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中明星表情包的差序传播与情感认同

2020-08-16 00:13吴波
西部论丛 2020年6期
关键词:表情包

摘 要:随着社交媒体普泛化,依托于社交平台的表情包在网络社交过程中使用愈加频繁,信息传播中图像传播的优势更加明显。明星表情包在使用与传播过程中构建以亲密关系泛化、群体圈层区隔、现实关系网格化为主要特征的差序传播格局,和以粉丝的偶像情感认同、集体心态构建和身份区隔为主要特征的情感认同。以明星表情包为典型代表的表情包亚文化在与主流文化的抵抗与收编过程中,逐渐呈现去亚化的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打造清朗网络空间,建设和谐网络文化”的要求下,对于规范表情包亚文化的传播,积极融入社会主流文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表情包;差序传播;情感认同

一、网络差序传播格局的新变化

社交媒体中的人际关系格局,已经突破了费孝通先生在《乡土社会》中论述的“以己为中心”的同心圆模式。换言之,传统的差序格局在网络中呈现出新的变化。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网络语言的流行,社交媒體受众以网络语言作为沟通的桥梁,建立起传播协作关系。人际交往中出现了以亲密关系泛化、群体圈层区隔、现实关系网格化为主要特征的差序传播新样态。

(一)亲密关系的泛化

网民通过网络语言的情感疏离与语言显露出来的文化圈层背景建立起新的人际交往关系。在以陌生人为主的网络社交中,网民通过亲密热情的网络语言来传达友好信号,建构新的人际交往。原本用于情侣、夫妻等亲密关系之中的亲密用语“亲亲”、“爱你”被广泛运用于网络社交中。通过亲密语言的使用营造一种亲切交流的氛围,有效调节人际距离,更好地完成社会协助,例如在工作中“笔芯”、“辛苦了,爱你呦”等网络语言的使用。在以消费为导向的人际关系中,也通过亲密语言的使用来拉近卖家与买家的距离,如购物平台中“亲”、“亲爱的”等亲密昵称的使用,实现刺激消费或维护顾客关系的目的。在网络社交中,亲密语言使用的界限扩大,亲密关系呈现出一种泛化趋势。

(二)群体圈层的区隔

在网络社交中,群体也通过小圈子语言的使用,完成身份的区隔与认同,建立起同伴关系。并借此融入进以粉圈、二次元等为代表的亚文化圈层,建立起网络文化圈层内部的人际交往。在互联网社交中,网民隐藏真实身份,通过网络用语构建虚拟形象进行社交。说类似语言的被划分为同一群体,实现身份认同,形成群体归属感,组成同伴关系。他们通过小圈子语言的使用熟识交往,并在交往中创造出新的语言,形成一套完整的语言体系。在圈子内部,通过对圈内语言、规则的习得与掌握情况划分地位,通过自己创建的小圈子流行语言来建立新的权威。在圈层外部,不同圈子之间用语不同,互相排斥,形成圈子与圈子之间的区隔。

(三)现实关系网格化

传统的人际交往关系主要是血缘和地域为纽带进行扩展。在互联网和社交软件的普及之下,呈现出一种现实关系网络化,传统关系表现出一种新的样式。在现实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一种新的叠加关系。现实生活中的普通朋友,通过网络亲密用语的使用加深交往,在精神层面实现契合与认同的,双方相互依赖,逐渐演变为好友关系、情侣关系、夫妻关系等。或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交往对象的外貌修饰、语言习惯等潜在细节进行辨别并迅速建立起圈层同伴关系的叠加。简言之,传统的以血缘和地域为纽带形成的人际交往关系,在网络交往中形成了一种以网络语言为交流方式的新样式。在社交媒体与网络语言的双重作用下,传统的差序格局呈现出“合则聚,不合则散”的趣味交往原则,身份等级与地位都具有较大的弹性。[1]

二、明星表情包的差序传播

在网络社会的传播情景下,明星表情包在差序传播的中体现出身份的情感亲疏、粉丝间的圈层壁垒以及其产生的文化区隔。传统的亲疏伦理逐渐淡化,但差序仍然以情感认同与文化区隔的方式在新表现中温和地存在着。这种基于互联网建立起来的新的关系格局,看似开放包容,实则相对封闭。互联网为传统的人际交往提供了新的渠道,看似人人皆可进入,开放包容,实则仍有较大的圈层的壁垒与区隔。

(一)粉丝间的圈层壁垒

对应到网络语言的差序传播中,主要表现在明星粉丝圈子不同网络语言的情感亲近者和文化相似者为主要对象传播,圈外则只能接收到大众媒介使用的网络语言,很少触及到核心。正如一些饭圈用语一样,“美帝”、“毒唯”等网络用语常常让饭圈之外的受众不明所以。外层只能接受到大众媒介或网络社会中所使用的表层含义,很难对其核心的含义与指向有深入的了解。表情包作为一种在当代社会大受欢迎的语言表达形式,它通过一系列非制度化,非集中化的恶搞,拼贴等方式表达自己,消解主流文化,从而与主流文化实现不同的表达,在本质上也可视为一种网络亚文化。[2]明星表情包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以影视截图、明星照片为主要素材,与粉丝文化关系密切。较早出现的明星表情包是网络恶搞文化的典型代表,其主要是通过剪辑与拼贴的方式来实现对明星的恶搞调侃,进行自我娱乐并博取社会关注。

(二)传播身份的情感亲疏

明星表情包作为粉丝群体之间交流的主要载体,也是粉丝之间建构权威关系的文化资本。这种权威的构建是基于对明星的喜爱与忠诚程度的认同。文化资本积累少的粉丝也会在情感上对其产生权威崇拜。谁制作的明星表情包更独特,拥有的数量更多,掌握的粉丝知识更全面,谁就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可以占据交流的主导位置,在粉圈交流之中建立起自己的权威。通过对明星表情包这一文化资本积累的程度对自身粉丝和普通粉丝进行区隔。粉丝文化在使用态度友善、使用人群扩展、使用场景日常化的过程中逐渐成形并发展起来,实现了从恶搞文化到粉丝文化的转变。明星表情包作为粉丝文化中的核心语言形式,主要在情感相近者与文化相似者之中流传,并在传播过程中构建粉丝情感的亲疏关系认同。在粉圈文化外层,往往只能接触到一般的表情包流行语言,很少会触及到明星表情包。

(三)明星表情包的文化区隔

粉丝对于明星的追逐呈现出文化资本积累的特征,并通过文化资本的积累来获得权威崇拜,构建资深粉与普通粉的身份区隔。其特征表现在如下情景之中:表现在粉丝对明星表情包的创造使用和收集上,不同身份地位对明星表情包的收集体现出其粉丝文化资本积累的程度。粉丝以物品收藏的方式来积累文化资本,通过对明星表情包收集的数量与质量来衡量粉丝的资深程度。对于明星身份符号的认同衍生出粉丝对明星身份信息、过往故事的收集成为其作为粉丝文化资本积累的特征。粉丝通过关注明星消息,挖掘表情包素材,了解粉圈中表情包使用规则等来进行粉丝知识积累。粉丝并非只进行网络上虚拟的追星行为,而是把对于身份的认同和对于信息的积累转换成为实质性的消费行为,消费行为其本身也会成为其文化资本,例如微信表情商店明星付费表情包、蔡徐坤微博自拍付费查看等。

三、明星表情包传播中的粉丝情感认同

网络粉丝语言不仅是信息载体,也成为粉丝社群成员进行准社会交往与社群聚合的表征符号,并形成他们的价值体系。[3]这种价值体系主要体现在粉丝对偶像的情感认同以及粉丝集体心态的构建上。

(一)粉丝的偶像情感认同

对于粉丝而言,明星身上有自己曾经逝去或一直渴求的东西,是粉丝渴望的自我。在明星表情包创造与传播过程,“国民老公”、“儿崽”等情感强烈语言的运用,把明星当做自己的情感寄托,满足了“女友粉”、“亲妈粉”等粉丝的情感需求,完成了粉丝对偶像的情感认同。根据2018微博粉丝白皮书显示,在粉丝的主要属性分布中,唯粉(只喜欢一位明星)位居榜首,占比达59.8%,而妈妈/姐姐粉和老婆/女友粉紧接其后,占比达49.1%和42.5%。这种情感认同也并非是单向的,明星的宠粉行为更能调动粉丝的爱。其中,明星保持自我(79.8%)、办演唱会(51.3%)、发微博(50.0%)等行为会让粉丝更爱他。明星再也不是隔着屏幕,只贡献荧幕形象和作品的“神”,他们自愿走下神坛,主动缩短与粉丝之间的距离鸿沟。周冬雨、雪姨王琳、王源等明星都在微博上主动发表自己表情包,与粉丝之间进行互动。蔡依林更是热衷于在微博上发表自黑表情包,表情包的配词张扬个性,与其一贯风格相符合,强势营造粉丝好感。

(二)粉丝的集体心态构建

在粉圈内部组织的规范化、严格化之下,粉丝个体间的情感与思想开始转化为统一的方向,形成了一种以“打榜”“买砖”为核心目标的焦虑与兴奋交替的集体心态。他们自觉或有组织地进行“打榜”等系列现实活动,共同维护明星正面形象,实现粉丝群体之间的情感认同。与17年相比,粉丝在微博上进行转发评论占比由17.5%上升至29.1%,粉丝数据意识升级。[4]以微博为例,每一位明星都拥有一个完整的粉丝生态圈,其中每一位粉丝的微博账号都可以成为传播渠道,打榜签到、超话社区、微博互动。在粉丝们齐心协力之下,明星人气得到提升,并获取到更多优质资源。在精神层面实现契合与认同可以构建出来一种亲密关系,双方相互依赖,并在日常生活中演变为好友关系、情侣关系、夫妻关系等。在亲密关系之间,情感上是相互信賴与认同的,他们无话不谈,对表情包的使用没有什么顾虑。主要体现在对明星表情包的使用界限更为宽广,话题讨论也放大范围。

(三)粉丝的身份区隔

在发展过程中,不同文化圈子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语言体系,并不断发展与完善。特定语言的创造和使用是小圈子成员之间辨别文化身份和建立心理联结的桥梁,不同圈子之间会出现排斥与隔离。粉丝文化是亚文化的一种,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体系,粉丝具有一定的辨别力,在交流之中会对其身份进行严格考察,辨别对方是否是粉丝,并通过一些相同的举动或行为完成粉丝之间的认同。粉丝通过观察明星表情包的选择、使用频率等多种手段进行严格的身份辨别,分辨出哪些人属于粉丝,并完成粉丝之间相互的认同,组成粉丝群体。通常具体表现为某某粉丝部落群、后援会等形式。在粉丝与非粉丝之间的交流中,对于明星表情包的选择使用会特别慎重,一般只发送给粉丝同伴,通过明星表情包构建粉丝与非粉丝之间的身份区隔。

四、表情包亚文化的抵抗与收编

无论是明星表情包,还是表情包,作为一种图像语言,通过营造聊天时的在场感,在眼球经济时代,表情包已成为最受欢迎的网络语言。究其根本,表情包本质上是一种网络亚文化,通过恶搞、拼贴等手段,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来表现自我,同时与主流文化进行抵抗与收编的过程中寻求自我价值与文化地位。

(一)表情符号的更迭

表情符号的更迭与网络亚文化紧密相连:恶搞文化、二次元文化、粉丝文化、丧文化等亚文化促进了表情包的意义生产,表情包的传播反过来又推动了亚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在双向传播的过程中,表情包历经了多次创作,原有的意义被不断消解,新的意义在不断生成,在意义生产这一持续过程中,表情包被打上了相应的亚文化烙印。2020年,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网络上催生出了大批表情包,有“抗疫必胜”的鼓舞人心表情包,有提倡“不出门、戴口罩”宅家里系列表情包,有“讨伐蝙蝠、野味”系列表情包,还有调侃网课系列表情包等。国家与人民在这一特殊阶段,用一种轻松诙谐的方式来鼓舞斗志,舒缓压力。除此外,表情包自身的文化和话语体系在也不断被建构。中老年表情包的诞生以及同一表情包符号不同意义的解读就是很好的例子。

(二)二者的抵抗与收编

面对主流文化收编与同化的压力,公开化、直接化的抵抗蕴含着被收编的风险,只能拿起“弱者的武器”来进行反抗,表情包就是很具有代表性的表达形式。网民借助表情包来实现情感的宣泄与压力的释放,在制作、共享、斗图的过程中获取短暂的心灵慰藉和愉悦,用一种温和的方式来抵抗主流文化。无论是明星表情包还是普通的表情包,表情包这一亚文化在网络差序格局中传播,以情感和文化区隔的温和方式来抵抗主流文化,但其最终逐步被主流文化收编。官方媒体通过表情包与网友进行互动,通过发布与主流文化契合的表情包来进行着主流话语的重构以及意义的重新解读,使其逐渐失去抵抗的意义。例如疫情期间人民日报通过发布钟南山系列表情包来引领大众防控疫情。表情包这一亚文化从小众逐渐走向了大众,无论年龄,无论性别,无论场景,全民全景皆适用,在主流文化的融合收编之下,逐渐完成去亚化。

五、结语

表情包作为网络社交中强有力的表达工具,受到社交用户群体的大力追捧,也对人们的网络生活与交流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表情包从符号发展至今,固有的内涵与属性也在不断更新,其文化属性从无到有,逐渐增强,演变为一种网络亚文化。同时,随着表情包进入了全民狂欢的时代,这一网络亚文化从小众逐渐走向了大众,并在主流文化的收编之下,逐渐“去亚化”。表情包在其中的传播模式被称为差序传播。以明星表情包为代表,主要表现在网络语言以情感亲近者和文化相似者为主要对象传播,并在传播过程中构建出情感的认同与文化身份的区隔。表情包也不断推陈出新,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与活力,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与外延,呈现出新的发展动向,同时也引发了人们的深思。

参考文献

[1] 徐鹤,郑欣.关系泛化与差序传播:青少年网络语言使用及其人际交往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8(08):23-31.

[2] 李玉立.模因理论视野下表情包的生成、传播与动员[D].重庆大学,2017.

[3] 隋岩,周琼.互联网群体传播时代的网络语言与准社会交往[J].社会科学战线, 2016(11): 144-153.

[4] 艾漫数据&微博.《2018粉丝白皮书》.http://www.199it.com/archives/811475.html

[5] 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中华书局,2013:23.

[6] 约翰·费斯克,陆道夫.粉丝的文化经济[J].世界电影,2008(06):165-179.

作者简介:吴波(1993—),湖北黄冈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媒体实务、新媒体理论、媒介伦理。

猜你喜欢
表情包
透视“表情包”
爱因斯坦的“表情包”
美国烤出带表情的面包真正的“表情包”
我的“表情包”里没有难过
我的“表情包”里没有发怒
新媒体时代表情包发展的传播学解析
黄子韬:一个“表情包”的自我修养
井柏然骑单车变身“表情包”baby成空中飞人无暇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