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20-08-16 14:01隋晓航闫水华尹永奎
中国市场 2020年10期
关键词:心理影响移动互联网大学生

隋晓航 闫水华 尹永奎

[摘 要]大学生作为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的主要受众人群,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对大学生心理有着深刻长远的影响。文章旨在通过分析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对大学生学习、社会交往、生活娱乐等产生的各方面影响,据此针对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对大学生产生的相关心理影响以及应对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同时提出行之有效的治理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影响;手机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

[DOI] 10.13939/j.cnki.zgsc.2020.10.197

随着社会上手机的广泛普及,手机移動互联网社交媒体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大学生对于手机社交媒体有着极大的需求,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吸引着大学生,对大学生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针对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的监管力度不大,导致对大学生也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影响。因此,文章笔者针对大学生使用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的使用及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应对方案。

1 大学生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使用分析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电话的现代化正在加快,移动电话正在成为因特网后获得信息的另一个重要渠道。大学生已成为移动电话的主要用户之一。一些大学生未能适当处理手机社交媒体的积极影响和功能,导致对手机社交媒体产生了依赖心理,影响身心健康。[1]大学课堂上,认真听课学习的同学越来越少,上课玩手机已经不知何时成为当代大学课堂的一种风气,已经违背了学子读大学追求知识的初衷,不仅仅影响学业,由于长期低头使用手机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也在这无休止的行为中产生了巨大的压力。[2]在互联网上使用手机的目的各不相同,尽管它们各不相同,但诸如社交类、影音娱乐、学习等媒体是最常见的。大学生使用的手机社交媒体的三个主要目标是通信、获取信息和娱乐,这与手机社交媒体的特色功能是符合的:通信、网上冲浪、视频媒体。与外部世界的持续沟通是学生保持人际关系和促进个人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手机社交媒体大学生可以更加便捷地实现社交,可以与外界社会联系。[3]

2 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2.1 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对大学生心理的正面影响

一些积极向上的抖音、微博创作人会在自己的视频中宣传正能量。在耳濡目染中,部分大学生不知不觉变得积极向上,热爱生活。例如爱国、保护环境、爱护小动物等主题。大学生通过看抖音刷微博来获取这些有意义的信息,丰富了自我。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拓宽了大学生视野、健全了大学生人格。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可以提供各方面的知识,也拓宽了视野。大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见到形形色色的人,这些人的生活方式、为人处世各不相同。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表达情感。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受社交行为非常大,而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基本上是没有限制的,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好来选择社交对象。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帮助大学生增强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由于网络的隐私性和限制较少,大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肆无忌惮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微博、朋友圈也极大地方便了大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及其对事物的看法及态度。

2.2 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对大学生心理的负面影响

如今手机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社交工具,即使在朋友聚餐以及同学聚会时,大家也会冷落实实在在的人,而低头玩手机,导致在面对面的时候不知如何表达。在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大学生社交的时候可以有时间进行思考。而在现实生活进行社交,人的一言一行、举止神情都反映了自己的性格心理状态。而手机社交媒体的便利性,使得大学生更加依赖于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使得对于现实真正社交生活畏惧。如今对于网上信息的管理并不够规范,部分不良媒体通过有违事实的醒目的标题和露骨的图片来吸引眼球,传播不良信息,严重影响社会风气,对大学生年轻一代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3 规范大学生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使用行为

3.1 高校与媒体共同承担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责任

大学生是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的主要受众群体之一,最先接触手机社交媒体,最容易受影响。对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应尽快提上日程,这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媒体作为信息的主要输出方,应加强自身的引导教育能力,应当提高信息管控能力,适时出现不良信息警告提示。而高校作为大学生的家园,应当不仅在学术上,还应在大学生的身心生活上给予教育与关心,可以设立网络媒介素养课程,为大学生心理上进行辅导,引导大学生提高过滤信息的能力。

3.2 社会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网络社交环境的管控

网络不良信息的传播以及网络社交的不可控性,使得不 法分子利用网络社交媒体毒害社会,危及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及生命财产安全。这不仅需要高校和媒体进行约束,还需要社会有关部门进行大力度的监管,建立一个针对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专门专项的管理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

3.3 大学生自主合理使用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

在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就业压力、生活成本提高,大学生更加注重资本的积累,而往往忽视了自身的素质教育与心理追求的培养。因此,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中流砥柱,理应承担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社会,传递正能量的责任。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的榜样,应该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传播积极的正能量。

4 结论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已经在无形之中取代了传统媒体,大学生作为主要受众群体,成为手机社交媒体的主要影响对象。文章对于大学生使用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的情况、目的、功能、时间均进行了两方面的研究,以及对反面影响提出了应对解决的方法,期待社会各界给予重视和关注,引导大学生合理正确使用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

参考文献:

[1]李莹,相悦丽,高晨光,等.基于互联网的医学生课堂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8,35(5):371. 372.

[2]中商产业研究院.大学生熬夜上网成普遍现象,熬夜玩手机学生比例超7成[EB/OL].http://www.askci.com/news/finance/20180111/153008115834.shtml

[3]付玉,赵贺.南非媒介素养教育发展及对中国的启发[J].传媒观察,2019(4).

猜你喜欢
心理影响移动互联网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浅谈主题酒店心理因素空间设计
浅谈焦虑对高考体育加试考生的心理影响及状态调节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