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统编版语文低年级“复述故事”教学策略
——以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为例

2020-08-21 08:20江苏张家港市德积小学邬喜芳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22期
关键词:词句蜘蛛词语

江苏张家港市德积小学 邬喜芳

统编版语文教材十分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在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课本中,“复述故事”这一语文实践活动分布在第一单元、第七单元、第八单元多篇课文中,以不同的要求出现:

单 元 课 文 要 求第一单元《开满鲜花的小路》借助插图讲一讲这个故事《邓小平爷爷植树》借助插图,说说邓爷爷植树的情景《蜘蛛开店》 根据示意图讲一讲这个故事《青蛙卖泥塘》 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小毛虫》 画出相关词句,借助提示讲一讲这个故事第八第七单元单元 《羿射九日》 根据表格里的内容,讲一讲这个故事

根据教材要求可以看出,学生讲故事的训练方式多样,有讲有说还有演,且要求不断提高:借助插图讲故事→借助示意图讲故事→借助相关词句讲故事→演一演故事。插图、示意图、相关词句等都是学生练习“复述故事”的支撑点,那么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好这些支撑点,让学生化难为易地复述故事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用课文插图作船帆,为复述故事保驾护航

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正逐渐发展,从具体形象思维开始向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课本上形象的插图就好比是无声的语言,直观地映入学生的眼帘,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结合课文内容,把一幅幅直观形象的图片转化成抽象的文字。

1.借助插图,内化语言

插图往往和课文的重点内容相关,学习此类段落时,教师可以先借助插图帮助学生理解关键词句,在学生理解了关键词句后再借助插图把关键词句串联起来,联系生活实际,完整地复述,这样学生复述起来就不会颠倒顺序了。

例如,《邓小平爷爷植树》一文的插图是一张邓小平与孩子们一起在北京天坛公园植树的照片。笔者在教学本文第二、三自然段时可以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中邓小平爷爷的动作,通过图文对照、模拟演示等方法理解关键短语“手握铁锹”“挖着树坑”“挑选树苗”的含义。然后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种绿植的经验,帮词语排列顺序。学生在理解关键短语的同时,也掌握了这段话复述的主干部分。可是仅仅掌握主干还不够,还不能把文章内容复述得形象生动,所以笔者又引导学生再次观察图片中邓小平爷爷的神态及周围的环境,在细微处体会邓小平爷爷的兴致勃勃以及做事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随机学习了关键词 :“兴致勃勃”“满是汗珠”“精心地”……这样学生复述起来就“有血有肉”,生动形象了。

2.借助插图,激发想象

《开满鲜花的小路》一文配的插图充满了童话般的色彩,洋溢着春天的气息,能够引人入胜,引生入文。 教师教学第七到十自然段时,可以从词语入手,由“扶”到“放”。笔者首先出示插图,让学生说说看到了怎样的鲜花。色彩缤纷的插图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图文对照,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了绚丽多彩、五颜六色的含义;然后又引导学生吸收插图信息,展开想象,通过完成句式练习把知识内化:“房子旁边 。”“山坡上 。”学生在插图的帮助下,通过储存、想象、创造性再现,将文本知识内化成了自己的语言,所以插图是学生联系文本和生活实际的纽带。

3.借助插图,串联情节

《小毛虫》一文中的三幅插图直观地让读者看到小毛虫生长的三个阶段:小毛虫→茧→蝴蝶。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这三幅插图,让学生们练习概括复述,用自己的语言结合插图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插图的帮助下,学生就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而在练习具体复述时,这三幅图也能提纲挈领,引领学生把小毛虫成长的过程说清楚,让学生“复述故事”有了明确的方向。

二、以主要情节为支点,为复述故事梳理经脉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选取的故事多样,有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教师在指导学生复述时,应关注故事类别及故事主要情节的结构特点,找准主要情节的经脉,引导学生准确切入。

1.反复性结构

有些童话故事采用反复性结构,不仅凸显了童话故事语言表达的节奏感,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复述故事时如果能引导学生发现故事的结构特点,找出雷同与不同之处,会让学生复述故事的条理更清晰。

例如,在教学《开满鲜花的小路》一文的第六至八自然段时,教师通过“自学小贴士”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

自学小贴士:1.找,找出文中情节相似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2.比,对比读一读,找出画线句子中的不同之处并做上记号。

学生在朗读中发现作者描写鼹鼠先生路过刺猬太太、狐狸太太、松鼠太太家时采用的句式雷同,这一发现方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细细比较,又发现一些不同之处:同样描写鲜花颜色美,有的用“绚丽多彩”,有的用“五颜六色”, 再读,又发现“绚丽多彩”和“五颜六色”意思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随后通过比较、朗读积累词语,并把积累的词语运用到复述故事中。

这一教学片段中教师关注了《开满鲜花的小路》这则童话故事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故事的反复性特点,在比较中发现内容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为复述故事做准备。

2.发展式结构

选入低年级文本的故事常常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叙述。《羿射九日》这一则神话故事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描写的。作者抓住了人物的一系列动作来描写后羿射日的经过,还运用一些数字形象地表现了后羿的力大无穷和勇敢无畏。练习课文复述时,教师让学生根据课后的提示整体感知情节:“起因——十个太阳炙烤着大地,人类的日子很艰难;经过——羿射下了九个太阳,留下了最后一个;结果——大地上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同时让学生抓住后羿一系列的动作,“把你认为后羿英勇的地方说具体。”有了故事的主体结构作支撑,学生复述起来更加有信心,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和理解,有的放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以关键词语为圆径,为复述故事串联情节

绘本故事以图片为主,图片推动故事的发展,也给阅读者留下无限遐想的想象空间。阅读者可以根据图片尽情想象,而复述故事时给学生提供几个关键词语,不仅让学生理清角色关系,推动情节发展,还能给他们创造想象的空间。

例如,《蜘蛛开店》一文中角色繁多,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更是“错综复杂”,教师可首先给学生提供由关键词组成的网状示意图,这样学生就能对故事的主要情节了然于胸,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也一下就理清了。在学生复述时,教师还可以相机提供蜘蛛的表情图让学生把握蜘蛛的心情变化,学生有了示意图,又能抓住蜘蛛的心情变化,复述的时候就能有的放矢、绘声绘色了。

关键词语的呈现方式多样,可以是几组词语,可以是一些符号,也可以是一些图片。如教学《青蛙卖泥塘》一文时,教师帮助学生梳理故事情节的关键词有“青蛙”“老牛——草”“野鸭——水”“小鸟——树”……关键词可以用贴画、简笔画等不同的形式出现,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学生会发现因为老牛喜欢吃草,所以它不满意这个泥塘,它提出建议“要是周围有些草就更好了。”……有了关键词语的帮助,学生就理清了故事的主要角色和情节的发展,复述的时候就能抓住动物各自的特点,展现故事内容。

四、以想象补充促延伸,为复述故事打开天窗

学生根据插图、示意图、相关词句等练习复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而“想象补充”故事情节,让学生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给学生语言实践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但是广阔的空间里并不仅仅是“天高任鸟飞”的自由,还要让鸟儿掌握飞得更高的本领。

1.利用留白创编

在理清故事的主要情节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作者编写故事的规律,遵循规律来创编故事。在《青蛙卖泥塘》一文中,作者详细描写了老牛、野鸭买泥塘的过程,而略写了小鸟、蝴蝶、小兔等动物买泥塘的过程,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处留白点,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作者编写故事的方法来创造性地复述、表演故事,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故事的兴趣,又能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利用结尾创编

《蜘蛛开店》一文的作者鲁冰抓住动物的特点,巧妙地编写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蜘蛛思维方式简单,处事方式简单,偏偏迎来了三位特殊的顾客,分别是嘴巴最大的河马、脖子最长的长颈鹿、脚最多的蜈蚣,导致口罩、围巾、袜子织起来都很不简单,最后它“吓得匆忙跑回网上”。这样的结尾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创造性地续编故事。学生在创编的过程中学习了作者编写童话故事的方法,发展了语言,锻炼了思维。

创编提示:蜘蛛决定 ,因为 。第二天,蜘蛛 ,上面写着:“ 。”顾客来了, 。蜘蛛 。

总之,复述故事是学生“听说思演”综合语文素养的展现,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用好课文插图;把握教材特点,学习故事结构;抓住精彩处,积累词句;巧妙地为学生创设情境、搭建舞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猜你喜欢
词句蜘蛛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找词语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小蜘蛛冻僵了,它在哪儿呢?
蜘蛛
大蜘蛛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