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朋友圈屏蔽父母了吗?

2020-08-19 12:56周公子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0年8期
关键词:屏蔽选项孩子

周公子

父母想了解孩子的想法,除了直接聊天以外,还有什么办法?过去可能会偷偷看孩子的日记,如今则会看孩子的朋友圈,只是父母发现,孩子很快就把他们屏蔽了,多姿多彩的页面突然变成一片空白,只留下单调的直线像门槛一样将他们拦住。无声的拒绝让父母感到既伤心又困惑:为什么孩子要屏蔽自己?

为了更好地读懂孩子,增进他们和父母的沟通,我们在《婚姻与家庭》杂志各大新媒体平台展开调查:“你的朋友圈会屏蔽父母吗?”“为什么你认为有必要屏蔽父母?”“为什么你认为没有必要?”

在回收的2925份有效问卷中,有30%的人“会屏蔽父母”或者“认识的大部分人都屏蔽了父母”,而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有一部分是出于好意,还有一部分虽然朋友圈是开放的,但心灵却是关闭的……总之,简单的一个屏蔽动作,背后却是不同的心声。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你或认识的大部分人,朋友圈是否屏蔽了父母?

A.屏蔽了。                                       30%

B.没屏蔽。                                       70%

70%的人没有屏蔽父母,这和我们对于亲子关系的一般印象吻合,即:在我们的文化中,大部分的亲子关系倾向于分享和对话,也是融洽的标志。孩子会把心理空间展现给父母,他们会在朋友圈里发布状态、书写心情、拍摄生活……不介意让父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也收获父母的点赞、鼓励和意见。朋友圈和现实家庭生活一样,都是孩子和父母互融互通的平台。他们保持通话,无论是在线上还是线下。

30%的人屏蔽父母,由于屏蔽会有比较明显的标志,所以,当他们这样做时,基本上就等于公开地宣称:“我拒绝你们走进这里,我不想和你们分享这个世界。”这种直白断然的态度会令父母不舒服,让亲子关系出现尴尬。

但以上结果并不是说,“不屏蔽”就意味着亲子关系“好”,“屏蔽”就意味着亲子关系“不好”。实际上,具体情况要复杂得多。

为什么有人要屏蔽父母?

A.怕他们无谓地担心,弄得自己也很焦虑。

42%

B.不想发个圈都要被批评。               14%

C.子女说的话,他们不懂,却每次都要长篇大论。                                            15%

D.父母其实没做错什么,但子女也想要自己的空间。                                        29%

这项调查反映出,很多孩子选择屏蔽父母和父母的回应风格有关。

A是一种“焦虑互相感染”的回应。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知识不断更迭,旧经验不断被推翻,本身就很容易引发焦虑,所以爱忧心的父母也绝对不会少。就如演员吴昕曾经说过,自己就是怕父母多想、担心,所以才在朋友圈屏蔽了他们,不让他们看到自己工作有多辛苦。

焦虑的父母特别容易为孩子担心,哪怕是一些在孩子看来很小的事,都会让他们坐立不安。而这份不安会反过来感染孩子,导致孩子双倍难受。长此以往,累积了大量不良经验的孩子就会选择逃避父母,一来避免引发这种“互相感染”的恶性循环,二来报喜不报忧,不去引发父母的焦虑情绪,这本身也是对父母的一份爱护。

B是一种否定式的回应。孩子害怕发个朋友圈都要被批评,说明父母的否定还是比较频繁的。这样的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其实很关注,他们盯着每一个细节,并以高标准来严格要求,如果发现不对劲,就会立即指出。他们很想孩子一直走在光明正确的大道上,却忽略了一点,如果批评太多,孩子会认为父母根本不认同自己。于是,他们更容易倒向逃避和反抗的一端,而无暇顾及父母的话到底有没有道理。

C是一种错位式的回应。在这种亲子关系里,最常見的是子女说一套,父母说另一套,双方的内容根本就对不上。父母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却在自己的舞台上不断地自说自话。长此以往,亲子之间会形成隔阂。孩子宁愿在朋友圈屏蔽父母,也不愿每次都被迫看到父母不相干的长篇大论。

D选项则显示出,孩子的屏蔽行为不一定针对父母,只是孩子长大了,希望体验一下离开父母的感觉,营造一片私人空间,而“分离和独立”本身就是成长的大方向。

为什么不用屏蔽父母?

A.父母是最亲的,屏蔽谁都不能屏蔽他们。

21%

B.能发就能让人看,有些人是不使用“屏蔽”功能的。                                  35%

C.虽然他们看了也会唠唠叨叨,但不严重,没必要屏蔽。                            36%

D.不敢屏蔽,万一被他们发现了,后果会很严重。                                          8%

许多人认为,孩子的朋友圈开放给父母,就意味着亲子关系足够融洽,彼此没有秘密,可以交心,但实情是否如此呢?这一项调查就显示出:在那些没有屏蔽线的朋友圈里,亲子关系同样是很难一言以蔽之的。

事实上,大家期待的“融洽”更多存在于A选项中。21%的选择比例显示出,当代父母和孩子要真正走进彼此的内心,成为“最亲”的人,这本身是很不容易的。就连如今大大方方向父母开放朋友圈的易烊千玺,当初也曾纠结过。他说,以前在朋友圈发布内容,父母见了都要问。他觉得父母管得太宽,就索性屏蔽了他们。但后来,长大的他逐渐意识到,父母没有多少年会一直陪着他,也没有多少年能跟他聊天了,有些事还是大家坐下来聊一聊为妙。于是,他又重新打开了朋友圈,将父母接纳进自己的世界里。像易烊千玺这样的,经过一波三折,才算真正成长了。

相比之下,B选项的人则更为平淡一些。他们信奉“能发就能让人看”,也不会特别拒绝某些人。这也可能意味着,他们会把重要隐私藏起来,他们发的东西,无论谁都可以浏览点评,亲生父母也不会例外。保护隐私是玩网络社交平台的一个重要策略,所以选择的人达到35%。

C选项则反映出亲子关系中的包容力。就算一方或者双方有点儿问题,比如啰啰唆唆、有点儿烦人之类,只要程度不严重,都能获得理解和容忍,并且不会影响彼此继续交流。

D选项则反映出开放朋友圈给父母也未必是一件好事。因为它可能意味着,当事人的父母根本就不允许孩子拥有独立空间。他们要求孩子全面打开,就连朋友圈也不能有所保留,如果孩子违反父母的意志就会引发严重后果。很明显,这样的亲子关系是不够健康的。不能容忍孩子独立的父母,要么会激发孩子的反叛心理,要么会吞噬孩子的个人意志,让他们成为一个叛逆者或依赖者。无论是哪种结果,对于孩子和父母來说都是得不偿失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屏蔽不屏蔽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行动背后的动机:到底是孩子成长的必然,是对父母的保护,还是亲子关系出现了不良倾向?如果动机有问题,父母就应该重视,努力调节亲子间的气氛,设身处地去理解孩子的感受,增进沟通,鼓励对话,让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如果行动背后的动机是中性的或良性的,是孩子想拥有空间,或者只是想避免父母担忧,那么,父母就不必太过介意了。

猜你喜欢
屏蔽选项孩子
朋友圈被屏蔽,十二星座怎么看
屏蔽
如何屏蔽
跟踪导练(四)
阅读理解
跟踪导练(5)
屏蔽
单项填空精选练习100道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