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真透视:再论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2020-08-23 07:36毕玉宣李立飞
江苏教育 2020年14期
关键词:文化创新校园文化

毕玉宣 李立飞

【摘 要】通过对L市校园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目前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实施条件、规划理念、品牌打造等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发展和提升。但经过对校园文化建设本质特征的透视,也发现了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要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化发展,必须以校情、学情以及地方文化为基础,提升办学理念,改善校园环境,推动文化创新,加强载体建设。

【关键词】校园文化;学校精神;文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50-0030-03

【作者简介】1.毕玉宣,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港中学(江苏连云港,222042)副校长,高级教师;2.李立飞,江苏省连云港市西苑中学(江苏连云港,222042)校长,高级教师。

为了能够了解当下学校文化建设的真实情况,笔者设计了“L市中小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研究”调查问卷,对L市市区、县区和农村三类不同区域学校的部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一、L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调研的基本情况分析

1.教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定位。

整体来看,教师对L市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符合主流定位,36.82%的教师认为决定一所学校成败的关键是有无“科学的办学理念”,这说明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大部分教师的认同;49.79%的教师把校园文化定义为“校风学风,校园精神”,这说明半数教师更愿意把校园文化的定位放在精神层面,而不是校园设施的提升,相比时下比较流行的校园特色化和品牌化,教师们更倾向于把校园文化定义为校风学风这种学校内在的修养。

2.教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认识。

在对当前校园文化主要存在哪些问题的调研中,43.1%的教师认为校园文化“重视显性文化,忽视隐性文化”,这反映出目前校园文化建设中,硬件设施、环境卫生、教室走廊等显性文化已经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理念、精神等隐性文化还有待加强;43.95%的教师最不喜欢的校园文化建设形式是“理念制度”,其次是“碑刻字画”,占比21.34%,这反映了虽然大家都认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办学理念、校园精神是核心,但又反对其枯燥的文化形式,教师喜欢灵活的文化方式,喜欢创新的文化形态。

3.教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认识。

教师对校园文化建设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33.89%的教师认为“咨询相关专家”是一条比较有效的途径,这反映出专业化的建议和指导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认可;34.89%的教师认为“与同事商议”同样比较有效,几乎相同占比的选择反映出研讨商议的方式依然受到教师们的喜欢。

二、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

L市校园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成效,但与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且区域之间学校发展不均衡。另外,由于教学压力大而无暇他顾、缺少对校园文化全面正确的认识、校园文化建设效益周期性较长等诸多原因,部分学校不太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1.重标新立异,轻已有文化。

从调研数据反馈来看,很多学校在顶层设计校园文化建设时没有很好地挖掘本校的底蕴,没有珍惜已有的传承文化。有的学校三五年内甚至有两三个不同的“文化名片”。不少学校校园文化的规划、实施、展示缺少完整的体系和循序渐进的过程。

2.重活动组织,轻文化内容。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需要活动支撑,但其活动内容也应该具备相应的基础性。不少学校按部就班地举行一些固定的校园活动,这种组织形式致使校园文化活动流于形式。

3.重理念引导,轻区域特色。

现在很多学校在凝练学校精神、提取“三风一训”时往往随行就市,人云亦云,办学理念很多都是些高大上的理论,千篇一律,宽泛有余而思想不足,缺少与时代潮流的联系。

4.重简单快捷,轻开发创新。

学校办学都有较强的目的性,规范性突出,所以学校在平时的管理中,比较重视管理效益的得失,从而致使文化传递形式单调乏味,文化形式决策缺少必要的沟通和互动。作为学校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和扩展,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应该是多样的,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中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对校园的向往。

5.重表面文章,轻内涵提升。

很多学校注重校园硬件环境的改造升级,却对校园文化内涵和意境重视不足,这样容易造成校园文化建设外表华丽,相互之间缺少内在联系,不能形成系统的物型课程。不少校园文化缺乏应有的本土文化母根,文化实施的载体单一,忽视了文化的灵动性。

三、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应从校园文化建设的本质特征入手,融合课程建构,多措并举,才能打造高品质的校园文化。

1.提升办学理念,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

校长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把学校发展引领到教育本源上来,避免急功近利。要建立学校文化建设延续体制,避免因为校长的轮换,致使学校的文化建设中断或改变,这对学校发展至关重要。广大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实践者和执行者,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教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教师的认识也必须统一到学校的文化理念中,这需要我们大力开展教师校本培训,在培训和实践中达成统一价值观。

2.立足发展战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时,首先要研究校史与校情,明确目标定位。优良的办学传统是一所学校重要的文化资产,每一所学校都要认真研究这些资产。学校文化不是“无源之水”,更不是“无本之木”。学校文化建设需要挖掘学校传统文化,同时还要学习先进外来文化,并结合实际衍生出新的文化。无论是挖掘、学习还是生成,都要以清晰的自我定位为前提。其次,校园文化建设要围绕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是为育人服务的,必须满足教育教学和育人的需要。要有全局和战略的眼光,使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办学理念,结合教育教学,服务培养目标,切忌“随心所欲”“一时兴起”和“急功近利”。

3.凝练学校精神,厚实校园文化建设的底蕴。

当前在很多学校的“三风”建设中,学校精神彰显不够,体现学校精神、办学理念的制度文化还不够健全,未能充分继承学校的历史传统。学校应该充分发挥精神文化在学校发展中的引领和激励作用。学校要传承并发扬全体师生共同认可的办学指导思想,凝练出共同的价值追求,它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也是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任务。

4.完善工作机制,形成校园文化建设的合力。

一所学校的文化建设要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使全校教职工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加强统筹协调,建立科学的责任机制、决策机制和激励机制。学校要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以此激发广大师生积极性,充分发挥师生主体作用,将文化建设的内容、要求与教育教学活动融合,让教科研活动和学术活动成为体现学校文化内涵和实现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

5.依托课程建设,推動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

课程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载体,也是学校特色建设的抓手。课程建设要突出办学理念,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课程是教育的重要载体,形式多样且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实现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实践层面看,校园文化建设做得好的学校,就是那些课程改革推进力度大的学校。要通过必修课程校本化,加强选修活动课程建设,形成校本课程文化。

猜你喜欢
文化创新校园文化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以文化创新为载体提升企业品牌
关于烟草商业企业管理创新的方法研究
“三国杀”背后的文化分析及启示
浅谈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与海南绿色崛起的关联性研究
我区高校8项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获国家级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