计划·第六届视光论坛首次采用了远程线上直播的方式,针对“双眼视问题处理及功能眼镜验配”主题进行了深刻探讨,为后疫情时代眼视光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作为协办方,我们参与了论坛的前期策划、执行及线上维护等工作。

2020年6月,2020爱眼日线上公益论坛:当下,青少年视觉健康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在全国第25个爱眼日来临之前,我们作为联合主办方之一,推出了以“视觉2020,为EYE前行——关注青少年视觉健康”为主题的爱眼日公益论坛。围绕“后疫情时代,眼镜行业如何参与近视防控和眼健康事业”等话题,通过在线直播这一特别的方式进行了深度、广度俱佳的专业内容分享,在展示视光行业在近视防控事业上的探索的同时,更让视觉健康观念、爱眼护眼科普知识进一步深入人心。

对于我们而言,每一个眼镜人都值得珍视,而每一个眼镜人遇到的问题,都值得去深入剖析,并帮助他们寻找答案。疫情期间,为了尽快了解广大眼镜零售企业门店的经营、生存现状及复工复产情况,我们发出了《疫情影响下,中国眼镜零售业现状调查》。2020年7月,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地眼镜零售门店的最新动态,我们走出办公室,走进眼镜店,开启了探店之旅。如果你也想和我们一样,了解一线眼镜零售门店的发展现状,了解更真实、更全面的眼镜零售市场,敬请关注我们在《中国眼镜科技杂志》微信公众号上的《探店日记》以及《中国眼镜科技杂志》新设的《魏姐探店》栏目。

图片故事瞧,编辑部的这些“小”事

“小”事一

这面锦旗,挂在办公室,时刻提醒着大家媒体的责任和担当

6 月底,编辑部办公室迎来了一位“新成员”——武汉市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寄来的抗疫感谢锦旗。

锦旗的到来,让原本想要低调做事,深藏功与名的一众编辑大大再也“绷不住”了,纷纷在朋友圈晒了起来。原来,帮助他人,获得积极反馈,是一件这么令人骄傲的事。

“小”事二

这封信长这样

7月初,一封来自读者的手写信,感动了编辑部所有人。

信的内容很简单:订阅了2020年全年12期《中国眼镜科技杂志》的宁波市江北精益眼镜厂,因为厂址变迁,需要修改杂志的邮寄地址,特别来信告知。

对于与互联网共同成长的95后、00后而言,“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更多的是一种情绪的描述,而写信,似乎是一件很“古老”的事。现代人的远程沟通,要么通过微信、QQ等即时通讯软件“微一下”“抖一抖”,要么通过电话、邮件的方式更显书面化。写信,不仅有年代感,更有仪式感。

对于编辑部的所有人来说,这封信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其本身。

创刊30多年来,我们编杂志、做杂志,是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人看到,为更多的眼镜人服务,只有被广大读者认可了,我们才有价值。

这封信的内容虽然很短,但编辑部与广大新老读者的情谊,却会通过《中国眼镜科技杂志》这一载体变得绵延悠长。

猜你喜欢
视光护目镜眼镜
护目镜
眼镜布不是用来擦眼镜的
显示护目镜裂纹故障分析及改进
平视显示护目镜
眼镜知识知多少
科思创宣布追加护目镜捐赠量至15万副捐赠总价值达560万元人民币
视光科普,任重道远
视光中心离我们有多远
眼镜配饰化——除了视光,就是它!
“视”所能及——近视防控新形势下的视光师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