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路径研究

2020-08-16 13:55邹诗琦申灿玉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广西旅游资源

邹诗琦 申灿玉

文化旅游随着人们对文化体验需求的日益增加而不断发展。广西拥有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但调查发现,广西在文化旅游产业化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本文针对这些不足探究广西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路径,以期助力广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引言

随着经济结构的深刻变革及发展动力的不断增强,旅游这一产业已经成为经济新常态的亮点和新的发展趋势。旅游具有独特性、多样性、融合性和发展性,相较于其他产业,是十分有活力的产业。随着人们对文化体验需求的日益增加,文化旅游随之盛行。文化旅游具有多样性、民族性、艺术性以及体验性等特点,是一种以“异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对旅游地所表现、传达出来的文化内涵进行感知与体验,并最终产生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与交汇的活动。

一、广西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优势

广西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旅游产业在政策的支持下发展迅速。根据广西旅游业调查统计结果显示,2018年,广西地区实现旅游总消费7 619.90亿元,同比增长36.6%,接待国内外游客6.83亿人次,同比增长30.6%。2019年,在大多省份旅游业增势放缓的背景下,广西实现旅游总收入1 0241.44亿元,相比2018年增长了34.4%,同时成为继粤、苏、鲁、川、浙之后突破万亿元大关的第六个省份。可见旅游已成为广西一大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地理环境优势

广西的地理环境可以说是为其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支持。首先,广西位于我国南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接壤,交流往来频繁,可以促进区域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其次,广西位于东西部及中部的交织处,连接了华南与西南两大经济圈,也是我国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唯一的既沿边又沿海且经大河贯穿的省份。同时,广西作为我国南部地区与新成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关结点,正不断提升并扩大经济交流往来的影响力;另外,广西与珠三角为邻,作为港企在内地投资的重要基点和中国台湾在西部地区最大的投资中心,已成为现下该区域企业的主要转移方向之一。

(二)文化资源丰富

广西拥有着壮、汉、侗、瑶、苗、回等12个世居民族,他们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丰富的物质精神文化,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族民俗传统文化资源。据相关机构统计,广西全区国家级非遗名录一共为52项,民俗类16项,传统技艺类5项,传统音乐类8项,传统舞蹈类7项,传统戏剧类7项,曲艺类2项,民间文学类5项,传统美术类1项,传统医药类1项;全区自治区级非遗名录一共为762项,其中,民俗类占比最大,总共有197项,其他的依次为传统技艺类173项,传统音乐类100项,传统舞蹈类77项,传统戏剧71项,民间文学类56项,传统美术类和传统医药类各25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20项,曲艺类18项(表1)。此外,广西还有诸多古建筑、遗址及史迹诸如灵渠、真武阁、莫土司衙署、碑碣、靖江王府及王陵、恭城古建筑群、百谷和高岭坡遗址、甑皮岩遗址、智城城址、白莲洞遗址、柳侯祠碑刻、摩崖题刻等。

(三)政策扶持

对于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设,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并提出拓展文化旅游产业全新模式,把文化旅游产業放到与全局发展相衔接的突出位置,开创发展新布局;以“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为中心思想,开发文化旅游的高端核心项目以及文化旅游示范性项目,形成具有独特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同时,将具有特色的文创产品推陈出新,优化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对传统文化产业模式进行架构重组,将文化、自然遗产资源并与农、林、水利、养老、医疗以及体育等相关产业进行结合,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多元化融合发展。另外,每年要召开一次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大会由自治区牵头,由各个设区市竞争申请举办,自治区将大力支撑扶持大会承办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广西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化聚集度不高,发展速度慢

广西的社会经济虽然在稳步增长,但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经济的差距仍然比较大,社会经济对旅游业的综合支撑力明显不足。另外,广西的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但小规模企业居多,企业运转效益不高,且资源相对分散,在产业化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发挥出资源整合、产品互补的优势。同时在组织形式方面,基本上都还处于散落无序化状态。文化旅游产业示范性园区形成的规模效益不够显著,未能很好地带动全区的文化旅游产业。总的来说,广西的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缓慢,市场化与聚集度较低,还处于起步阶段。

(二)旅游项目文化价值内涵表现不足

从产业化的角度看,旅游这一行为发生的根本动因是旅游者为探寻文化之间的差异,离开原本环境到异地环境,去感受与体验异文化。广西的文化旅游发展速度比较快,项目开发数量多,但没有深入挖掘自身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并进行差异性文化旅游项目开发,使市面上现有的各个主题项目,如康养主题、观光主题、研学主题等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大多呈同质化景象,很容易被其他同类型的项目、产品取代,使众多旅游项目并未能给旅游者提供“异文化”体验。另外,大多数项目仅关注表面,而未注重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表达,使项目形式痕迹严重、缺乏价值表现力。

(三)品牌竞争力不足,综合效益不高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不断提升竞争力的动力源泉。在市场竞争的驱动下,品牌竞争力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同时也是帮助企业抢占市场份额的重要支撑。广西的历史、民族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在政策的支持与推动下树立了一批“桂字号”旅游品牌,但这些项目大多影响范围小、竞争力弱,既能表达文化意蕴又有创新意味的项目更是少之又少。同时,广西旅游品牌项目的推广、运营在一定程度上由于缺乏专业人才的管理、支撑与推动,使大多项目未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项目成本回报较低,综合效益不高。

三、广西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路径

(一)促进民族地区文化联动发展,强化产业聚集

整合全区人文旅游资源,形成规模整合、产品互补效应,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推动全区文化旅游产业现代化建设,具体来说,分为两块内容:第一,着力发挥龙头标杆带动作用,引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走向集群化;第二,致力各区域间的互通联动,形成“三地两带一中心”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根据资源和地理区域的特点,促进不同区域的优化组合,把分散的文化资源按线路、集群等方式联系起来,形成整体效应。

(二)促进资金筹集多元化,加大经济支撑力度

产业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首先,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优惠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充分利用财政资金,并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撑力度。其次,要推进文化旅游发展资金多元化渠道筹集格局形成,并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政府与社会机构合作,增加投资吸引力,引入社会资本,更好地促进旅游业良性发展。最后,要提高城镇化水平,缩小城乡经济差距,强化社会经济对旅游产业的支撑,使其能够有效带动旅游的产业化发展。

(三)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编制全区文化旅游人才发展规划,重点培育一批管理、开发、创新和服务等人才,进一步完善文化旅游人才激励机制。第一,要将专业人才培训纳入整个地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就业培训和职业教育计划,同时,在高等教育院校建立示范培训基地,依托重点院校、社会机構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第二,要建设新型文化旅游智库及文化和旅游高端人才创新基地平台,促进文化创业研究机构发展。第三,要推进广东、香港、澳门以及东盟国家的区域性人才培训合作,完善人才培育机制,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四)加强自主创新,形成品牌性民族文化项目

广西文化资源丰富,但是资源并不等同于旅游产品,更不能算是产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科技创新是提高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因此,广西要在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转换文化资源,形成产品输出。同时,要将品牌理念融入产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尤其是推广营销方面;将文化内涵由“秀甲天下,壮美广西”旅游品牌传递出去,着力打造“广西有礼”“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等一批“桂字号”高端文化旅游产品,以增强自身品牌的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广西文化旅游影响力。此外,要结合“数字广西”和智慧城市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强化旅游秩序,用深厚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高质量的旅游项目打响文化旅游品牌,逐步提高旅游者的品牌满意度及忠诚度。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旅游管理系)

猜你喜欢
广西旅游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广西追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