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也是一种家风传承

2020-08-19 12:56杨亚雯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0年8期
关键词:消费观念消费观浪费

杨亚雯

如今,人们的生活富有了,许多与“消费”有关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比如,“随大溜”“爱面子”导致的攀比性、炫耀性、盲目性消费行为,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对物质的欲望高于对精神的追求,享受型消费高于发展型消费;比如,“养儿防老”的消费理念,导致许多家庭的消费没有顾及其他家庭成员,弱化了家中其他成员的消费需求,极其慷慨地满足孩子有理甚至无理的要求;比如,对食物的浪费……

家庭在粮食、衣物、住房、交通方式等方面的消费观,必定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研究表明,两代人在选择商品的标准上往往有着极高的相似性,这其实是一种消费价值观的传承。

在当今这样一个充满变数的社会环境下,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行为习惯,是家庭生活中父母和孩子需要共同面对的命题。

第一,跳出“比较”的怪圈,提高识别商品的眼光。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父母会与其他父母进行比较,从而花费极大的精力和财力投入到孩子的物质生活和教育资源上,以至于超出自身承受能力。不随大溜、不比较、不好面子是许多父母要做的功课。

另外,父母还可以更智慧地面对孩子的一些要求,比如,当孩子提出“名牌需求”时,父母不要一刀切地予以否定,而是应该与孩子进行沟通,告诉他们名牌物品与普通商品之间的价格差别,媒体与广告业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帮助他们理解商品背后的价值,从而教会孩子辨别商品,区分需求和愿望,提高识别商品的眼光,更智慧地消费。

第二,从一斗米和一餐食入手,养成勤俭节约的消费观。

生活中的一斗米和一餐食,也能体现出家庭消费观念。

宴饮聚会是生活常态,这其中常常会出现“剩”宴,好在人们已经普遍养成了打包的习惯,一方面反映出勤俭节约的意识正在深入人心,另一方面也在提醒人们,点餐需要适量。

针对餐桌浪费,一些国家会有相应处罚,比如在德国,会被施以30~50馬克(约等于400~600元人民币)不等的罚款。

因为“舌尖上的浪费”不仅是对食物本身的浪费,更会造成环境的压力,所以点餐和用餐时,都应该按需考量。

第三,培养节制且理性的观念,有计划地消费。

家庭消费需要“合理”,该花则花,该省则省,同时,该有的危机意识也得有。家庭生活的消费是复杂而变化的,每个家庭随着时期的不同,消费重心也会发生变化,有的还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经济危机。这时,家庭生活经济计划和消费观念就显得格外重要。

“节制且理性、有计划且负责任”的消费生活,在无钱时很重要,在有钱时同样重要。

所以,父母首先要树立正确、理性的消费观,之后再引导和影响孩子。这样的消费观要求我们关注价格背后的价值,跳出比较的怪圈;反对铺张浪费,践行可持续的日常生活;节制且理性,制订合理的消费计划。只有懂消费、会消费、负责任地消费,才能享受到更加有质量的消费生活。

(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供稿)

猜你喜欢
消费观念消费观浪费
正确认识消费
高中生日常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调查研究
“90后”消费观
消费观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高中生消费观念与学校周边经济生活的关联探讨
大学生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调查分析
爆笑网文
不同笔记本用户的鼠标消费观我的街头采访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