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专业课程中的言语沟通能力

2020-08-16 13:51李力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期
关键词:客舱专业课程言语

李力

[摘           要]  以專业课程为依托,提出利用职业教育中的情境化优势培育学生语用技能的具体策略。通过将教学目标从“基本技能”转向“综合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说”与“听”能力、将“言语沟通”维度纳入考核指标等方式,切实提升学生在专业课程中的言语沟通能力。

[关    键   词]  言语沟通;民航客舱应急;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1-0120-02

言语沟通能力是语用技能发展的结果,是具有“可迁移”性质的关键能力。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预测新的专业和相关技能需求变得越来越困难。这意味着教育要使学生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这些能力往往更重视“可迁移性”,其中位列第一的就是沟通交流能力。在信息时代“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如何发展具有“可迁移性”的能力,是学界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可迁移能力的获得,在职业教育的视域下,是与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本文以高职专业课程民航客舱应急为依托,在具体职业活动的开展中纳入言语沟通能力的具体设计与考核,充分利用职业教育中的情境化优势,为学生提供特定的语言使用环境。通过培育工作情境中的指令倾听、语言表达与交流沟通,进一步发展学生整体的言语沟通能力,以适应其终身发展的素养需求。

一、职业情境中的言语沟通能力

语言既有结构(语法),也具有一定的意义(语义),同时它还执行一定的功能,即语用。语用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对语言的运用。语用技能是指会话双方根据语言意图和语言环境有效地使用语言工具的一系列技能,包括说和听。言语沟通能力是指通过具体的语用技能进行信息分享与传递,以达成沟通交流目标的能力。职业情境中的言语沟通,往往需要通过对于工作中具体信息的解读与传递而进行。民航客舱应急是民航类高职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以空中乘务员在客舱应急情境下的具体岗位工作内容开设,教学内容以不同的客舱应急特情为任务划分,如客舱冒烟或起火、客舱释压、紧急迫降、紧急撤离等。在该课程下的言语沟通,具有职业化、情境化、紧急时效性等特点,为学生发展其语用技能提供了生动的专业平台。

二、在专业课程中发展言语沟通能力的具体策略

(一)教学目标从“基本技能”转向“综合素养”

空中乘务员的应急工作内容需要依照国际民用航空组织以及中国民航局局方设立的标准流程而设立,所以在传统的高职客舱应急课程中,为契合岗位需求,往往更为重视任务的实施与流程的执行。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以“熟悉机上应急特情的种类,掌握机上应急设备的使用与机上应急流程的规范”等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主。然而随着民航运输业的飞速发展,客舱运行环境注定越发复杂多变,单一呆板的“任务实施”已无法满足日益严峻的应急保障需求。机械化的程序执行和基本技能掌握也无法发展学生沟通协作、问题解决与决策等纬度的综合素养。种种迹象表明,我们的客舱应急教学目标确立需要向更有持续发展意义的素养方向变革,需要更多地考虑如何发展学生可迁移的能力,如面对紧急特情时的有效沟通能力,冷静清晰地倾听来自机长或乘务长的指令并能够准确复述重要信息的能力,在应急特情中高效、简洁、准确传递讯息的能力以及与同机组成员协作中适时用口头语言进行提醒、劝说与配合的能力。这些言语沟通维度的教学目标,是以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基准而确立的,是真正从教学主体的发展需求角度去定位的。言语的运用是人类思维的外显,在特殊的工作情境之中,也是综合了专业能力与专业化思考的价值观与决策的体现。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标准的程序总有一天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但针对紧急时效下的言语沟通协作却是客舱应急保障中最为关键的“人为因素”之一。将教学目标从“基本技能”转向“综合素养”,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课程观,也是客舱应急课程内涵品质的进一步深化。

(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说”与“听”

在民航客舱应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课程实施理念以“刚需”“够用”为原则,旨在达成应急程序的执行。在这一理念下开展的课程,使得学生在“说”和“听”上的学习与表现十分有限。以机上烟雾与起火的学习模块为例,在该模块的实训教学中,学生需要组成三人灭火小组实施机上灭火程序,教学方法以教师示范、学生模拟为主。学生在“说”的维度,仅停留于“背口令”“喊口令”的阶段,如发现火源后,需要就近通知同机组乘务员进行协同配合,实施灭火。但实际演练过程中,许多学生仅会使用教师示范时所说的口令“我来灭火,你去报告”,却无视自己就在内话机旁,而同组成员近旁就有灭火设备的现实情况。针对类似现象,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组织语言,不要拘泥于喊出既定口令,而是应根据情况的紧急性和人员的实际分布状态,向同机组成员作出口头上的提醒和调度配合,如“12E座位上方行李架起火,请你拿好身侧的灭火瓶先来灭火,我向机长汇报完后,马上就来协助”。在“听”的维度,教师亦应站在学生的视角,着力去理解学生倾听的障碍,在倾听的五个要素——听到、专注、理解、回应和记忆作出专业指导,如是否是因为注意力不够集中而忽略了关键内容、是否在专业上不够熟悉而缺乏理解导致没有听懂。并在这五个倾听要素上作出适当的指导,如在“回应”他人的时候,可以给出明确的语言信息或复述重要内容“在12E座位上方行李架有烟雾及起火现象,我已收到”,或者非语言信息“给出行业内认可的OK手势”等达成具体回应和交流。最后,也要重视倾听中最易被忽视的要素——记忆。教师可使用多种方法,如在与飞行机组的协调沟通中指导学生带好纸笔进入驾驶舱进行相应记录;指导学生运用关键词、联想记忆法记住重要信息,从而使应急情境下的通讯顺畅、准确、快速地进行。

(三)在教学评价中纳入“言语沟通”维度的具体考核指标

教学评价是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再次实施课程设计的重要效标。在理实一体的课程中,教学评价除了会采用纸笔考试的方式考查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理解外,还会有对实训部分的演练考核。在民航客舱应急的实训考核上,笔者将“言语沟通”维度细化并纳入不同的实训考核指标中,旨在全面、有效地考查学生在专业课程上的综合素养能力,其考核内容也为教学反思、教学分析提供了整改的依据。具体将以“有准备的水上迫降”这一实训内容的考核单为例,详见下表。

从以上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言语沟通能力被细分到具体的任务实施过程中,如“机组成员之间的沟通、汇报与交流”“及时对收到的讯息进行确认”“有效使用语言控制客舱情绪”等,评价的内容更加多维,弱化了程序标准的执行,加大了对能力维度,特别是“言语沟通能力”的考查。这样在考核过后,教师在分析、回顾之前的课程表现时,可以依据详细的指标,更有针对性地从专业课程角度提出对言语沟通能力的评估与改进建议。

三、结语

专业课程的实施,为学生发展可迁移能力提供了有效的土壤。通过对民航客舱应急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三方面的梳理,笔者提出了通过专业课程培养学生言语沟通能力的具体策略。言语沟通既是思维的练达,亦是专业的体现;既可以促进团队间的合作,也为客舱应急提供了更切实的保障。在今后的课程实施中,教师应注重利用职业教育丰富的资源为学生提供更接近真实的语用情境,整合专业课程的优势与结构,引导学生在生动的教学中发展更为主动、探究型的学习,发展更能适应未来社会的言语沟通能力。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

[2]桑标.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06.

[3]罗纳德·B·阿德勒.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272.

编辑 郑晓燕

猜你喜欢
客舱专业课程言语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飞机客舱内的空气循环
“反”教语文 破解文本言语形式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