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的创新与发展

2020-08-23 07:46张弢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20年8期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规划创新

张弢

【摘要】本文选取智慧城市作为研究主题,重点结合我国当前智慧城市的一般建设情况与日常学习及工作经验,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对其创新与发展进行探讨。具体论述中先对智慧城市进行简要的评论性介绍,分别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出发点,对其中可以促进其建设的城市规划的创新路径与持续性发展规划做出初步分析。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规划;创新;发展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我国的科技水平已步入领先水平。我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与品质化程度越来越高,加上“城市品牌”理念的形成,以及“城市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初步定型,智慧城市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性发展方向。同时,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城市规划的中级发展阶段,智能化的技术应用,使城市规划转向科学合理的发展轨道;与此同时,随着城市规划能力与水平的持续提升,智慧城市也成为了城市规划进行创新与发展的动力。以此为出发点下文对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城市规划的创新与发展问题展开具体讨论。

1、智慧城市溯源

从理论起源追溯,智慧城市的理念可以上溯到2008年11月,当时,正值美国纽约市召开外国关系理事会,作为高科技行业的龙头老大的IBM公司在其总结时代问题与可发展方案时,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新理念;自此之后,直到2014年7月,经过6年多对这一主题的各个角度、多个层次的研究分析,芝加哥大学与芝加哥城市数据计算中心共同合作,开发了一个叫做“Array of Things”的新项目,并应用“智慧城市”的理论构架。该框架针对该城市的“光线”、“噪音”、“降雨量”、“风速”、“街道温度”、“空气质量”等等构成要素,开展数据分析,与针对性的专题研究,并制定了与该城市智慧城市环境——智慧城市规划创新与发展相一致的系统性方案。

经过该案例的进一步研究与推广,世界很多发达国家纷纷在本土尝试智慧城市建设中,如丰田提出的“编织之城”、SidewalkLab提出的“滨湖之城”。正是由于实际的广泛应用,智慧城市已经成为解决城市问题、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改善民众社会公共空间活动范围与出行行为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诸多城市已在部分或整体上已经开始实施智慧城市建设的探索,将其应用于城市规划,急迫需要结合日常学习经验与实际工作体会对该主题做出初步分析。

2、智慧城市与城市规划关系分析

城市规划行业对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城市数字化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提供了有力支持,其中最为核心的技术是城市各项构成要素的数据库建设,“大数据”的应用也是城市规划关注的热点。目前,智慧城市中的大数据应用主要集中在“平安城市”、“智慧医疗”、“指挥交通”等领域的预测,通过积累数据,对未来城市发展将面对的场景进行预测,从而解决城市顽疾。另一个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结合的主要应用体现在针对“城市环境指涉的空间规划体系”方面。简单讲,就是城市规划中要对城市空间进行智慧化的处理,增加在“民生领域”、“社区领域”、“建筑领域”、“医疗领域”的智能属性。针对这四个重要的领域,对应的实现“智慧经济-智慧城市管理”、“智慧园区-智慧业务”、“智慧产业园区-智慧交通”、“智慧工业园区-智慧能源”建设。由于智慧城市空间规划体系属于一个复杂程度较高的城市规划分支,也是城市规划面对的新领域,所以要求抓住城市规划与智慧城市之间的“系统性关联”,进而在一个“系统控制的框架内建设智慧城市的智能化管理体系”。

结合以上初步分析,可以看出智慧城市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可以归纳为“统一性”与“合目的性”两种关系表达,所以,在实际的智慧城市建设中实践城市规划的创新与发展就需要在整体上有一个完整的规划设计方案。

3、智慧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的创新与发展分析

城市规划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时代会不断升级完善。但因其学科的自身特点固有的一些矛盾正在解决阶段,所以常常会发生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不相适应的现象。所以要求城市规划转变固有思路,在系统性的城市规划设计体系框架内,要求注重以解决问题与未来规划的思维作为基本出发点,凭借“思路决定出路”的新思维,开展新型的符合各个城市发展特征的“因地制宜策略”。首先,需要注重城市规划中智慧城市建设的明确目标,然后,将蓝图规划中的静态规划、动态规划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使静态规划主导转向动态规划主导;其次,应该将技术性的规划与政策实施方案进行对应的关联,确保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能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充足的源动力;第三,要求将城市的外延性擴张型增长模式,通过智慧城市目标的确立而转移到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型增长模式上,从而确保城市规划的创新能够与其发展相一致。智慧城市标准框架系统如下图1:

3.1静态规划向动态规划转型

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路径研究已经非常多,但在本质上都倾向于转变原有的静态规划模式,利用系统性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案,实现具备“系统内联动”的动态规划模式。具体而言,静态规划属于一种前瞻性的蓝图远景式描绘性规划,在近年来的城市化进程推进中,已经由初期的局部性规划升级到了全景式规划,同时,在这种全面性的城市规划方案设计意图中,随着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以及各种智能化设备的投入使用,静态规划的目标已经明确了建设智慧城市的基本方向。因此,结合当前的城市发展情况,需要进一步将这种静态规划向动态规划转型。进一步讲,就是要求把远景式的蓝图规划中,与当前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相一致的“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等变动性要素进行系统性分析,从而根据对发展程度的有效评价与科学反馈,进行“局部的动态规划更新”,采用调整性的方法,用动态规划方案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比如,现阶段,就可根据“互联网+城市规划”已经建设完成的数据库,对其中的各项智慧构成要素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进而使各项信息对应到“经济、人口、用地、交通、医疗、教育、地下空间、环境”等具体要素上,然后通过对其做科学评估、预判其发展趋势,从而在精准可靠的数据基础上,按照智慧城市建设的水平与所处阶段,针对可改善的部分,进行“动态规划更新”,从而提高其“智慧水平”;同时,使各类相关要素实现动态关联,带动整个行业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如医疗机构与医学院之间的关联联动,就可以在“动态规划更新”中,运用数据关联实现医疗行业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层面的合作方式创新,进一步实现医疗行业的整体产业链构建,进而在此领域完成“医疗领域”的“智慧建设”。其它行业也可以以此类推,具体可以参看下图2:

3.2技术性规划理论向政策方案应用转型

从现阶段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的技术性规划理论水平观察,基本都已经实现了城市规划图纸图则等相关的刚性标准与指标化评价机制,尤其是转型升级到了信息化办公的基本面。这样,对于城市的管控,已经在实质上对可管辖城市空间体系边界内范围,实现了智能化的管理目标;也就是说,单一化的PC端与移动端已经能够进行互联、互通,以及使城市管理者开展有效监管措施,推行相应的政策方案。然而,事实表明这种技术性的规划理论在应用层面相对狭窄,对于智慧城市的其它内容构成方面缺少进一步的深层研讨,因而造成了刚性有余、弹性不足的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当前需要将技术性的规划理论与单一化实践应用结合模式,扩展到城市规划设计方案实施的各个层面,进而使政策方案的各项措施都能够运用这刚性的基础建设,开展进一步智慧城市建设活动。具体而言,建设智慧城市,它是城市规划的实际落地,同时智慧城市又是一个多维度的集合,其中包括了“信息集合、政策集合、管理集合”,而技术只是其中的一个通用手段。

因此,要发挥出技术的方法效益相对容易,而在功能效益方面却相对不足。鉴于这种功能作用的发挥不足,可以尝试在“新秩序与新规则”的新思维引领下,将“社会、经济、人文、生态”等等多方利益诉求进行统筹分析,进而以“解决实际城市发展阻碍因素或城市发展中的实际需求”作为出发点,使各项政策通过建设好的刚性平台,实现“共商机制、共谋发展”式的多部门联合讨论,从而化解“程序与机制”上的矛盾,真正的在“多规合一”的基础上使智慧城市的建设对应到城市规划的政策方案讨论与创新优化层面,进而将技术性理论与政策方案创新有效结合,最终在提升政策方案优化水平的同时,在各个领域内以实际政策方案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比如,韩国松岛智慧城市项目,在整个智慧城市方案设计中就利用了“全方位的信息共享技术”,将智慧城市的“数字技术”延伸到了每家每户,从而实现了以“智能卡”多元综合的全面应用,此模式所采用的技术,除在智慧城市公共领域的“云计算”与“大数据”之外,它的重点在于通过APP技术达到了物质型“一卡通”与数字型“一卡通”的并行运用,尤其是无线技术与移动互联网络的应用,形成了智能手机与整个智慧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全面联动。我国当前在这个方面非常具备优势,目前的“微信APP”与“支付宝APP”就已经可以提供这种服务,而且政府的建设方面,无须再开发多余APP,只需将各个公共服务领域的线上APP实施一致联合即可。实质上疫情期间已经证明了中国各个城市均能够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能力,但要进一步的提升其智慧水平,还需要从城市的功能角度考虑,而不是技术的角度。

4、注意事项或建议

根据现有的国外智慧城市建设经验与国内一些智慧城市的建设现状观察,智慧城市的类型属于开放的多元类型,在明确的一致认可的“智能化”与“信息化”基础之上,智慧城市更多的倾向于“城市治理”、“城市公共服务”、“城市出行便利”、“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文化艺术”等方面。所以,各个城市的管理者在城市规划的创新与发展方向上建设智慧城市,首要的是要对自己所管理的城市的实际情况做细致深入的现状分析,这方面可以结合当前的城市数据库资源进行更为直接、有效的分析。另一方面,城市规划的内涵已经日益复杂化,由物质层面的规划,已经转化到了包括一切构成城市要素的内容,因而,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应该有一个统筹兼顾的基本认识,并透过这种认识,理解建设任务的“统一性需求”与“技术性需求”,进而在技术的层面与管理的层面并行创新。另外,智慧城市的集成特征非常显著,要真正完成最后的“智慧集成”,还需要在政府方案的落地层面,积极的开展有益的专题研讨,进而先从各个领域的“部分集成”进行实践,最后再利用信息与通讯技术实现最后的“城市整体集成”,从而通过智慧的创新基础发展出系统的“智慧城市”。

结语:

总之,结合以上分析可以认识到,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城市规划创新与发展既有技术支持的一面,也需要管理控制的一面,只有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与管理技术,以及相应的智能化机械设备与大量的资本投入综合在一起,才能更好的实现智慧城市的建设;进而使人类文明在智慧城市中显现出应有的“智慧”。建议在现阶段从城市规划的系统控制与智能化程度提升角度,进一步为智慧城市的未来建设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奠定新基础。

參考文献:

[1]谢林利.智慧城市中基于异构物联网的智慧家居[J].计算机科学与应用,2020,10(01):29-34.

[2]李伟健,龙瀛.技术与城市:泛智慧城市技术提升城市韧性[J].上海城市规划,2020,2(2):64-71.

[3]王震.智慧城市建设与品牌形象传播策略——评《智慧城市2.0:科技重塑城市未来》[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7):后插2.

[4]毛子骏,梅宏,肖一鸣, 等.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智慧城市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研究[J].现代情报,2020,40(5):19-26.

猜你喜欢
智慧城市城市规划创新
智慧城市视野下城市规划创新探究
《城市规划评价及其方法:欧洲理论家与中国学者的前沿性研究》
基于无线组网的智慧公交站点信息系统研究与实践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对我国当前城市规划中公共参与的思考
浅谈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