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不直”岂能“气壮”
——议论文如何正确使用素材

2020-08-18 08:15江西省大余中学程秀全
高中生之友(中旬刊) 2020年7期

江西省大余中学 程秀全

【主题导读】

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证、论据。这三者是议论文的灵魂,缺一不可。作者的观点(论点)需要素材(论据)来支撑,这支撑的过程就是论证。材料能支撑起论点,这材料就是有效的,这论证就合理;材料支撑不起论点,这材料就是无效的,这论证就不合理。论证合理与否,不能只看材料的表面,还要看内容的本质。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许多同学未能深入思考材料本身的内涵,未能细致地分析,所选材料只触及事物的表面,似是而非,以致材料不能支撑论点,自己也浑然不知。这次,我们就谈谈议论文材料的选择。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大四学生小王,在参加完大四第一学期最后一门考试的四天后,突然收到三张作弊认定通知书。原来,学校调阅监控发现,他连续在三场考试中用手机拍试卷。学校认为小王存在作弊行为,根据学校《学生手册》规定,学生累计作弊两次,当被开除学籍,于是校方对小王作出开除学籍的决定。但该学生认为自己没被当场抓住,将学校告上法庭。

后来,法庭认定该学生违反学校规定,学校开除学籍决定程序合法。

对于此事,你有怎样的思考与认识?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

这是一道时事评论题,要求就事论事,我们不能将其当作话题作文,选择一个点,然后漫谈。这是写作时一定要注意的方向。

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材料。材料讲了一件事,可分成两部分:一是小王在期末考试中三次用手机作弊,被监控发现,考试结束四天后学校对其作出开除学籍的决定;二是小王不服,以自己未被当场抓获为由将学校告上法庭,最后败诉。由事件的第一部分,我们可知小王考场作弊,违反学校规章制度,这是他不讲诚信的表现,而不讲诚信,源于他为人不诚实,考试时存在侥幸心理;由事件的第二部分,我们可知小王不仅不诚信,有侥幸心理,他还不承认错误,不反省,也不愿承担失信的后果。我们可以分别从这两个方面单独立意,但单独立意显得单薄。最佳立意是把事情的前因后果结合起来——因为作弊,最终小王被学校开除,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说明正义从不缺席,“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也说明做事既要讲诚信,也要敢承担。把二者结合起来立意,显然会比单独讲一部分要高、要深、要透。

【原文呈现】

要“诚”,也要“承”

江西省大余中学高二(1)班 刘灵菲

①大四学生小王,因为期末考试不诚信,用手机拍试卷而被学校开除学籍,这是他丢掉了“诚”;而被学校发现后,小王拒不承认,甚至将学校告上法庭,这是他丢掉了“承”。“诚信”与“承担”是我们个人品行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丢弃了它们,那么不仅我们的人格不完整,人生也会有缺陷。

②“诚信”是我们从小就接触的词语,其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考试要诚信,待人也要诚信。如果你因一念之差丢弃了诚信,那么唯一的补救方法就是承认事实、承担后果,而不是去否认、掩盖,那样只会自讨苦吃。小王已经丢弃了诚信,他本可以好好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而不至于将事情闹上法庭,让自己及亲人颜面扫地。所以,诚信与承担兼得,是让自己人格及人生出彩的保障之一。

③诚信是人格魅力的基石,而敢于承担是夯实根基的保障。我们能做到诚信自然是好的,但即使一不小心丢掉了诚信,也要保有承认的好品质。小时候我就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户人家的小孩,在草地上玩耍时将邻居家的玻璃打碎了,还是孩子的他自然会感到害怕,但是受过父母良好教育的他最终主动到邻居家道歉,承认了自己的错误;邻居见孩子主动承认,就没有追究责任。于是本可能会使邻里关系紧张的一个问题,因为小男孩的诚实和承认而得到了化解。小男孩后来成了一位伟大的人物,他的这件小事则一直为人称道。所以,首先要诚信做人,真的犯了错也要诚实地说出来,承担责任,才能让你的人格与人生都闪出光亮。

④诚信让我们的品德如美丽的锦缎,勇于承认是锦缎破损后的修补,依旧可以弥补锦缎的不足。曾经有一名大一新生,面对一身的行李以及还未办理的入学手续,他发愁了,手足无措的他看见路过的一位长者,一念之下把行李暂时托付给长者,认为自己办完手续后很快就能回来。一两个小时后,他急匆匆地赶回来,发现长者还在原地,他万分感谢。第二天,他发现坐在开学典礼主席台上的正是那位长者,也就是季羡林先生。季老先生给我们上了一堂关于诚信的课,滋润了万千学子,突显其人格魅力。我们学过的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则教导我们如何承担。我们能从武将廉颇身上学到如何承担,纵然他可能不是一块好锦,但是他为自己这块破锦打上了补丁,也足以让我们钦佩。

⑤总之,诚信与承担并非鱼和熊掌,在人生中我们必须兼得,有诚信固然好,懂承担也重要。

【升格建议】

本文能综合事件的前后两部分立意,有广度,有深度,观点鲜明,可判为二类文。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文体稍显混乱。整体为时评作文,但第④段的内容有向话题作文偏移之嫌——这段只讲“诚信”的重要性,而没有回到文题材料上进行分析。

2.逻辑欠严密。第②段和第③段均讲失去“诚信”后要勇于“承担”后果,有重复论证之嫌,且两段都未对观点进行深入分析;而第④段只讲了“诚信”的重要性,丢了“承担”。

3.论据欠精当。作者未能精确把握所选素材的内涵,导致论据难以充分支撑文章论点。

(1)第③段讲失掉“诚信”后该勇于“承担”后果,就此列举了小男孩勇于“承认”错误,并且得到了邻居谅解的事例。这个事例表面上没问题,实际上与段落中心不符。本段的中心是讲勇于“承担”失信的后果,而这则材料讲的是小男孩勇于“承认”错误。“承担”与“承认”一字之差,但意义完全不同。小男孩主动“承认”错误,得到了原谅,他并未“承担”误将玻璃打碎的后果;而小王无论是否主动“承认”错误,他都必须“承担”犯错的后果,二者有本质的区别。第④段所用的廉颇事例,犯了同样的错误,廉颇是“承认”而不是“承担”。

(2)第④段所用的季羡林的材料,主要表现的是季老平易近人、乐于助人的长者形象,其行为与“诚信”关系不大。如果非用这则材料,就应对材料进行修改,讲季老有事欲离开,但为了信守承诺,还是等到孩子回来才走。但这样一改材料,又可能与事实不符。

【升格佳作】

要“诚”,也要“承”

江西省大余中学高二(1)班 刘灵菲

①大四学生小王,因为期末考试不诚信,用手机拍试卷而被学校开除学籍,这是他丢掉了“诚”,不讲诚信;而被学校发现后,他拒不承认作弊事实,甚至将学校告上法庭,这是他丢掉了“承”,不能勇于承担后果。“诚信”与“承担”是个人品行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丢掉了它们,不仅你的人格不完整,人生也会有缺陷。(开篇综合文题材料前后两部分内容,提取出“诚信”“承担”两个关键词以统领全文,并运用谐音,使二者相互照应,思维有深度,有高屋建瓴之势。)

②诚实守信是立人之本,没有诚实守信,这是人格的缺陷。(分论点居段首,统领本段,结构清晰。)考试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需要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小王平时学习不认真,考试时怀着不被抓的侥幸心理,想通过舞弊的方式骗取优异成绩,这既是对自己的不诚信,也是对学校的不诚信。他无视考场规则,最后被开除学籍,这不仅是对他行为的惩罚,更是对他缺乏诚信的惩罚。(紧扣文题材料,对小王的作弊行为进行分析,指出其缺乏诚信。)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引用论证。)小王若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他不仅会吃这次不诚信的亏,以后还要吃许多不诚信的亏。因为,不诚信是思想问题,是品质问题。(结合孔子的话,分析小王不讲诚信的错误,指出缺诚信的人走不远。)

③假如你和小王一样,因为侥幸心理作怪,一不小心丢失了“诚信”,之后该怎么办呢?唯一的补救方法就是主动承认错误并承担后果。小王不仅不反省,承认错误,承担后果,反而将学校告上法庭。其实他最后的败诉,是情理之中的事,而且既丢“诚信”,又丢“承担”。“诚信”与“承担”兼失,小王的人生将因为此事而黯然失色。(指出小王失信之后不能勇于“承担”,“诚信”与“承担”二者兼失。)因为刘邦对赵王傲慢无礼,贯高看不下去,背着赵王欲谋杀刘邦;事情败露后牵连了赵王,贯高勇于担当,随赵王到都城,即使遭受严刑拷打,他也始终坚持此事与赵王无关,要还赵王清白。最后,他勇于承担的精神一方面救了赵王,另一方面也感动了刘邦,刘邦称其为义士。(举贯高事例,贴切、简洁。)贯高的事关系到生死,比小王受的惩罚严厉得多,但贯高仍勇于承担,最终凭借这种精神,不仅感动了刘邦,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光辉的一笔!(对贯高事例进行分析,突显承担作用。)如果小王能像贯高一样,主动承担,找回诚信并痛改前非,“吃一堑,长一智”,那么,他之后的人生路也将因此变得光明。(运用假设论证法,综合小王事例与贯高事例,进行分析,说服力强。)

④诚信是人生的必备品质,它让我们的品德化为美丽的锦缎;而如果不小心丢失了诚信,锦缎出现了破损,勇于承担便可给破损的锦缎绣上一朵绽放的花。这绽放的花,将如贯高之举一样,不仅不是污点,反而会成为亮点,引人钦佩。这是小王应在这件事上吸取的教训,也是我们应从小王这件事上明白的道理。(用比喻的手法突出“诚信”与“承担”的重要性,并对贯高承担之事进行延伸,由此发出呼吁,收束全文。)

【升格启示】

修改后的文章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三个方面:

1.逻辑顺序要清晰。第①段由文题材料引出中心论点——要“诚”,也要“承”;第②段扣住“诚”,讲诚实守信的重要性;第③段讲如果不小心丢了“诚”后该怎么办,扣住“承”字展开;第④段总结上文,用比喻的手法把“诚”比作锦缎,把“承”比作锦缎上绽放的花,然后收束全文。修改后,层次更清晰,逻辑更顺畅。

2.事例论证要简洁。相比小男孩打碎玻璃一事,替换的贯高事例更为简洁。议论文中的记叙要扣住中心,力求简洁,与中心无关的文字要删除干净,这是议论文的文体要求。

3.所选素材要合理。小男孩打碎玻璃、季老看行李与廉颇负荆请罪三件事,未能支撑起“承担”与“诚信”的分论点,修改后的文章换上贯高在事情败露后勇于承担责任的事例,这个事例切合“承担”这一分论点。

我们运用材料论证论点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分析材料本身的内涵,不能凭感觉盲目使用,致使材料未能证明分论点。许多同学在习作中是没有做到这一点的,比如说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时候,很多人喜欢用司马迁的例子,说遭受腐刑让司马迁写出了《史记》,殊不知司马迁因遭受腐刑,差点未能完成《史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方面是因为同学们未能对材料进行仔细的分析,没有融入自己的思考,在没有认清素材的本质前就轻易下结论;另一方面是因为同学们平时读书图简便,频繁吸收二手材料,依赖于别人的分析,习惯于轻易接受。要解决材料运用脱离中心的问题,就必须在多读书、多思考方面入手,这样在材料运用上才不易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