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决策的困扰

2020-08-18 02:39重庆王祖远
金秋 2020年4期
关键词:自主权心房老李

◎文/重庆·王祖远

几周前,老李接受常规身体检查,发现心律不齐。心电图检查显示,老李有心房纤维颤动的问题。转诊到心脏内科再次检查,结果依旧。医生认为,心房纤维颤动会使心脏上半部收缩异常,心跳变得不规律,血液可能淤积在心房形成血栓。血栓随着血液输送到心脏外,会导致中风。建议抗凝血剂治疗,可降低血栓风险,但有造成出血的副作用。

老李的一个朋友恰好就使用抗凝血剂来治疗心脏疾病的。前不久搭机去欧洲,在飞机上吐血、休克。飞机只好临时降落,火速送他去医院,紧急手术才救回一命。后来老李脑中总是交替出现两个场景:他自己随时中风以及朋友在飞机上吐血,他无法做出决定。

老李正面临心理学家所说的“决策困扰”,也就是无法做出选择,他知道不管怎么做都有风险。

每天总有成千上万的人在考虑要不要吃药,或要不要接受某种医疗处置。如今医生、网路、电视、健康书籍都是资讯来源,到处都有专家告诉你怎么做。面对多种选择,决定尤其困难,到底哪一种做法最适合自己?其实,你不必去问专家,因为答案就在你身上。这时你必须先了解自己的偏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疗法,以符合自己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

了解自己,首先须思考自己对治疗和医学抱持什么样的心态。对于医疗,有些是相信者,有些是怀疑者。相信者认为问题总会解决。怀疑者则经常认为药物或手术的治疗效果有限。了解自己的心态后,你会发现什么样的心态可能左右你的思考和判断。在你决定要接受某种疗法之前,要对自己的决定有信心,不要有规避损失的心理,以免特别注重可能发生的副作用,而忽略治疗的好处。

为了重获健康,每一个人的治疗方式都不同,选择医疗方式的决定不容易。亲友接受某种疗法之后调适得很好,你就会对该疗法比较有信心。反之,你就不会选择这样的疗法。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他们是否接受某种疗法的主要依据。其实这种认识会让你产生认知偏差。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没有一种疗法适用于所有的人。别人的经验,总会影响你的决策,为了避免出现这类错误,最好纳入更多人的经验或故事,了解治疗的好处和风险的实际数据。

在做医疗决定时,除了分析资料、注意认知陷阱,还得考虑你希望拥有多大的自主权或决定权。每个人希望拥有的掌控权多寡不同,你对自主权的考量也和你对医师的信赖程度有关。很多人治病总是想找这个领域最好的医生。其实,所谓的好医生应该是对你的病情和疗法有深入的了解,并以实证医学作为治疗根据的医生。每个病人需求不同,最好的医生除了考虑既有的证据,还得评估、判断疗法是否适用于该病人。最好的医生是了解每个病人的特质与价值观,尊重病人的意愿的医生。

医疗决定是个不断变动的过程,你的倾向与心态,你希望拥有的自主权多少,以及你受到的影响,都可能会随着时间而改变。你在进入医院接受诊治前,就应该知道自己对健康与医疗的态度,知道如何向医师解释你的想法,并在你完诊之后,继续思考如何做决定。如此一来,你必然能够根据最好的理由,选择最适合你的治疗方式。

猜你喜欢
自主权心房老李
在远方
爱上阅读
高校招生自主权:历史嬗变与困境突围
“狡猾”的老李
左心房
“段子手”老李
心房
花开在心房
浅析高校扩大院系自主权后的院系管理
你吃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