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动达标法的综合护理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疗效的影响

2020-08-22 01:21陈静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15期
关键词:病友下肢动脉

陈静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血栓或脱落的粥样硬化斑块堵塞下肢动脉,血液供应不足诱发的肢体缺血性病变[1],多表现为畏寒、发凉、下肢麻木、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肢体溃疡、坏疽等症状,严重者因局部缺血性坏死截肢[2]。手术治疗可快速开通闭塞端血管,恢复肢体血液供应功能,但应激创伤较大、致病因素依然存在[3]。互动达标法以系统论、多学科范式、符号互动论为理论依据,通过个人、人际间、社会关系进行的互动式交流、感知的方法[4-5]。基于此,本研究将基于互动达标法的综合护理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探讨其对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疗效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CT成像确诊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无下肢手术史者;无其他严重并发症者;家属知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下肢严重坏疽、溃疡;合并有严重肝肾器官衰竭者;下肢严重感染引发败血症者;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存在语言沟通及理解能力障碍者;不配合研究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20~75岁,平均(55.28±6.23)岁;病变血管类型:髂动脉12例,股动脉13例,腘动脉13例;下肢动脉闭塞症分期:Ⅱa期11例,Ⅱb期13例,Ⅲ期14例;文化程度:初中以下10例,高中16例,大专以上12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20~75岁,平均(55.37±6.33)岁;病变血管:髂动脉11例,股动脉14例,腘动脉13例;下肢动脉闭塞症分期:Ⅱa期12例,Ⅱb期14例,Ⅲ期12例;文化程度:初中以下11例,高中15例,大专以上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发放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宣教手册,简单介绍相关知识,嘱患者利用闲暇时间学习。生命体征监测;少量多餐,按时定量,以谷类为主,粗粮为辅,严格控制脂肪、热量、胆固醇、糖、盐等摄入量,多吃水果蔬菜,戒烟戒酒。穿刺术后观察敷料有无渗出,必要时给予抗凝血及溶栓药物治疗,严格控制药量,每天短信提醒按时按量用药。术后患肢疼痛会引起心情烦躁不安,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耐心倾听其倾诉,持支持尊重的态度赞成患者的诉说,与患者达成共鸣,建立友好的护患关系,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问题给予心理疏导、排解,鼓励其哭泣或大叫发泄压力,采取听音乐、看书、画画方式等转移注意力。

1.2.2 研究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基于互动达标法的综合护理,成立康复小组,由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专家1名、主治医师1名、护士长1名、责任护士5名组成康复小组,对组员进行互动达标法模式、疾病危害及预防知识、综合护理知识及技能等相关知识培训及考核,考核通过后方可进入康复小组。护士长组织协调安排各项护理工作,其他成员明确各自职责。组员结合基本资料,查阅相关数据库,搜寻互动达标法、综合护理相关依据[6],编制基于互动达标法的综合护理措施。(1)集中互动健康宣教。以PPT讲座的形式先集中对患者展开疾病危害、治疗及预防、健康生活、疼痛等相关知识宣教培训,通过“提问→回答→总结点评”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每周1次,时间为60 min。另外,将“什么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及预防”“疼痛及心理护理”“健康生活”等制成图片,采用看图对话[7]宣教形式,每周1次,每次30~40 min,由护理人员充当辅导员的角色,灵活运用对话卡片,结合真实、鲜活的事例营造一种活跃的讨论氛围,调动其学习积极性。(2)疼痛护理。针对NRS评分4分以下的患者进行非药物治疗如穴位按摩,术后8 h对耳轮脚、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等部位进行轻柔按压,每次4 min,嘱其放松,边揉边交流按摩的舒适度,根据需求调整按摩力度[8];NRS评分大于4分则增加羟考酮止痛口服药物;超过6分需要注射止痛剂。(3)运动指导。护士与及家属互动进行Buerger运动法,即采用平卧位,抬高患肢40°~50°,用墙做支撑,维持2.5 min,随后双脚下垂于床边,做内翻、外翻、背屈、跖屈动作各12次,然后足趾做伸屈运动12次,最后进行足趾伸屈运动12次。每天重复练习以上动作5次。每周进行训练强度、舒适度、训练效果、准确力度及家属的训练疑点等互动讨论,确定患者的训练强度及力度,待熟练掌握训练方法后,可自行训练或家属帮忙训练。(4)同伴互动。护士创建微信交流群,每周三组织开展病友交流会,患者阐述自己的宣教学习、疼痛、心理、生活等任务完成情况,鼓励恢复较快的患者分享成功经验,遇到疑难问题主动咨询,鼓励病友间互相支持和帮助;定期邀约病友相聚,加强病友间相互沟通交流,了解彼此恢复状况,学习综合护理技能,倾诉心理压力,吸收积极正能量,增进病友间感情和康复信心,鼓励其坚持执行宣教学习、康复锻炼、心理解压、坚持用药等。

1.3 观察指标 采用数字分级法(NRS)[9]进行疼痛程度评估,疼痛程度标准:0表示无痛,1~3表示轻度疼痛,4~6表示中度疼痛,7~9表示重度疼痛,10代表剧痛,数字越大代表疼痛越剧烈。采用踝肱指数(ABI)[10]评估下肢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ABI大于0.97表示肢体正常,0.90~0.97表示轻微缺血症状,小于0.9表示明显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甚或坏疽,数值越小代表下肢动脉病变越严重。并发症包括穿刺点出血、动静脉瘘、支架内再狭窄,并发症总发生率=(穿刺点出血例数+动静脉瘘例数+支架内再狭窄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实施基于互动达标法的综合护理后,研究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分,

2.2 干预前后两组下肢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比较 实施基于互动达标法的综合护理后,研究组的ABI值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下肢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比较(分,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 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继发性血栓以及动脉粥样物质逐步扩大形成硬化斑块导致动脉管狭窄、闭塞,诱发肢体慢性或急性缺血症状,具有发病机制复杂、复发率高的特点[11]。目前临床上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以手术为主,通过动脉穿刺输送球囊导管至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部位,重建、扩张动脉管腔与支架支撑血管,成功开通长段闭塞性病变的肢体,从而改善病症的发展[12]。术后会出现疼痛、下肢周径变大,以及焦躁、恐惧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治疗康复依从性,需要加强有效的干预措施改善治疗效果与预后。有研究表明[13],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熟练掌握,可提升其健康意识,消除或减少对康复产生的不良行为和危险因素。互动达标法是建立在心理分析、符号互动及生长发展等多种理论基础上的康复方法,强调在康复过程中相互配合、共同参与,以促进康复治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互动达标法主张科学管理和引导,通过医护患及家属共同参与,帮助建立与疾病相关的知识体系,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遵医行为。有研究证实[14],互动达标法能使患者获得更多的家庭帮助,强化其在家庭中的角色功能,有助于缓解精神和心理压力,提高对实现康复目标的信心。

本研究将基于互动达标法的综合护理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中,结果显示,研究组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BI值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此结果表明,基于互动达标法的综合护理能够从健康宣教、疼痛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指挥、运动干预及同伴交流等全方位考虑患者的健康需求,增强其积极坚持护理的恒心,从而减缓术后疼痛,加快患肢康复速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5]。究其原因为:健康宣教通过集中互动、对话式互动等宣教措施增加患者学习积极性,增强其自我护理意识与能力,提升治疗及护理依从性;评估疼痛程度实施针对性疼痛干预,针对疼痛程度较轻者采取按摩方式缓解,并根据实际病情发展,不断改进和调整按摩手法和力度,对于疼痛剧烈者应遵医嘱给予药物止痛,降低疼痛应激反应;通过减缓疼痛、心灵沟通、心理疏导、自我发泄调节、娱乐转移注意力等方式进行心理疏导干预,及时疏导和宣泄心理负性情绪,降低心理不良应激反应影响术后康复;饮食中合理搭配营养膳食,严格控制糖盐量及含脂肪、胆固醇等食物摄入量,减少疾病的复发情况;用药过程中做到及时对穿刺点进行合理敷料包扎,减少穿刺点渗血,合理使用抗凝血及溶栓药物,提醒患者坚持按时用药,预防血栓及支架内再狭窄现象;采用Buerger 运动法的患肢锻炼,从脚到肢体逐步进行合理规律的训练,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加快机体新陈代谢,增强其免疫力,促进患肢快速康复;通过微信交流群及病友协会,加强病友间相互沟通交流、互帮互助的同伴交流联谊会,增加心理上精神支持及情感鼓励,行动上给予有效帮助,提升病友群体康复信心。

综上所述,基于互动达标法的综合护理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术后护理中,可显著缓解其术后疼痛,改善其下肢动脉康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病友下肢动脉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上颌动脉终末支参与眼球血供1例
单侧“腋深动脉”变异1例
洗澡
“神经”病友
病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