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人民至上”的深刻内涵

2020-08-17 07:16任红禧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20年7期
关键词:总书记习近平群众

任红禧

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中南海怀仁堂。习近平总书记和其他六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坐在一起。

“本来想是让大家过个好年。现在疫情形势紧急,不得不把大家召集起来,一起来研究部署这个问题。”习近平表情凝重地说,“大年三十我夜不能寐。”

“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是习近平总书记情到深处自然而然的思想流露。正如他所强调的:“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

总书记的寥寥数语,既表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也阐明了中国共产党这一执政理念的深刻内涵。

为了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

2020年6月14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一间特殊的病房内,65岁的崔志强双手紧握站立支架的把手,稳稳站了一分钟。

崔志强是湖北省首例新冠肺炎核酸转阴终末期肺移植手术的患者。靠ECMO+呼吸机维持生命62天,一度被认为“救不过来了”的他,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慢慢康复。

崔志强的女儿感激地说:“从父亲2月入院到现在,医疗费已经用了300多万元,家里没出一分钱,都是国家和医院在支付。”

这是一个国家对一个生命的态度。

据国家医保局负责人披露,每个新冠肺炎患者平均医疗费用1.7万元,医保支付比例约65%,剩余部分由财政进行补助。从这组数据中,不难读懂什么是“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什么是“人民至上”的政治本色。

2013年元旦前夕,习近平来到地处太行山深处的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顾家台村。看到老区一些乡亲尚未摆脱贫困、生活还比较困难,习近平指出:“我不满意,甚至愤怒的是,一些扶贫款项被各级截留,移作他用。扶贫款项移作他用,就像救灾款项移作他用一样,都是犯罪行为。还有骗取扶贫款的问题。”一字一句,彰显出人民群众在总书记心里的分量。

2018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讲话时强调:“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无论身居多高的职位,都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

不难看出,“人民至上”就是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的政治立场,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永远为人民的利益和幸福努力奋斗。

依靠人民:“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

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道:“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

51年前的7月,“悬”在太行山悬崖峭壁间1500公里长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全线通水,被周恩来誉为“新中国建设史上的奇迹”。

创造这一奇迹的正是人民——当地7万名群众付出10年光阴,用最普通的工具削平了1250座山头,开凿了211个隧洞。如果将刨出的2225万立方米山石垒筑成高两米、宽三米的长城,足以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在6800多万元的红旗渠总投资中,国家投资仅1025.98万元,超过85%的投资来自地方和群众自筹。

翻开共和国厚重的史册,中国人民谱写了无数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无数仁人志士用热血和生命奠定了共和国之基;18位小岗村村民,按下了开启农村改革大幕的红手印;无数勤劳智慧的建设者,让世界惊叹“中国一天一个模样”;亿万人民一条心,全国动员、全民参与,打赢了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只要紧紧依靠人民,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朱继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中国之所以能够凸显‘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独特优势,最重要的是因为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人民群众才愿意被我们依靠,愿意与我们党同呼吸、共命运。”

造福人民:“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

1994年,在厦门大学任教的美籍教授潘维廉历时三个月,自驾四万公里,游历中国内陆沿海。2019年夏,他重走当年路,当车子从公路穿过一片树林时,当地人告诉他,这就是当年沙漠的位置。他被这一沧海桑田的巨变深深震撼:“1994年是土色的,2019年是绿色的!”“老百姓谈及生活变好的原因,脱口而出的是政策好、领导好!这就是中国梦!”

“人民至上”,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需要,努力增进人民福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

2020年7月4日,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纪委监委干部的监督下,该县第三幼儿园正加班加点施工。该幼儿园配套设施建设是该县安置房工程建设的一部分,曾一度进展缓慢。此前,该县原副县长、生态移民局原局长陈跃在工作中弄虚作假,工程进度刚过80%却谎报已完成90%,搬迁不足三成却声称入住率达到100%,引发群众强烈不满。问题暴露后,陈跃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被免去副县长、生态移民局局长职务。

“党员领导干部欺上瞒下、糊弄群众,搞‘数字脱贫,是错误政绩观作祟。”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王宏伟认为,党员干部政绩观一旦扭曲,就容易把民生疾苦拋到脑后。

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还是将个人“显绩”放在群众利益之上,折射着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和担当精神的强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正是基于这样的执政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成就举世瞩目;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

植根人民:“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2020年6月30日,中央组织部发布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191.4万名,党的基层组织468.1万个。

从建党之初只有几十名党员的小党,到今天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树高千尺,根扎沃土。新华社发表评论员文章分析指出:牢牢植根人民,正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奥秘所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党与人民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始终保持血肉联系,这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力量源泉。

2019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的身影出现在山城重庆。

乘飞机、坐火车、转汽车,习近平先后用了三种交通工具,前往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山路蜿蜒,坡陡沟深,总书记一行冒着早春的细雨,辗转三个多小时抵达大山深处的中益乡华溪村。

“不怕路远,哪怕一天只看一个点,也要看到真贫。只有看到中国贫困的真实状况,我们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访贫问苦的足迹遍布全国。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惕励全党“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一再强调党员干部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习近平一直在强调群众路线,他起到了带头作用。不光自己在亲民,也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这样做。”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任谢春涛认为,只有深入群众,才会得到老百姓发自内心的尊重。

猜你喜欢
总书记习近平群众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时局图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标题党
The 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