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高级阶段口语课话轮转换调查研究

2020-08-16 17:44陈宇婷
西部论丛 2020年5期
关键词:对外汉语

陈宇婷

摘 要:话轮转换是话语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多体现在日常的口语交际中。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是能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而汉语口语课就是作为一门专项技能训练课,其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运用交际法的教学原则,课堂上交际互动,精讲多练,以培养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但有调查显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口语课一直未能有效地满足学生口语训练的需求。因此本研究从话轮转换的角度分析高级阶段的汉语口语课,探讨话轮转换的规律和师生话轮转换的使用策略,以求有助于在实际的汉语课堂交际中获得更好的交际效果。

关键词:对外汉语;话轮转换;高级汉语口语课

一、理论依据

(一)会话分析理论

会话(conversation)一词在英语中指无拘无束或非正式的谈话。会话是最普通的日常现象,表面看来,会话是杂乱无章的,是一种琐碎的现象。在语言学领域,研究者长期以书面语作为研究的对象,认为口语是书面语的一种退化形式,口语或者会话中的一些现象被当作人们的言语表现,所以长期以来会话被排除在语言研究之外。[1]直到20世纪60年代,Harvey Sacks和Emmanuel Schegloff这两位学者才提出会话分析的研究方法,他们的研究是基于人类学、语言学和精神病学等领域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会话分析方法。尽管之前的会话分析主要是社会学的一种研究手段,但如今经过了四十多年的发展,它已经从社会学领域发展到语言学、交际学、人类学等领域,现在会话分析作为一个学科逐渐完善,这些领域也促进了会话分析的发展以及丰富了它的内涵。

(二)话轮转换理论

人们日常会话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话轮(turn)。话轮是美国社会学家Sacks等人提出的理论概念。[2]Sacks,H.、Schegloff,E.A和Jefferson,G.在1974年提出会话中存在一种控制话轮交接的机制,他们把这个控制话论交接的机制称为话轮转换系统,这个话轮转换系统存于一切会话中并且他们认为话轮转换系统包括话轮构造部分、话轮分配部分、话轮转换规则。话轮的构造可以由不同的语言单位构成,在英语中,单词、短语、从句、句子、句子组合等都可以充当话轮。

二、调查目的

为了更加科学地研究对外汉语高级汉语口语课当中的师生话轮转换规则,本文以广西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大学三年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留学生的高级汉语口语课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课堂语料收集,观察汉语口语课堂上师生的会话的形式和话轮转换过程,并针对师生话轮转换策略使用情况,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三、调查对象

本文调查对象为广西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大学三年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留学生,总共有10个人,其中韩国学生3人,泰国学生2人,越南学生2人,法国、印尼、伊朗学生各1人。该班学生学习汉语的时间均达三年以上,汉语能力属于高级。由于广西大学对留学生毕业要求是一定要有BCT证书,而不一定要HSK证书,所以该班学生每人都考了BCT,只有部分人考了HSK,具体情况如下表1-1:

备注:

HSK:汉语水平考试 ( han yu shui ping kao shi,缩写为 HSK)是一项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化考试, 重点考查汉语非第一语言的考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BCT:商务汉语考试(Business Chinese Test,简称BCT),由BCT(A)、BCT(B)和BCT(口语)三个独立的考试组成。其中BCT(A)是面向商务汉语初学者,考查考生运用汉语完成日常交际和基本商务交际任务的能力。[3]

四、口语课话轮转换存在的问题

熟练的话轮替换是交际能力之一, 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能。它要求一个人在观察话轮的同时, 判断获取发言权的机会, 而且还要考虑获得发言权后应该怎么说。若没有这种能力, 一个外语学习者即使具备良好的遣词造句能力, 也无法有效地用外语进行自然会话。[4]从以上师生话轮转换策略使用的统计情况和课堂观察得出高级口语课话轮转换存在以下问题:

一、师生话轮转换使用的策略形式存在差距。从语料分析统计来看,教师使用的话轮转换策略的形式比较丰富,而学生使用策略形式则比较单一。教师在让出话轮时使用策略有:点名让出话轮、固定套语让出话轮、补充完整语义和提供语境让出话轮;教师抢夺话轮的策略有语义重复、异口同声、反馈评价和补充语义以及打断来抢夺话轮;教师保持话轮的策略有语句未完成成分保持、未完成标记语和利用语音保持以及利用搪塞语保持。教师使用的话轮转换策略形式多种多样,而学生在话轮转换过程中使用的策略较少,在获得话轮时使用的策略有:自选取得、主动提问取得和竞争取得话轮;在把持话轮时使用的策略有语句未完成成分保持、搪塞语和重复自己的话保持话轮。放弃话轮的形式有不知道如何人回答和表达了完整的意思。从使用策略的形式上就可以知道师生在口語课上话轮存在不相等的情况,话轮主要控制在教师的手里,学生只是配合教师的行为,只是被动地参与课堂,其交际能力能力锻炼的机会比较少。

二、师生话轮转换使用的策略次数相差较大。比如教师使用点名让出话轮的策略一共使用了131次,占了49.81%,平均每节课使用10次以上,而学生自选取得话轮的次数只有83次。这反映出了教师在与学生互动中通过点名的方式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由发挥的潜能,而且如果教师过多地使用点名的方式让出话轮,那么学生得到口语练习的机会就会减少了,参与课堂活动机会也就少了,容易打击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教师在保持话轮使用的策略次数一共是152次,而学生保持话轮使用的策略只有18次。教师过多地使用策略保持自己的话轮将会导致教师过多的占有话轮,学生得到话轮的机会减少,就会蚕食学生得到话轮的机会。本来在教师的话轮转换关联位置处,教师可以尽量去让出话轮,从而创造出更多话轮转换的机会,让学生充分享有发言权。然而现实情况却是教师把持话轮的时间远远高于学生话轮的时间,造成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的状态。

三、学生话轮过于简单,且缺乏话轮转换的策略。学生话轮内容多以词语、短语或简单句构成, 内容单薄且信息量少,有时在话轮中还会使用一些不地道的汉语表达方式,这些会影响课堂交际互动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学生很多话轮都是一个回合就宣告结束了。从课堂观察中了解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只是被动参与话轮而又不能正确使用话轮转换的策略,在语料统计中可以知道学生使用策略的次数非常少,况且在放弃话轮时也并没有意识要使用话轮转换的策略让他人接续话轮,无法在话轮中使用策略保持自己的话轮,导致话轮偏短,在取得话轮时无法运用策略取得话轮,仅靠自取获得话轮,有时长时间处于沉默犹豫中,需要教师的介入才可以完成话轮。

四、教师的话轮偏长,学生的话轮偏短。从收集的语料分析课堂内的大部分会话是由教师完成的,并且大部分都是以教师的“独白”形式进行的。因为在课堂内教师不用担心因其话轮的拖延而导致他的会话会受到学生的打断。在笔者收集的语料中,除了教师组织学生上台介绍化妆品这个主题练习之外,师生绘画中教师的话轮平均长度要远远大于学生的。麦克霍尔认为其中原因是学生的话轮长度一般由教师决定,如当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学生说多长才算合适,这就由教师决定了。

注 释

[1] 刘运同.会话分析概要[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3.P1.

[2] 崔磊.新闻类电视谈话节目的话语分析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论文,2008.

[3] 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官网:http://www.hanban.org/tests/node_7484.htm

[4] 谢蓉蓉.课堂话轮转换技巧[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2:96-98.

参考文献

[1] 李悦娥,范宏雅.话语分析[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 刘虹.会话结构分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3] 李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思考[M].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2005.

[4] 徐子亮,吴仁甫.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 黄锦章,刘焱.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 李晓琪.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7] 刘运同.会话分析概要[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

[8] 崔磊.新闻类电视谈话节目的话语分析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论文,2008.

[9] 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官网:http://www.hanban.org/tests/node_7484.htm.[2016-04-8].

[10] 谢蓉蓉.课堂话轮转换技巧[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2:96-98.

[11] 何山燕.留学生汉语口语话轮转换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175-177

猜你喜欢
对外汉语
建构主义理论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转变
对外汉语阅读课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研究
委婉语教学研究
文字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国际汉语教学的理念方法
浅析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
对外汉语同形词教学探讨
无媒介语环境下对外汉语教学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