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校园文化丰富小学语文教学

2020-08-19 09:13王亮伟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融合发展校园文化语文教学

【摘要】本文论述巧用校园文化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创设校园环境,提升语文素养;依托校园文化活动,充实语文课堂;结合校本课程,开发语文资源。

【关键词】校园文化 语文教学 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5-0089-02

校园文化是多元立体的文化體系,包含价值观念、教育教研、实践活动、校园环境等多项内容。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为语文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有助于语文课堂的拓展,而语文教学也成为丰富校园文化、突出校园文化特色的重要途径。将校园文化建设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使二者相互促进,能为新时代开展素质教育创造良好条件。

一、创设校园环境,提升语文素养

优美的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无声向导。校园四季风景,操场上生机勃勃的画面,以及校园里体现本校文化特色的建筑,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和智慧的启迪。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笔者结合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环境保护”这个专题,开展“芬芳校园温馨提示语创作大赛”,让学生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特点,进行头脑风暴,设计系列生动有趣又贴近生活的提示语。学生设计了多条充满人情味的提示语,如“小草在休息,脚步放轻,声音放低,不要喧哗”“小脚不乱跑,小草微微笑”“关好水龙头,别让我一直流泪”“废物扔进我的嘴巴里,我的‘大肚能容一切”……笔者通过该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并让他们深刻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班级板报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版式、书写、布局等方面,都与语文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组建板报小组,让学生讨论班级板报的内容及创意,结合语文教学活动更新板报内容。譬如在教学“四季美景”单元的过程中,笔者组织学生尝试写关于四季美景的小诗,用诗意的语言表达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在板报设计中,让学生开辟“四季美景”专栏,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这样的形式不但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相互交流的积极性,而且能将校园文化引入语文课堂,并作为语文教学实践的延伸。学生自主设计、创作的板报也会成为校园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校重视美化校园环境,植树栽花,设置各种校园景观,为学生写作提供观察的对象。在作文教学中,笔者在课前布置学生仔细观察校园一处景物的特点,并亲自带领学生走一走校园,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作文素材。这样操作既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也让学生学习到了采集写作素材、选择材料的方法,使学生在动笔之前做到胸有成竹、言之有物。一堂课下来,学生兴致盎然,他们在领略校园美景的同时,将文章写得更加具体、形象。

在全新的教学理念下,语文教学不再局限于现有的教材内容,学生的语文实践也不再局限于课堂上。以多姿多彩的校园环境为载体,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这一点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积极性,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和校园文化的感召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二、依托校园文化活动,充实语文课堂

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教师要善于从校园文化活动中寻找语文教学契机,将其转化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下,校园文化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语文活动过程也是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两者密切结合,共同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服务。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例如,在与我校文化品牌活动相结合的“阅读表演秀”活动中,学生通过演、说、唱、跳、写等多种形式展示经典阅读篇目。该活动充分挖掘和发挥了学生的天赋,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有的班级通过开展故事会的形式,让学生介绍从课外阅读到的精彩内容,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的班级通过师生共读一本好书,并将故事内容以舞台剧的形式演绎出来,深化阅读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有的班级组织学生编辑手抄报,锻炼了学生编辑、选材的能力,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这些活动的开展既提升了学生表演、语言表达、写作、阅读积累的能力,又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

又如,我校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我和我的祖国”征文比赛等,这些活动本身就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笔者结合校园文化活动要求,为学生布置相应的语文实践任务。比如利用班会开展“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活动,将班会开成“红色故事会”,让学生得到红色精神的感染和熏陶。而在“跟着习爷爷学用典”经典诵读比赛活动中,笔者利用晨读组织诵读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诵读,诵读篇目由教师、学生共同选出,这样的形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爱国活动素材,这样再写“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就会有真情实感的抒发,而不只是空洞的抒情或议论。由此可见,将校园文化活动融于语文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积极性,营造浓厚的语文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语文知识运用能力。

三、结合校本课程,开发语文资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教学同样要与时俱进,紧扣课改精神,注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要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结构,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基于此,教师要更多地寻找两者的融合契机,将校园文化作为语文教学的延伸,这样才能形成互促、共进的良好局面。

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我校开展的“寻美邕城”研学课程将语文学科融入其中,引领学生密切关注生活,实现语文与生活的沟通。如部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第一单元中的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这一课正好可以与“玩转那考河”研学课程相结合。那考河曾是一条水质很差的“纳污河”,经过城市治理“旧貌换新颜”,与本课的环境保护主题相契合。且那考河与我校距离不远,十分便于学生开展研学调查活动。学生采取实地调查、现场采访的形式,对那考河湿地公园的改造负责单位——南宁北排水环境发展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进行访谈,并对在周边散步的老人进行采访,通过对他们的访问了解到这条河之前由于受到工厂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双重污染,水质变得越来越差,夏天甚至会发出恶臭味,附近的居民都不敢打开窗户通风,经过治理后,现在河水重新变得清澈,难闻的气味也消失了,周边的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好了。访谈、调查活动提高了学生对周边生态环境的认识,激发了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活动结束后,学生还完成了制订“那考河文明公约”和撰写“那考河水质研究报告”等实践作业。笔者借助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与分析,在实践体验中拉近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同时自主开发和利用与之相关的语文课程资源,从而提升学生学语文和用语文的能力。

校园文化和语文教学关系密切,将校园文化融于语文教学中,能够构建丰富多元的语文实践活动形式,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吸引学生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感受校园文化的魅力,实现学习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从而使语文教学更具个性,强化校园文化的感染力,让校园文化成为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

【参考文献】

[1]郝秀丽.让语文教学助力校园文化建设[J].中华少年,2019(13)

[2]邝小捷.语文教学助推校园文化建设[J].文教资料,2019(5)

[3]王平春,宋连萍.语文: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因素[J].考试周刊,2017(30)

[4]袁爱华.校园文化对拓展语文教育资源的影响[J].考试周刊,2009(33)

作者简介:王亮伟(1988— ),女,广西南宁人,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文学学士,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育。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融合发展校园文化语文教学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