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心

2020-08-21 09:10曹洪蔚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20年8期
关键词:饭庄铁牛金牛

曹洪蔚

汴梁城有条很出名的胡同,叫作耳朵眼胡同。老张,张馍头,就住这条胡同里。

说起老张这名字的由来,耳朵眼胡同的人都能给您“喷一板儿”。张馍头的爷爷做过御厨,给末代皇帝当厨师,他做的红烧鲑鱼是一绝,被誉为“天厨奇味”。后来,世事有变,皇帝被逐出了紫禁城,张馍头的厨师爷爷为保命仓皇逃跑,顺手牵羊从宫里带出了一批名画和现大洋。逃到汴梁城后,他在耳朵眼胡同买房居住,不久在胡同南口开了一家饭馆,起名“馍头饭庄”,低调入俗。然而,时局动荡,馍头饭庄开开停停,到张馍头呱呱坠地的时候,饭庄已没了踪影。馍头的爹兴许是怕这名字失传,就给刚生下的儿子起名“张馍头”。

哦,扯远了。今儿个要说的不是御厨爷爷的事儿,是张馍头在家偏心的事儿。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的会打洞。兴许是遗传基因的作用,张馍头打小就喜欢舞菜刀弄勺子,长大后当了炊事兵。退伍后,他到國营“又一新”饭店当大厨,娶的媳妇是模范商场的营业员。

张馍头命好,家里养着仨儿子,老大金牛、老二铜牛、老三铁牛。耳朵眼胡同的人都知道,夫妻俩第一胎是双胞胎,俩男孩,第二胎盼的是丫头,生下后却还是个带把儿的。这日子说慢也慢,说快也快,转眼间,“三头牛”齐刷刷大了。上学、就业、住房,一股脑的事儿也来了。“养了三头牛,苦了张馍头。”耳朵眼胡同的人编排了这样的顺口溜笑话他。人尽皆知的,还有张馍头偏心的事儿,他们打趣张馍头:咱们的胡同要改名了,不叫耳朵眼胡同,改叫偏心眼胡同。

说张馍头偏心,偏心谁呢?老二,就是那个铜牛。那年,居委会的人来张家动员,说上级让青年人上山下乡呢,你这仨孩子只能留下一个,留谁不留谁,你看着办。张馍头听了,不假思索就做出了决定:金牛、铁牛下乡,铜牛留城。后来,金牛铁牛问张馍头,人家要么留大的,要么留小的,你为啥把老二留下呀?张馍头把眼一瞪:人家是人家,我是我。没看见铜牛瓤得跟面条一样,下乡能中?

三年后,下乡的两个儿子先后返城,铜牛也刚好高中毕业,“三头牛”又齐刷刷地在家里进进出出。待业,快把这“三头牛”待疯了。这天,在模范商场上班的老婆哼着小曲儿回来了,说是商场出了新政策,主动要求内退的,可以安排一个子女进商场接班。这仨小子谁去合适?张馍头说,还用商量?让铜牛去,他那小身板就能做个营业员。

后来,金牛去了拖电厂,铁牛去了化肥厂,仨孩子都算有了正当营生。安排好工作,又都到了娶媳妇的年龄。老二铜牛参加工作早,又是吃香的营业员,很快就谈了一个女朋友。张馍头十分高兴,把楼上的两间房粉刷一新,张罗着要给铜牛办婚事。老大金牛知道后,不依,对脸问张馍头:大麦先熟小麦先熟?墩墩石能走到耧头里?张馍头把眼一瞪:啥大麦小麦,啥墩墩石和耧,这房就是铜牛的,谁先谈好就先给谁办。

偏心的事儿还在后头。20世纪90年代初,国有商业企业都闹改制。先是铜牛下岗,搞单干,自己开了个门市部,不知怎么回事老赔钱。接着,金牛、铁牛也下岗,一个在大街上蹬三轮儿,一个在马路上搞环卫。看着铜牛挣不到钱,张馍头又坐不住了。思谋再三,他决定把馍头饭庄再开起来。张馍头手把手地教铜牛厨艺,爷俩一块儿研究开发了好几道宫廷御膳:红烧鲑鱼、白煨鹅掌、红扒鱼翅。一经推出,顿时走红汴梁城,每日食客盈门,人气爆棚。

后来,铜牛成了馍头饭庄的法人,置了新房,买了新车,有些老板的派头了。

只是,耳朵眼胡同的人弄不明白:老张为啥这样偏心老二铜牛?

原因只有张馍头和他的老伴儿说得清楚:当年,爱人抱着满月不久的金牛去部队探亲,临走时,部队首长抱着一个也刚刚满月的婴儿找到他们,说,交给你们一个特殊任务,照顾好这个孩子。孩子的父母都牺牲了,他们是新中国的试飞英雄。

选自《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猜你喜欢
饭庄铁牛金牛
缩写《三兄弟牵金牛》
一个华人饭店的柬埔寨故事
金牛和他的小算盘
金牛计
当“双子”遇上“金牛”
“铁牛”缘何落水沟 疲劳驾驶超速行
操作失控,铁牛“饮”水!
小饭庄的秘密
缺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