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教育和特色综合实践活动整合措施探究

2020-08-20 07:46高清潮
考试周刊 2020年73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人文素养劳动教育

摘 要:劳动教育是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教育学生知行合一,同时明理、知事、育德,是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文章研究劳动教育时,以本校“阳光教育”为核心,以校本课程为基础,探究具有本校特色的小学劳动教育形式,首先分析劳动对小学生教育方面的作用,其次从体育艺术、人文素养、综合实践,对劳动教育形式进行分析,以期能为阳光教育下的劳动教育提供辅助佐证。

关键词:劳动教育;体育艺术;人文素养;综合实践

一、 引言

阳光教育强调阳光教学理念、阳光学生成果,旨在为学生勾勒更加美好的未来,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劳动教育不同于基础课程教育,具有丰富的实践教育价值,重视学生实际体验及学有所获,更有利于学生德智美体综合发展,从体育艺术、人文素养、综合实践强化劳动教育基本内容,可以充分挖掘劳动教育形式,深化劳动教育内涵。

二、 劳动在小学生教育体系中的作用

劳动教育以实践活动为依托,以知识教育、道德教育、技能教学、心理扶持为基本内涵,旨在塑造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阳光型、全面型、素质型,对学生校内生活适应,乃至于社会适应能力增强、社会交际能力增强、问题自主解决能力增强等均存在积极作用。从校内生活适应来看,很多小学生还有恋家情结,校内生活适应能力弱,极大影响到校内交际、学习,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劳动教育可以寓教于乐,丰富校内生活,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社团活动中,可以增强学生团队归属感,学生校内适应能力得到增强。从社会适应能力来看,劳动教育可以融入大量的社會常识,学校可以安排法治教育、火灾应急处理教育、户外活动安全教育等常识,帮助小学生形成基础的社会常识,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大幅度增强。从社会交际能力来看,很多小学生社会交际能力淡薄,并不善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劳动教育下的社团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社会交际舞台,学生可以慢慢懂得团结协作、矛盾处理等手段,学生社会交际能力得到增强。从问题自主解决能力来看,劳动教育重视学生参与,与基础课程不同,学生的运动本能及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是保障劳动教育趣味性的关键,学生在劳动教育体系中,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主体性,应对难题时,自主处理意识较强,自主处理过程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得到增强,这对增强学生环境适应能力,消除依赖意识存在积极影响。

三、 劳动教育校内运用措施

(一)从体育艺术视角来看

体育艺术主要是培养运动素养、艺术素养,其中运动素养可以有效改善学生体质、具备基础体育运动知识、增强学生运动能力、增强劳动教育趣味性,艺术素养可以培养学生美学观念、陶冶学生艺术情操、增强学生艺术赏析创造能力。从学生体质来看,展开劳动教育时,可以从工作量上,给学生安排劳动教育,除了参与到校内清洁、个人卫生活动中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捡垃圾”“拾树叶”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到劳动中,可以通过户外运动,增强学生免疫力,防范季节性流感,促进学生成长,从体育运动知识来看,教师可以将体育运动融入劳动教育,将“叠被子”作为运动会内容之一,将“清洁足球场”“整理体育器械”“手动制作沙包”等作为劳动教育内容,帮助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学生体育运动知识得到改善,从学生运动能力来看,教师可以将劳动总结、劳动感悟、劳动体会等作为劳动后的总结性环节,鼓励学生积极感悟劳动过程,巩固学生劳动收获,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团结协作、劳动光荣、自主创造、问题自主解决等理念,学生运动能力可以反复的总结、实践、再总结的循环中,逐步得到强化,从劳动教育趣味性来看,劳动形式丰富的多样及劳动本身,可以贴合学生运动本能及对未知世界的新鲜度,一般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乐趣,因而,教师应当重视劳动教育形式多样化,多鼓励学生通过实际劳动取得乐趣,实现寓教于乐,学生参与劳动积极性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从学生美学观念来看,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贴近大自然,感受明媚的阳光、湛蓝的天空、空旷的室外环境,引人瞩目的花鸟鱼虫、姹紫嫣红的花丛,可以帮助学生感悟大自然的美,对自然环保教育、风景绘画教育、风景主题类音乐教育等均存在辅助作用,展开劳动教育时,应将重心放在户外运动中,同时展开校外活动实践,组织郊游、野外研学等活动,促进学生成长,从学生艺术情操角度来看,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美学观念,在艺术符号的熏陶及自我催化下,学生很容易形成美学理念,善于倾听、观察、体会周边世界,以艺术观念约束自身行为,道德情操、行为准则都会受到积极影响,从艺术赏析及创造能力,教师可以在劳动教育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游览周边世界,了解大自然之美,鼓励学生运用绘画的形式进行记录,运用音乐的形式进行歌颂,可以较好地增强学生艺术创造能力。

例如,教师组织“拾垃圾”活动,将学生划分为各个小组,以“拾垃圾最多者为赢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拾垃圾活动中,学生行走在预定场地范围内,身体素质得到锻炼,通过知识教育及具体实践,学生垃圾分类知识得到建构,通过比赛,学生对劳动形成浓厚的兴趣,学生体育运动素养得到增强,将拾垃圾活动与大自然环境进行整合,在公园、野外等场所举行拾垃圾活动,可以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自然之美,美学观念得到深化,活动结束后,鼓励学生用文字、绘画的形式进行记录,可以巩固学生美学观念,增强艺术情操,艺术创造能力。

(二)从人文素养角度来看

人文素养是以自我认知、他人认知、群体认知为基本方向,强调人的价值、人的精神、人的能力,是以人为中心,进行自爱、爱他人、爱群体,以此增强学生人文精神素养、人文能力素养。从自我认知来看,推进劳动教育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我认知,教育学生理解小学阶段下的叛逆心理、模仿心理、自我意识觉醒心理,鼓励学生不要自惭形秽,也不宜骄傲自大,以此对小学生进行心理扶持。教师还应在能力方面,鼓励学生写日记、写短文、写作文、写人生感悟,记录成长历程,明确人生方向。从他人认知来看,教师需善于在教育活动中,融入团体协作意识,教育学生善于运用团体协作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需鼓励学生认真看待他人的优点,重视他人的劳动成果、劳动价值,能力素养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掌握社会交际、团体适应、矛盾摩擦处理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团体活动中。从群体认知角度来看,群体认知是站在更为广泛的视角探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整个班级、整个学校、整个社会为群体,探究制度规范、自我约束、服从等内容,教师开展教育时,应当善于引出群体管理中纪律规范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个体服从群体利益,以小见大,鼓励学生服从法律,推行法治教育。能力角度上,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班级纪律、学校纪律、法律条文等方面的教学,鼓励学生体验纪律管理下的自我约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对学生法制观念及自我强制性约束起积极作用。

例如,组织野外劳动活动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前做好流程规划、目标规划,明确要做哪些事情,要做到什么程度,可以加深学生自我认知,与实际活动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不足,活动结束后,学生可以进行自我总结,可以进一步地加深自我认知,明确自我改进方向,这对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存在积极作用,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小组形式,鼓励学生组团参与野外活动,尤其是要求小组长合理分配任务、听取教师意见,学生在团体协作及任务分配中,明确各自的优势及价值,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以他人为视角的人文思想,鼓励学生不随意辱没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价值及劳动成果,教师在野外活动时,制定不准乱跑、不准去危险的地方、听从教师及小组长安排等规则,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纪律意识、服从意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以群体为视角的人文思想。

(三)从综合实践角度来看

綜合实践活动强调劳动教育的完整性、教育性、启迪性,旨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与体育艺术、人文素养构建完整的劳动教育体系,以此为基础,构建阳光教育理念下的劳动教育时,可注重劳动教育完整性、教育性、启迪性。从完整性角度来看,小学生知识体系、社会技能、人生经验较弱,除了体育艺术、人文素养外,小学生仍旧存在多方面的不足,教师乃至学校应善于体察学生不足,把握学生数理思维等方面的问题,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从教育性来看,劳动教育不单单是技能教育的过程,更是知识教育、经验计累、心理教育,展开劳动教育时,应当重视多方面内容的渗透、融入,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内容,让学生真正地学有所获,从启迪性的角度来看,劳动教育本身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推行劳动教育时,教师应当重视劳动教育启迪价值,明确劳动教育可以从哪些方面带给学生成长,明确劳动教育启迪价值后,还需要在活动前规划、活动中引导、活动后总结中,渗透启迪价值,将劳动教育价值具体应用到学生教育上,学生学有所获是劳动教育价值充分发挥的主要评价指标。

例如,培养高素质学生时,教师可以将理性思维运用劳动教育体系中,弥补体育艺术、人文素养上的不足,展开“叠被子”教育时,教师可以在活动展开前,用PPT解剖“豆腐块”的叠加方法,鼓励学生逐步完成叠豆腐块工作,另外,教师也可以将“豆腐块”的体积计算、表面积计算与叠被子结合起来,既能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又寓教于乐,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用数学思维作为教育目标,鼓励学生善于将数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启迪学生数学思维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制作被子几何图,从几何图中观察数学知识,教师可以为披露有关数学的知识内容越多的学生提供物质奖励,鼓励学生仔细观察、仔细思考、充分运用所学知识,一般能起到启迪学生数学思维的作用。

四、 总结

小学劳动教育对学生校内生活适应、社会适应能力、社会交际能力、问题自主解决能力等均存在积极作用,教师在运用劳动教育时,可以从体育艺术、人文素养、综合事件出发,健全劳动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知识教育、道德教育、技能教学、心理扶持,培养阳光型、全面型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朱青.创书香乐园激情趣 以“+”思维促整合: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有机整合的行动与思考[J].时代教育,2016(8):230-232.

[2]陈楚.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1).

[3]刘应玲.走进“小综”,整合课程,彰显新课程理念:我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再认识[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6(33):167.

作者简介:

高清潮,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靖远县乌兰小学。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人文素养劳动教育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落实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