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旅游精准扶贫的县域经验总结与再出发

2020-08-16 13:55林茹周浩然王宇张建赢马熠辉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贫困人口精准旅游

林茹 周浩然 王宇 张建赢 马熠辉

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政府必须做好精准扶贫工作,让扶贫工作发挥出更好的效果。同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为了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实现精准扶贫,本文结合具体地区实际情况,总结了乡村振兴视角下旅游精准扶贫的县域经验。

一、旅游精准扶贫的背景

2000年,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总体小康。目前,我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 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连续7年每年减贫1 000万人以上。截至2020年2月底,全国832个贫困县中已有601个宣布摘帽,179个正在进行退出检查,未摘帽县还有52个,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

旅游扶贫规划最早在2011年发布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文件中出现,表示要“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培植壮大特色支柱产业,大力推进旅游扶贫。”虽然没有过多的描述,但是已然将旅游扶贫作为一种增强内生动力的产业扶贫方式。

乡村旅游扶贫是长期有效精准扶贫的方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经济发展水平低的贫困地区产业基础薄弱,迫切需要寻求某种产业发展的推力。乡村旅游的发展会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由城市自发而持续地向农村传输,发挥旅游乘数效应,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成为贫困地区发展的推力。精准扶贫是大势所趋,旅游扶贫作为我国最为重要的扶贫形式之一,将两者巧妙结合便诞生了一种新的扶贫方式,即旅游精准扶贫。其中,《关于促进旅游产业改革的若干意见》中第七条“加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是对旅游精准扶贫的首次表述。

秦皇岛青龙满族自治县在2012年被确定为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在中央和地方的政策指引下,其对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做出了积极回应,按照“旅游+手工业”双业带动、“产业+美丽乡村”双轮驱动理念,形成了扶贫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旅游项目的开发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党和国家的重视为该地的开发提供了充裕的资金条件,该地也积极响应上级政策,制定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为景区开发拓宽资金来源。

二、精准扶贫成效

(一)国家总体扶贫成效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人均迈上1万美元的台阶。全国又有340个左右贫困县摘帽、1 109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精准扶贫成效显著。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 899万人减少到去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县从832个减少到今年的52个。2019年,文化和旅游扶贫工作扎实推进,投入资金3 571万元,支持设立263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等,为“三区三州”240个重点贫困村编制旅游规划,支持“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项目329个,投入资金32.65亿元;开展乡村旅游扶贫、“非遗”扶贫等培训,培训近6 000人次;加大定点扶贫工作力度,投入帮扶资金3 911.07万元,引入帮扶资金3 974.45万元。据国家乡村旅游监测中心数据显示,设在全国25个省(区、市)的101个扶贫监测点(建档立卡贫困村)通过乡村旅游脱贫人数为4 796人,占脱贫人数的30.4%,监测点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 123元。综上可知,旅游扶贫工作在持续扎实推进,且通过旅游实现脱贫人数占总脱贫人数30.4%,说明旅游精准扶贫效果良好。

(二)青龙县精准扶贫成效

青龙满族自治县于2001年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随着精准扶贫的开展,截至2017年在“六个精准”的要求下,脱贫攻坚大举推行,取得了可喜进展,县内2 331人从环境恶劣的深山中搬到开阔地带。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25%下降到1.13%,实现了79个贫困村、42 842人脱贫出列。2018年经河北省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据《青龙县旅游产业扶贫效应分析》一文结果表明:青龙县旅游综合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具有正向相关关系,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旅游业综合收入的弹性为0.136 9;按照样本期内年均增长速度,旅游综合收入每年可以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长3.771 6%,旅游业扶贫效果显著。由此可知,旅游业对青龙县农村居民起到显著的扶贫效果。

(三)青龙旅游精准扶贫

旅游精准扶贫有多种渠道,如乡村旅游扶贫、生态旅游扶贫、民俗文化旅游扶贫、红色旅游扶贫以及民宿、“互联网+旅游”等均可助力扶贫。下文以青龙县为例,介绍旅游扶贫取得的成效。

1.乡村旅游扶贫

2016年,青龙县26个村被列入乡村旅游扶贫工程,乡村依托其境内的自然资源、文化古迹、民俗文化,在国家和省市的政策支持下,進行招商引资,加强乡村公共、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将采摘、休闲观光以及文化等相结合,吸引游客,带动附近贫困人口参与旅游建设,开办农家乐和销售土特产,实现创收。例如,青龙龙潭村制定了科学发展规划,把发展赏花休闲、特色养殖、采摘体验、绿色餐饮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作为带动全村脱贫的突破口。通过“美丽乡村+旅游+扶贫”的发展模式,龙潭村2016年成功退出贫困户68户、213口人。另外,青龙县肖营子镇境内有“五指挺秀”“大相飞泉”“冷口温泉”等景点和明长城古迹,该镇坚持“生态+”发展模式,加快建设特色旅游景点,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

2.生态旅游扶贫

青龙县着力将生态作为发展理念,正着力将祖山国家地质公园往5A级推动,提高祖山知名度,扩大旅游客源。围绕在景区的村镇,当地农户可结合自身资源优势,通过旅游食宿接待、出售特色农产山货发家致富。

3.农林旅游扶贫

青龙县将农旅综合体项目与贫困村、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2018年,板栗种植面积升至全国首位,成功举办第二届青龙板栗节,青龙板栗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另外,还集中建设“一中心三片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大石岭乡、土门子镇为重点,打造以优质苹果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园区。

4.文化旅游扶贫

青龙县依托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如开发长城文化旅游、当地满族文化风情旅游等,如祖山景区提供满族饮食;天然石长城景区,包括佛道合一的宗教文化、满族历史博物馆和满族民俗风情大院。这些独特的民族文化与历史文化也带动了周边乡镇餐饮及文创纪念品的发展创收。

5.红色旅游扶贫

青龙县依托红色旅游的发展,积极发展服务业以及特色产品的销售。花厂峪曾是临抚凌青绥联合县工委和冀东军区东工委领导机关所在地。2010年,以红色旅游开发,特别是抗日纪念馆建设开放为契机,一批村民开起了农家乐、办起了商店,既方便了游客,又过上了富足的生活。除发展服务业外,村里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也有了新变化。在各级政府的帮助下,2018年,全村1 300多人口全部实现了脱贫。

上文从旅游资源角度进行了扶贫分析,综上可以得出,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许多的周边相关产业,给贫困人口提供了就业岗位,从而实现脱贫。

三、旅游精准扶贫的影响因素

(一)政府

首先,政府要统筹规划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发展,只有各部门协同发展,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旅游扶贫项目开展;其次,完善市场协同管理机制,改变农民对传统旅游业的观念,宣传新形式的旅游扶贫政策,提供新的旅游开发方法。青龙县按照“旅游+手工业”双业带动、“产业+美丽乡村”双轮驱动理念,形成了扶贫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增强了市场对旅游扶贫开发的活力。这说明,只有政府部门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才能将原有的僵化的旅游格局盘活。此外,还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使相关扶贫开发资金的非法利用等问题在解决过程中更加法治化,并降低旅游相关企业的负面效应。当然,政府部门也要协同有关企业,适当提升相关单位的人才素质,因为旅游扶贫能否顺利开展还要看人才素质水平的高低。

(二)企业

首先,旅游企业从旅游扶贫视角出发,通过分析一些乡村旅游资源、乡村旅游产业扶贫的可行性,提出乡村旅游产业精准扶贫对策建议,并以“绿色旅游”“红色旅游”为契入点,通过“红色爱国主义文化教育”“生态观光”“农产品采摘体验”“驴友摄影文化”等形式引入新兴乡村民宿产业和农家饮食产业。其次,旅游企业会带来新的发展模式,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但不免有一些企业违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只看到短期的旅游经济收益。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企业要切忌急功近利。

(三)当地居民

目前,青龙县仍处于点状旅游规划阶段,乡村旅游的发展的全域性不足,导致当地居民生活满意度较低,村民对乡村旅游参与度不高。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地的旅游开发程度以及科学性有所欠缺,降低了居民对乡村旅游的正面感知。

(四)旅游消费者

传统旅游消费者基本上在旅游过程中大多处于走马观花的状态,游客对旅游文化的了解不够,对当地没有深刻的印象,从而产生了消极的消费心理。企业如何正确引导游客成为其发展的关键。这就要形成政府有政策、企业有对策、村民要参与的多种因素协同发展格局。

四、旅游精准扶贫的经验与模式总结

(一)旅游精准扶贫的经验

第一,政府起主导作用,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旅游扶贫工作展开,进行旅游扶贫项目的招商引资,同时引进相关旅游人才进行旅游资源的合理规划,并对当地旅游服务人员进行相关服务技能的培训。另外,贫困地区的区位劣势使贫困地区较为闭塞,政府需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如公路、厕所、加油站,加强贫困地区与外界的联系;实施驻村干部帮扶,精准到村。第二,旅游企业带来资金,在当地政府政策支持下,负责整个项目的建设工作,吸纳当地人口参与,带动就业,为当地居民创收;推动景区的宣传营销,扩大景区知名度,吸引游客;对旅游产品进行升级优化,提高竞争力,增加客源。第三,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当地居民的就业,提高居民的文化自豪感与参与度;带动农家乐、手工艺品、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实现增收。第四,旅游者的到来拉动当地的消费,带动旅游业及餐饮、住宿、商店等经济增长,使旅游从业人员增加收入。此外,驻村帮扶、责任到人,“景区带村”式发展使周围乡村餐饮、住宿、特色产品产业得到发展;知名景区与周围景区形成旅游线路,既带动了新建成的景区及周边发展,又提升了旅游产品的竞争力,为全域旅游打下基础。

(二)旅游精准扶贫中存在的不足

第一,精准扶贫对象条件不符。由于上级下派的人员对当地情况了解不够具体,有时会出现凭主观臆断及人情关系确定贫困对象,导致扶贫针对性不强,进而在扶贫过程中不能真正帮扶贫困人口。第二,旅游资源利用不合理,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尽管旅游扶贫项目起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旅游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周围相关服务设施如旅店、餐馆较少,且缺乏特色,服务质量也有待提高。另外,旅游资源未能进行全面开发,甚至因不被重视而导致一些旅游资源遭到破坏。第三,年轻劳动力大量外出。由于贫困地区经济落后的特点,年轻劳动力大量外出,剩余多为老妇孺,不能很好地发挥旅游项目对当地居民的增收作用。除此之外,地方居民还缺乏旅游脱贫意识。

(三)旅游精准扶贫模式总结

第一,从旅游扶贫效益的相关方面来进行旅游精准扶贫模式分析,图1是旅游扶贫的产生机制,贫困地区依托自身的资源条件,在政府、旅游企业的支持下,以及当地贫困人口的参与进行旅游项目建设,以吸引游客。除此之外,当地居民还可以向旅游者出售特色产品以及发展农家乐、民宿等形式获得收入。第二,根据旅游扶贫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模式分析,如图2所示。为了解决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除政府外的旅游企业、非营利组织、贫困人口三方可以起到监督旅游项目的作用,并反馈给政府,使政府及时调整策略,宏观调控,确保旅游资源的合理化开发与利用;而政府可以通过对劳动力的教育培训以及旅游企业对贫困人口的技能培训,提高当地劳动力资源素质;为转变居民的参与意识,政府工作人员驻村干部帮扶要精确到贫困户,并以非营利组织带动贫困人口,把农产品或特色产品以统一价格卖出,解决单个贫困户销路难的问题,避免因利益分配问题挫败居民参与积极性的现象,形成居民的集体意识与归属感。

五、旅游精准扶贫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政府主导与管理,促进各主体融合

第一,政府要加大公共基础设施与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完善当地的交通运输条件与接待旅游者的能力。第二,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规范旅游企业的开发行为,同时给予旅游企业相关的政策支持,并创建本地以扶贫为主的旅游企业,确保贫困人口从中受益。第三,要加强对非营利组织的引导,使其公开透明地对贫困人口实现帮扶。

(二)丰富当地旅游产品,提高竞争力

首先,提高贫困地区旅游竞争力的核心要点是提升当地旅游产品的品质,要丰富旅游产品的内容,提供创新性及趣味性旅游项目;其次,提供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比如,以当地民俗文化及红色旅游资源为背景,打造文化底蕴浓厚的旅游产品;最后,实现知名景区带动,与周围景区联动形成旅游线路,提高综合竞争力,优化产品,降低成本,制定合适的价格。

(三)为当地培养旅游人才队伍

在对贫困人口进行基础知识技能培训的同时,要注意深入发展,可由当地政府精准选择具备培养基础和带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定向进入高职院校旅游等相关专业学习,对学成归来创业或就业的人给予政策支持。此外,旅游经营者还可以积极与旅游高职院校合作,吸引外来专业旅游人才,在此地建设教学实习基地,使学生深入了解乡村生活,愿意以后来此建设。

(四)合理开发资源,坚持资源保护

旅游资源作为当地旅游扶贫路径的基础条件,应该得到合理开发与利用,保证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政府部门要全面掌握县域内旅游资源,引進专业旅游规划人才进行旅游资源设计开发,使旅游资源得到全面、合理地利用。此外,政府还要出台相关旅游政策,制定奖惩措施,保护旅游资源,倡导旅游企业、旅游者以及当地居民共同保护当地环境与资源。提升当地居民的主人翁意识,自觉保护生态环境与旅游资源,同时起到监督旅游开发与旅游者行为的作用。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

猜你喜欢
贫困人口精准旅游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的打铁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精准扶贫二首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