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电影里的反派都不用苹果产品?

2020-08-23 07:48李超凡
视野 2020年16期
关键词:丁谓老大哥利刃

李超凡

近日悬疑推理电影《利刃出鞘》导演莱思·约翰逊在接受《名利场》采访时,揭开了电影行业中的一个秘密,苹果公司不允许电影中的坏人使用iPhone。

莱恩·约翰逊有点犹豫,他表示如果观众知道这个“潜规则”,电影中的好人和坏人可能就一目了然了,这将破坏悬疑电影的神秘感,相当于提前剧透。

如果带着莱恩·约翰逊这个说法来回顾《利刃出鞘》这部电影,很快就能破案。电影里几乎家中的每个人都有杀害富豪小说家哈兰·斯隆的嫌疑,然而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手持iPhone的都不是凶手。

莱恩·约翰逊说的是真的吗?《利刃出鞘》会不会只是一个特例呢?这可能并非偶然。

在十几年前美剧《24小时》热播时,就有人發现了类似的规律。在这部美剧里,以CIA(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工为代表的正派清一色使用Mac,而恐怖分子用的则是运行Windows的PC。有一位叫法莱尔的特工中途换掉了苹果电脑,转而使用戴尔电脑。没错,这个法莱尔是个内奸!

而在1998年的电影《电子情书》里,汤姆·汉克斯虽然不算是反派,但一开始却是以企图搞垮独立书店来垄断市场的连锁书店老板形象出现的,他用的是IBM的ThinkPad。女主角凯瑟琳则经营着一家有40年历史的温馨小书店,温柔善良,当然要用Mac了。

在另一部更多人熟知的电影《律政俏佳人》里就更明显了,美貌与智慧并重的女主角使用的是苹果的橙色iBook,与周围的黑色PC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使用PC的是古板的书呆子。

苹果对品牌露出有着严格规定,比如在苹果商标和版权使用准则中有这样一条,只能以“最佳的方式、正面的行为和语境来展现苹果产品和苹果公司”。《华尔街日报》一篇文章也指出,库克已经为旗下的原创节目定下基调,拒绝涉及性、暴力以及和政治相关的内容,以免玷污苹果的品牌形象。

凭什么苹果产品就能不被反派使用,这背后其实也是苹果的品牌营销策略。苹果有专门的团队与好莱坞接洽,让苹果产品免费在影视作品中露出。据统计,光是在2011年,苹果产品在电视节目中出镜率达到891次。在40%的高票房电影中,都能看到i系产品的身影。

同时,很多经典的苹果广告也是通过讽刺竞争对手,来树立自己特立独行的形象。

最著名的莫过于《l984》,广告里,屏幕中一个表情木讷的大脑袋不厌其烦地给台下呆坐的人们“洗脑”,当老大哥宣布“我们必胜”,突然一个身穿白色背心红色短裤的女人闯入,将手中的大铁锤掷向屏幕。随后出现一段字幕:1月24日,苹果电脑公司将推出麦金塔电脑。你将明白为什么1984不会变成《1984》。

在这支广告里,IBM被比作思想老旧和操纵人们生活的“老大哥”,而苹果则是敢于挑战权威的反叛者,将会从“老大哥”手中拯救人类。后来苹果推出了把Windows电脑“黑”得体无完肤的“Get a Mac”系列广告,PC被塑造成西装革履、大腹便便的中年油腻男人,而Mac则是年轻时尚的帅小伙。

这一系列广告,再加上乔布斯桀骜不驯的形象,给苹果产品披上了一层叛逆和个性的色彩,逐渐将苹果塑造成反对强权和庸俗的符号,甚至出现了所谓的“拜苹果教”。

从今天开始,在观影时不妨观察一下,说不定就能找到那些潜伏在对方阵营的“卧底”。等等,《名侦探柯南》里将新一变成小孩的黑衣人琴酒,用的不就是iPhone 4S吗?

王博摘自《智族GQ》

“眼中钉”的由来

/佚名

人们常用“眼中钉”来形容极为仇视的人。

据说,宋真宗时,宰相丁谓把持朝政,很是威风,唯一让他看不顺眼的是当时的老宰相寇准。他知道寇准为官公正,生怕自己所做的坏事被寇准抓住把柄,就千方百计地在皇上面前说寇准的坏话,希望能把寇准排挤出京城。后来,皇上真的听信了丁谓的话,让寇准离开了京城。

丁谓做的那些坏事,百姓可是看得清清楚楚。不久,京城出现了一首民谣:“欲得天下宁,须拔眼中丁;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歌中的“丁”,指的就是丁谓。于是,“眼中丁”的说法逐渐流传开来。到后来,“丁”又演变成更加形象的“钉”。

陈福民摘自《小学阅读指南》

猜你喜欢
丁谓老大哥利刃
利刃出鞘
Six psychotropics for pre-symptomatic & early Alzheimer’s (MCI), Parkinson’s, and Huntington’s disease modification
学会变通,远离职场“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