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C89C52的智能储筷装置的设计

2020-08-20 08:56史建伟
山西电子技术 2020年4期
关键词:滚筒筷子单片机

史建伟

(太原工业学院自动化系,山西 太原 030006)

0 引言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自动化技术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而筷子作为中国人最主要的进餐用具,它的存储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最初,筷子主要存放在筷筒中,然而随着气温的变化传统筷筒在防潮防霉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未及时干燥处理的筷子在潮湿的环境容易滋生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黄曲霉素等细菌或者霉菌,用餐之后容易引发感染性腹泻、呕吐等消化系统疾病,甚至有诱发肝癌的风险,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在人员比较密、通风不畅的环境、空气中的微生物、飞沫、悬浮颗粒四处流动,极易吸附在潮湿的筷子表面,筷子的卫生难以得到保障。因此,为了筷子的使用更加卫生方便,对筷子的存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

目前,许多研究团队、生产厂商设计并生产了多种类型的存储筷子装置。现有的筷子机多采用按键形式取筷,且筷子在存储状态有一部分暴露在空气中,虽然筷子一端进行干燥、消毒处理,但另一端处于污染状态,尤其在公共就餐场合,筷子卫生难以得到保障[3,4]。本文以低成本、高卫生标准为设计原则,以STC89C52作为主控制器,设计一款密闭式储筷、感应取筷的智能储筷装置,在保证消毒、干燥等常规功能基础上,极大改善了筷子存储过程中的卫生质量。

1 方案设计

1.1 需求分析

普通的筷子消毒机在无人使用的情况下,筷子一端会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虽然方便了人们拿取筷子,但是也给筷子造成了不必要的污染。另外,现有筷子机需要通过开关或者按钮给一个出筷指令,然后手动抽取筷子。在公共餐饮场合,多人就餐情况下,这种手指—按钮式(或者触摸式)开关—筷子出筷模式会使得出筷装置成为传播病毒、细菌的媒介,有可能造成多人交叉感染。除了筷子机,消毒柜也是存储筷子的常用方式,虽然密闭式消毒柜消毒效果较好,但不具备自动出筷功能,每次使用筷子时,需要打开消毒柜门手动取出,而每开一次柜门,就会使得柜内外空气形成对流,降低消毒柜内的温度,影响消毒质量和效果,过多的开门次数也会缩短消毒柜的使用寿命。为了提高筷子卫生质量,同时使筷子的拿取更加方便,将上述两种储筷装置的功能融合,通过感应装置,实现自动出筷的功能,在不影响设备内消毒效果的同时完成出筷,使得筷子在拿取时更加的方便、快捷。综上分析,本文设计一款智能储筷装置,主要功能包括:1) 消毒功能;2) 烘干功能;3) 密闭式传动功能;4) 感应式取筷功能。

1.2 系统控制方案设计

基于以上需求,本设计针对储筷装置进行了智能化设计和结构设计。智能控制方面,采用STC89C52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通过单片机控制紫外消毒灯和风机风扇实现消毒功能和风干功能。为了避免筷子存储时暴露于空气,同时避免手与储筷装置之间接触,整体结构采用封闭式存储,筷子储存于箱体内部,当有人前来取筷子时,装置的红外感应模块接收到感应信号,并通过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将筷子传动到外部。储筷装置系统控制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控制方案

1.3 系统结构方案设计

智能储筷装置,在整体结构设计上除了考虑密封性之外,还需要考虑电路安装问题。该装置的箱体结构分上、下两层,上层为筷子的储存结构以及各个功能模块(消毒设备、风机风扇、感应模块),下层是装置的控制单元,中间由绝缘性良好的亚克力板隔离,可以防止筷子在清洗后,残留水份不慎滴入下层控制单元,造成线路短路,同时还有效避免传统储筷设备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问题。

为了能够尽可能地节约出筷装置的使用空间,根据筷子圆形的结构,设计采用由步进电机带动圆型的滚筒实现出筷功能。滚筒一侧带有方形挖孔,方便筷子进入滚筒,在步进电机带动滚筒转动时,滚筒上方的筷子会掉入滚筒中,随着步进电机的转动,滚筒开口处由上到下,由内到外,筷子由于自身重力的原因,会掉落到下方的凹凸槽中,从而实现装置的自动出筷功能,同时保证了装置的密闭性,具体传动滚筒装置如2图所示,储筷装置的总体结构布局如图3所示。

图2 传动滚筒结构设计

从装置放筷处的开口能清楚地看到它的俯视图,俯视图左侧①是风扇模块,清洗后的筷子在放入自动出筷装置后通过散热风扇加速风干,实现筷子的快速烘干;俯视图下方阴影③为紫外线消毒灯,在筷子烘干之后,可以对储筷装置内部进行定时的杀菌、消毒,尽可能地保证装置内部的卫生;俯视图右侧②是红外感应模块,当有人前来取筷时,快速将信息传输给主控单元。

图3 储筷装置结构设计

从侧视图看,筷子④由于受到自身重力的影响,会向左侧倾斜、滚动,当步进电机驱动带有挖孔的滚筒转到上方时,筷子会掉入下部滚筒的方形挖孔中,之后电机继续转动,当转到侧视图位置时,筷子在重力的作用下,筷子将会掉入左侧凹凸槽⑥中,至此出筷功能完成,电机将转回到上方等待下一次命令。另一方面,在主视图的下方也有一个红外感应装置,它能准确地识别出筷过程是否成功,如果出筷成功,步进电机将无法进行下一次转动,直至前方筷子取走后,才能进行下一次取筷操作。

2 系统硬件设计

系统硬件电路由STC89C52单片机最小系统及外围电路构成,主要包括感应模块电路、消毒模块电路、烘干模块电路及传动模块电路。其中,单片机最小系统由电源电路、晶振电路以及复位电路构成,这里不再介绍,下面主要介绍单片机外围电路的硬件设计。部分电路连接如图4所示。

感应模块主要实现人体检测,及时感应是否有人前来取筷。常用于人体感应的传感器由热电式和光电式两种,其中光电式传感器具有检测范围广、响应速度快、能耗小、成本低,更适合本实验的需求。该装置采用模块化的光电式传感器,减少了接线端及相应数据处理过程,提高了集成度和稳定性。传感器属于三端器件:接地端、电源端和数据端,其中数据端与单片机P2.2引脚相连。

储筷装置通过紫外线辐照筷子实现消毒。当紫外线积累到一定照射量时可以破坏微生物机体细胞中的中枢DNA和RNA的分子结构[4]。本设计采用功率最小的4W直管型紫外线消毒灯,消毒灯模块引脚主要用到接地端、电源端和数据端,其中数据端与单片机P2.1引脚相连。

图4 部分电路连接图

为了使筷子在清洗之后能及时的干燥,防止霉菌生长,装置内设计烘干模块。本设计采用自然烘干形式,辅以小型散热风扇加速空气流动,提高烘干效率,在保证除去筷子多余水分的同时,避免了传统加热干燥在对木制品受热过程中容易导致筷子弯曲、变形,造成使用上的不便。风机风扇的工作电压为12V的直流电,功率1.2W,在保证风量的同时,选用0.18A的电流,保证风扇运行时处于静音状态,减少噪音污染,更加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模块化后的风机风扇将空脚悬空,除了电源端和接地端外,将数据端与单片机P2.6引脚相连。

储筷装置通过步进电机带动滚筒的转动实现出筷功能。结合装置控制特点,选用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28BYJ-48永磁式步进电机。由于步进电机工作时需要一定的工作电流,而控制器的输出电流较小,不足以驱动步进电机,所以在使用时需要设计步进电机驱动的驱动电路。本设计外加L298驱动模块进行驱动信号放大,将单片机的引脚P0.0-P0.3与驱动模块1-4引脚连接,再将驱动模块13-16引脚与步进电机输入M1-M4连接,经过L298驱动进行信号放大之后输出到M1-M4上。

3 系统软件设计

储筷装置的系统程序设计采用总分的设计思想,主函数由初始化程序、定时烘干程序、定时消毒程序和出筷程序组成。系统主函数流程如图5所示。

图5 系统主程序流程

系统上电后,执行初始化程序,待筷子放入储筷装置后,调用烘干子程序定时开启或者关闭继电器,进而控制风机风扇通断,实现定时烘干功能;之后,调用定时消毒子程序,开启紫外消毒灯对筷子进行定时消毒;接下来,系统进入等待状态,当光电传感器感应到有人前来取筷时,出筷子程序开始执行,控制步进电机工作,传动装置将筷子从箱体内部传送到箱体外部,出筷工作完成后电机自动归位,保证储筷箱体内外的密封性。将上述算法经采用C语言编写程序,使用Keil软件进行编译,并将编译文件烧入单片机,经过系统调试运行后,可实现预设功能,满足设计要求。

4 总结

本文从卫生、健康、节约成本的角度出发,以STC89C52单片机为主控制器,结合相应的外围检测电路,设计了一款智能化的储筷装置。该装置将筷子存储于密闭的箱体内部,可对筷子进行烘干、消毒。当有人前来取筷时,通过远程感应开启筷子传动装置,将筷子从箱体内传送至箱体外,取代了传统的按键式或者触摸式开关的储筷装置,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装置成本较低、功能可靠,可用于家庭、公共餐厅、餐馆等场所,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猜你喜欢
滚筒筷子单片机
我们成功了
滚筒洗衣机
基于单片机的SPWM控制逆变器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单片机的层次渐变暖灯的研究
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智能插排
基于单片机的便捷式LCF测量仪
竹筷子
Chopp ed!
滚筒游戏(大班)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大型拖拽绞车滚筒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