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物理课堂导入探究

2020-08-21 09:05肖明
关键词:高中物理物理情境

肖明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高中物理更加注重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摒弃了传统教育观念,要求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导入作为高中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导入环节的有效性已经成为一线物理老师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高中物理课堂导入的实施策略角度展开论述。

关键字:信息技术;高中物理;课堂导入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4-009-2

一、高中物理的教学现状

高中物理是一门知识点庞多且知识联系紧密的自然学科,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在传统高中物理教学中,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老师通常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开展教学,老师将有限的课堂时间全部用来进行知识讲解,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师生间缺乏互动交流的空间和时间,导致学生常常对教学内容一知半解,影响了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也给学生留下了物理知识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的印象,常此以往学生对高中物理教学产生排斥和抵触心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高中物理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要性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要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因此高中物理教学中老师首先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课堂导入环节通常具有直观性、启发性和趣味性,能够帮助老师营造出新颖别致、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课堂导入可以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老师可以借助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来给学生新颖的感官刺激,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全身心的都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而且导入环节越新颖,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效果越好。比如学习“内能”时,老师在讲课前先给每位学生发了一段铁丝,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并纷纷猜测老师给铁丝的缘由,进而为老师讲解知识内容做好了铺垫。

2.课堂导入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课堂导入来拉近物理知识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导入环节营造的新颖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尤其是老师利用课堂导入环节为学生设置疑问,更能够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兴趣和好奇心的指引下积极地开展知识探究。

3.课堂导入能够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老师不仅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要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明确思维目标,老师可以借助课堂导入使学生明白本节课要学习什么,要如何学习,要解决什么问题,要达到什么学习效果,从而为学生高效地完成学习目标指明了方向。

三、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课堂导入环节的应用策略

1.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实验导入

高中物理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自然学科,为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理解抽象的物理规律,老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呈现出各种生动有趣的物理实验,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在课前导入环节选取的物理实验一定要简单、有趣、现象明显,老师可以通过多个有趣的物理实验使学生对物理现象拥有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成功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在观察和思考中提高了自身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从而积极的围绕科学实验展开知识的深入探究,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比如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时,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电磁感应现象的趣味小实验。准备一个普通的扬声器,一根电缆线,输入电缆的两端分别与带有电源的音箱相连,然后对着扬声器说话,音箱中就出现了相应的声音。学生在趣味实验中激发起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围绕实验现象展开了知识探究。

2.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设疑导入

俗话说,学起于思,而思源于疑,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发挥出疑问的启发和促进作用,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从而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理解概念,探究知识,进而通过观察、分析、总结掌握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挖掘了自身的思维潜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完成了知识积累同时也锻炼了分析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学习“自由落体运动”这课,老师为学生展示运动员蹦极和跳伞的动态视频,然后提出疑问:在蹦极或跳伞的过程中,运动员的体重对蹦极或跳伞运动有影响吗?蹦极的高度和速度之间有没有什么样的关联呢?相同体重的运动员从同一高度跳下,需要的时间是否相同呢?在层层深入的问题中启发学生围绕问题发散思维,逐层深入的对知识内容展开探究,进而在思考问题的同时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透过复杂的物理现象找到其中蕴含的物理规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3.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故事导入

由于高中物理教学中理论知识内容较多,学生很容易产生物理知识枯燥乏味的印象,丧失对高中物理的学习兴趣。为了改观学生对高中物理的抵触情绪,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在课堂导入环节引入各种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物理知识探究的欲望,进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比如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引入物理学家的故事,介绍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兩千年前提出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产生的原因”进而引导下学生结合物理故事提出疑问,进而为老师讲解本节知识内容做好了铺垫。

4.巧用信息技术,引导温故知新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由于知识间的联系较为紧密,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进行类比导入,来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间的衔接点,从而从旧知识内容推导出新知识内容,实现了“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能够直观的展示物理现象,使学生清晰地看到不同的物理现象,从而通过观察和思考顺利找到新旧知识间的紧密关系,使学生对新知识内容理解更深刻,学习更高效。比如学习“平抛运动”这课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自由落体运动的视频,引导学生回顾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内容,然后为学生展示平抛运动的动态轨迹然引导学生结合学过的分析曲线运动的方法,来对平抛运动拥有初步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完善了物理知识体系。

5.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导入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开展生动的情境导入,为高中物理教学增强了趣味和活力。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拉近物理知识和学生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在生动的生活情境中对生活中有趣的生活现象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进而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来积极主动的展开思考和探究,从而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大大提高了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比如“电源和电流”这课,老师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呈现了“生活中小鸟在高压线上嬉戏,但是却不会触电”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为何高压线不会电到小鸟?学生在生动直观的视频资源下结合生活经验展开知識探究,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总结

信息技术手段具有生动、直观、灵活的特点,能够将丰富的教学资源生动直观的为学生进行呈现,将信息技术与课堂导入环节相结合,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活泼、有趣的课堂学习氛围,为构建高效的高中物理课堂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飞科.论高中物理课堂上多种多样的导入艺术[A].2012年9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2.

[2] 王建华.论高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下),2016(8):114-114.

注:本文是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的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8]GHB2430。

(作者单位:甘肃省酒泉市实验中学,甘肃 酒泉 735000)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物理情境
留言板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