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日同形异义词

2020-08-19 12:48蒲倩
青年时代 2020年18期
关键词:解决对策

蒲倩

摘 要:中日两国文化交流频繁,中国文字对日本文化具有很大的影响。由于两国语言相互影响,形成了很多同形词,但是用法和意思不相同。中国学生学习日语,由于受到汉语的影响,很容易对这类词进行误用,所以有必要对这些词进行考察、分析,以便对日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同形异义词;误用;解决对策

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中日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中国汉字传入日本,日本人根据汉字创造出了平假名和片假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字和语言,同时借用了大量的汉语词汇,有相当数量的词现在仍在使用,另外日本人还根据汉字创造了大量的词汇。在近现代,日语里很多词汇又反过来影响汉语,输入了不少日语词汇。因此汉语和日语里有很多同形词,但是在中文和日文的语言环境里,用法和意思却不一样。中国人学习日语,由于受到汉语的深刻影响,很容易出现误用的现象,导致错误百出,妨碍准确理解,因此有必要对同形异义词进行考察、分析,希望对日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一、同形异义词的定义及对中国人的影响

在中日两国语言中,词形相同却词义不同的词,就是同形异义词。日语里出现了大量的同形同义词,也就是词形和词义与汉语完全相同,如世界、法律、教育、大学、改革、学生等,这些词的学习和使用,使中国人比其他不懂汉字的外国人更具有优势,更容易理解、记忆、运用。但是同形异义词,由于词形与汉语相同,但词义不同,甚至相反,如果中国学习者直接当成汉语来理解,就大错特错。例如,日语里的「娘」「手紙」「野菜」「姑」「愛人」「丈夫」等,这些词单从词形来看,能在汉语里找到对应的汉语词,但是翻译成汉语,则分别是“女儿”“书信”“蔬菜”“岳母或婆婆”“情妇或情夫”“结实”。这样的同形异义词在日语里大量存在,会给中国人学习日语带来很大的麻烦,因此对同形异义词的考察、分析是有必要的,以便中国人能够准确理解、使用这些词汇。

二、同形异义词的分类

(一)意义和用法相近的同形异义词

这类词在中日两国语言中,意义和用法有相似的地方,但也有微妙的差异。

例如,“正月”和「正月」,在中文语言环境中,指“中国农历第一个月”。然而在日语辞典里的含义是“一年の最初の月”,也指一年中第一个月的意思。但要注意的是,日语里的「正月」是指的阳历,也就是元旦,而中文里的“正月”则是指的农历,也就是春节。在日本,「正月」即新年,是最隆重、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日本人会在新年里,发贺卡、参拜神社、走亲访友、做年糕、立门松、大扫除等。在中国,“正月”即春节,也是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中国人也会进行一些传统活动,踏春、拜年、放鞭炮、祭神等。中日两国在新年里的传统习俗活动有相似之处,更有不同,它代表中日两国的文化特色,因此掌握「正月」和“正月”背后的文化意义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意义和用法有关联的同形异义词

这类词在中日两国语言中表示不同的事物,但是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关联。

例如,“新闻”和「新聞」,在汉语里,“新闻”的基本解释有三种,第一,借助语言、文字、图片、录像等,向公众传播的消息。具有现实性、时间性、公开性和连续性等特点,以及传递信息、宣传鼓动、服务社会、提供知识等功能。从事采集、传播新闻的专门机构有通讯社、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第二,泛指社会上新近发生的事情。第三,新闻体裁,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根据汉语里“新闻”的定义,则应该与日语的「ニュース」对应起来。一是臨時ニュース(紧急新闻);二是ただいまよりニュースをお伝えします(现在播报新闻);三是何かニュースはありませんか。(有什么新鲜事没有?)

日语里的「新聞」,则是「社会の出来事について事実や解説を広く伝える定期刊行物」。相当于汉语的“报纸”。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把「新聞を読む」直接翻译成“读报”,这就是望文生义的结果,应该准确翻译成“看报”。

(三)意义和用法毫无关联的同形异义词

这类词是指在中日两国语言环境中,词形相同,含义和用法却完全不同,并且没有关联。

例如,“求人”和「求人」。在汉语里,“求人”的基本意思就是“罗致人才和央求别人为自己办事”的意思,在日语里,“求别人办事”译为「頼む」「お願いする」等。「求人」在日语里则是指「会社などが働く人を探し求めること」,即“招聘人员”的意思。类似这样的词,还有“床”和「床」,汉语里“床”指“供人睡卧的家具”“作量词使用,用于被褥等:两床被”,而日语则是指“地板”的意思。还有“检讨”和「検討」,日语意思是「物事を調べ尋ねること。詳しく調べて当否を考えること」,可翻译成汉语“考虑”“考量”等。汉语意思则是“对自己的过错做出反省或者自我批评”。这个词在日语和汉语中的意思完全不同。汉语中的“检讨”,可翻译成日语的「反省する」、「批評する」等。

还有一些词虽然意思差不多,但是语气差别很大,因此使用方法完全不同。例如,“质问”和「質問」,日语意思是「疑問または理由を問いただすこと」可翻译成汉语“提问”。汉语意思则是根据事实加以询问、责问。这个词虽然都有“询问”的意思,但是在汉语和日语中的语气完全不一样。汉语中含有“指责”“批评”等语气;日语中则没有。

类似这样的词还有很多,如表1所示。

三、中日同形异义词的形成原因

(一)汉字的词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日本的汉字大部分起源于中国,当时中国汉字传入日本时,词形和语义同中国汉字差不多。但是随着汉字在日本的使用、发展,渐渐地就同中国汉字出现了语义的差异。同时,中国汉字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這样中日汉字的意义就相差甚远。例如“走”这个汉字,在日语里的解释是「人や動物が足を早く動かして、速やかに前へ進む」,相当于汉语“奔跑”的意思,但是“走”在古汉语里有“奔跑”的意思,现代汉语里却作“走路、走步”讲,相当于日语的「歩く」。

(二)社会原因

中日的社会环境不同,也会导致语义的不同。日本是一个典型的“纵式社会”,等级观念极强,内外有别,而中国社会受儒家思想和中庸的影响,中国既重视“纵式”关系,同时也强调“横式”关系。虽然也有等级观念,但重视上下级的同时,也很注重同级的关系。两国不同的社会结构,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也表现出巨大的差异,自然语言也受到了影响,表现出不同。

四、中日同形异义词的误用原因及解决对策

(一)误用原因分析

1.书写误用

汉语母语的日语学习者习惯在日语里更多的使用汉字,虽然在日语里有很多汉字同中文里汉字的写法一致,也有很多看着比较相似,实则有细小的差异,比如汉语的“具”和日语的「具」,汉语的“步”和日语的「歩」。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需引起日语学习者的注意。

2.理解和表达误用

中日两国语言中使用大量的汉字,很多日语学习者受此影响,在理解及表达方式方面造成语言的误用。这样的句子尽管在文法上是正确的,意思也通顺,但是不符合地道的日语表达习惯。

(二)解决对策

1.对同形异义词的充分认识

日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对同形异义词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对这种词要借助日本语国语辞典,用日语思维去理解并记忆,充分掌握两者之间的差别。另外多看一些新闻、文章、带有双语字幕的电视节目等,培养日式思维,使日语表达更符合日本人的表达习惯。

2.教师重点讲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中日同形异义词进行重点讲解,并归纳总结,及时帮助学生排除母语的干扰,正确理解和掌握同形异义词的使用。同时对学生的误用现象,要及时纠正。

五、结语

中国学生学习日语,由于日语里存在大量的汉字,所以對中国学生有利,但是由于同形异义词在中日文不同的语言环境,含义相差甚远,这点必须引起中国学生的注意,要认真对待这部分词,不能只是从字形上按照汉语习惯去进行猜测,造成误用。多查阅日本语国语辞典,准确理解并掌握同形异义词,对理解日本文化、提高日语表达能力都是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侯丽丹.关于中日同形异义词的研究[J].科教导刊,2015(6):32-33,61.

[2]宋义淑.中日两国语中的同形异义词分析及教学策略[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4

猜你喜欢
解决对策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余额宝的理财方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论中小型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及分析研究
输电线路运行事故及其解决对策
浅谈施工企业项目部工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