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能力影响研究

2020-08-20 08:02王启明
全国流通经济 2020年16期
关键词:专利申请股权专利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创新成为市场竞争力的强化剂,创新必须依靠人才,企业因此高度重视激发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积极性,股权激励也成为企业战略发展计划的主要内容之一。股权激励一定会促使企业创新的发展吗?不同的学术研究得到的答案并非一致。本文以相关理论为基础,探讨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希望能够为相关的实践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股权激励;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

2096-3157(2020)16-0033-03

自从代理理论的产生,制定合理的绩效薪酬制度去约束和激励管理层创新,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代理问题就一直是企业和政府关心的话题。因此寻找不同的措施和方法去解决公司代理问题是学者们、企业家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研究股权激励与公司创新相关性让我们能够深入地了解企业的股权激励制度和企业创新能力之间存在的复杂关系,让更多的企业家、股东们了解到制定怎么样的股权激励制度能够有效地去提升企业整体的创新能力,让企业的员工富有更大创造性和追求创新的热情,从而达到能够增加股东财富、创造更多的企业价值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解决公司代理问题。而股权激励计划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效果的研究也在不断地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产生了许多有价值的、丰硕的研究成果。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基于普通财务指标为考核标准的财务激励并不能促进公司的创新力,反而会鼓励高管一味地复制过去的成功经验。相反,经济学的研究却认为,股权激励能将高管的薪酬和企业的股票价格牢牢地绑定在一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鼓励高管们做出更好的绩效,从而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并且,目前为止,也有不少的文献研究指出,股权激励计划和企业创新力呈正相关,即结构合理的股权激励制度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创新。

一、以往研究回顾

从以往的相关研究文献来看,有的实证研究肯定了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活动的积极作用,也有文献对股权激励对创新活动的激励作用持有否定的态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有学者通过实证指出了企业实行结构合理的股权激励计划,与不实行股权激励计划的企业相比,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增强企业的创新活力。

在心理学研究界,学者认为以绩效考核为基础的财务激励会破坏企业的创新力。因为与绩效相挂钩的薪酬制度,会诱发高级管理人员对自己的短期绩效进行过多关注,从而做出短视行为;另外,高管为了稳健地达到绩效考核的目标,会更容易一味地复制过去的成功经验,不会做出更多创造性的举动。这就导致了企业的新产品研发、新技术研发被搁置。

然而,经济学者研究却指出,股权激励计划能够将高级管理层人员的薪酬和企业的股价紧密联系在一起,这能够促使高级管理人员在工作上付出更多的努力,从而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此外,学者Jensen提出了“在企业的高管薪酬制定计划中,最关键、最重要的是选择用怎样的方式去支付管理者的薪酬,而不是薪酬支付的金额大小”,如何制定出合理的管理层薪酬制度就成为企业一直重视和不可忽视的问题。Manson学者的研究也指出了,我们不能够单一的认为与业绩考核绑定的财务激励对企业的创新活动一定会为企业带来负面的影响,针对管理层的财务激励是否会对企业的创新活动带来促进作用,关键在于薪酬激励制度的结构是否合理。他们认为结构合理的薪酬激励对公司的创新活动具有正面的影响。

在2018年以前,学术界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关注的是股权激励对公司财务业绩方面的影响,比较忽视对股权激励计划的行权时间限制与企业创新之间关系的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虽然缺乏理论研究,但是在实行股权激励计划的企业中,有更多的企业关注了行权的业绩考核条件以及行权时间限制方面的设置。到2012年为止,美国就有70%的大型公众企业在他们的股权激励计划中设置了确定性的行权限制条款。相比较于没有明确的行权条件限制的自然行权的股权激励制度,业绩型股权激励计划要行权,就必须满足该计划中规定的业绩考核所设定的财务指标。

二、股权激励的理论分析

股权激励对企业的管理创新机制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在企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套完善的股权激励政策可以吸引人才,有利于加快企业创新步伐。

股权激励是利用股权形式给予职业经理人特权,给予其部分股东权利,使其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利润,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促进企业成员发展的激励措施。而这种制度避免了股东与管理者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使企业发展受到很大影响。这一制度不仅可以约束员工行为,对其产生激励作用,也可以处理委托代理问题,有利于协调企业员工发展,激发员工的更大的工作热情。研究企业管理层长期激励机制,其股权激励措施主要包括几种形式:一是股票期权;二是按照员工绩效发行的激励股票;三是限制性股票等。

三、案例介绍:华为

本文以华为公司的股权激励为研究对象。华为在中国企业中具有创新的代表性,也是具有民族代表性。在华为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企业的过程中,其企业管理机制不断变化和发展。股权激励制度是支持华为不断发展和转型的主线。

华为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出現的优秀企业之一。华为成立于1987年,在这30年中,它的成长历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从1987年~1992年,华为在这个阶段只是一家贸易方向的创业公司。其创业资本仅为21000元。经过五年的发展,在1992年华为员工人数从3人增加到200多人。初始阶段,华为主要从事通信交换机产品的交易代理。1990年,华为开始拥有自己的交换机产品,但技术和产品质量相对较低。并且当时中国的通信市场几乎被西方企业所占据,西方企业处于绝对垄断状态。作为初创企业,华为的产品主要用于中小企业的内部通信,没有发展到大企业和主要城市。

2从1993年~2000年,在这个阶段,华为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成功进入了地级以下的中小城市市场。在“走出去就是活下去”的指导思想下,1996年,华为开始启动国际引擎,开拓中国以外的市场。虽然持续多年屡战屡败,但是它也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3在2001年~2004年这個阶段,华为在全球新兴市场,如东南亚,俄罗斯,非洲市场有了重大突破。

42005年至今,伴着华为荣耀手机的发布,华为迎来真正辉煌和荣耀的时刻。2013年,华为的营业收入达到了惊人的395亿美元,一举超越了老牌竞争对手爱立信的353亿美元。如今的华为,已经是一家全球性的跨国企业,产业遍及全球各大市场,并且在各个领域内都成为领军者。在通信行业,华为是全球最强的供应商;在手机领域,华为是全球三大厂商之一;在服务器市场,华为与戴尔、惠普三分天下。在西方市场华为的威力也不可小觑,在这阶段,华为的销售收入65%以上来自海外市场,业务遍布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未来的发展中,华为销售收入将超过千亿美元,作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民营企业,经过30多年的快速成长,华为不仅成为中国国内的标杆,同时还成为全球通信行业的领导者。

四、案例分析

激励效果是通过企业员工创造的绩效呈现出来的。激励效果与员工工作积极性呈正相关关系,也与企业的发展成正相关。本部分通过对华为股权激励的效果进行分析。通过创新能力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两个方面来分析。华为企业是技术创新型企业,研发能力较强,研发创新水平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创新能力指标包括高科技人才投入、企业专利技术产出、企业业绩等几方面。

1专利产出指标分析

作为一家技术创新型企业,华为的技术研发能力一直是其核心竞争力。一方面,专利数量通常代表公司的核心研发能力。因此,可以用专利申请及得到授权的数量来表现公司的技术水平,专利申请量呈现出了企业技术创新活力,专利授权量呈现出了企业研发能力水平,外国专利的申请也体现了华为研发的国际水平。另一方面,从研发投入和研发人员的数量来看,对研发投入越多,研发创新能力会越强,并且研发投入和专利获得以及公司的营收状况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一般来说,拥有更多专利技术可以从新产品盈利给企业带来收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如表1所示,从2014年~2018年的专利申请来看,专利总的申请量处于稳步增长的阶段,其中中国专利申请在2014年~2017年逐年上升,到2018年略有所下降,国外专利申请量则稳步增长,有一个较大的提升,截止到2018年基本与国内专利申请持平,说明华为公司专利申请战略逐渐向国际市场转移,实施更加广阔的国际化战略这也说明了在2014年之后实行TUP(Time Unit Plan)股权政策之后,公司的专利研发能力是逐步提升的,为公司带来了专利上的持续创收。

在2019年3月19日,联合国下属世界知识产权(WIPO)公布了2018年国际专利申请年报。据报告显示,在WIPO去年收到的所有国际专利申请中,亚洲占据半壁江山,其中华为公司申请数量在亚洲位列第一。据了解,华为在2018年一共向WIPO提交了5405项专利申请,相较2017年的4024项增长34%,位列全球第一,创下WIPO历史上第一个全部由一家公司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的记录。由此可见华为的专利研发能力已经得到世界的认可。

2研发投入指标分析

由表2可知,华为的研发人员在2014年~2016年逐步增加,2016年~2018年趋于平稳,人员流动性减少,说明华为的研发人员基本处于成熟期的稳定状态。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在2014年~2015年之间涨幅较大达到18762亿元,之后涨幅逐渐减小2015年~2016年增长16784亿元,2016年~2017年增长13299亿元,2017年~2018年增长11819亿元,研发投入是按照销售收入的比例在持续增长,说明华为公司近几年盈收也在持续增长。

研发人员数量和研发投入基本保持稳定。研发人员占总员工人数的比例基本保持在45%,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保持在14%~15%左右,随着销售收入的增加,研发投入也逐步增加。

根据欧盟委员会公布的“2018年欧盟工业研发投资排名”,排名主要是针对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家主要公司2017财年的研发投资情况,调查显示,华为在全球排名第五,研发投入为11334亿欧元(首批为13437亿欧元),比起苹果51%的研发投入,华为则愿意在研发投资上花费更多,达到了147%,并且在2017年华为的研发投入已经超越英特尔,华为的成就与其研发投入量是密不可分的。

通过对华为专利和研发投入的观察,我们发现企业研发投入越多,掌握的专利越多,其活力和发展潜力越大,增加投资将带来越来越多的高价值专利和尖端技术。

五、总结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有两个难题是必然要解决的,一个是在发展过程中资金问题,如何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资金,或是重复发挥企业人才优势,对科技企业来说尤其棘手,因为科创型企业前期投入非常大,对人才要求比较高,资金回笼时间比较长,如果不能协调好资金,研发,人才这三者关系,那么企业发展必将会有停滞。华为就将三者的关系协调的很好,其中股权激励政策在其中起到了很好地捆绑作用。一方面,通过股权激励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进行创新,创新成果投入市场带来巨大效益,再将效益投入研发,利润与员工共享,达到了三赢的效果。另一方面,华为股权激励制度的灵活性使得其有效解决员工购股,公司融资,代理问题等一系列难题,有较强的适应性,值得广大准备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借鉴使用。

参考文献:

[1]杨慧辉,徐佳琳,潘飞,等异质设计动机下的股权激励对产品创新能力的影响[J].科研管理,2018,39(10):4~14

[2]陈文强股权激励?契约异质性与企业研发投资[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8,30(03):38~48

[3]谭洪涛,袁晓星,杨小娟股权激励促进了企业创新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6,28(02):5~15

作者简介:

王启明,供职于杭州恒生鼎汇科技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专利申请股权专利
中国去年国际专利申请量5.899万件,居世界第一
日经AI专利申请排行榜:中国AI专利申请超美国
韩国AI内容专利申请数5年激增10倍
公益股权捐赠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明确
家族治理与中小企业私募股权融资的互动关系研究述评
2007年上半年专利授权状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