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要点探究

2020-08-23 07:46陈正艳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20年8期
关键词:防水防渗建筑施工

陈正艳

【摘要】渗漏问题长期以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给用户造成了极大的不便。本文首先对建筑施工中屋顶、窗口、厨卫等区域的渗漏部位进行了介绍,其次,结合重点部位,阐述了屋顶防水设计、后浇带施工等针对性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要点,最后,围绕淋水实验的开展方式展开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防水防渗;后浇带施工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遮风挡雨之外,还应该让居住者产生愉悦的心情。然而由于房屋整体结构设计或者施工技艺存在偏差,一旦出现渗漏现象,不仅影响用户的居住体验,还会导致墙皮脱落,从而影响建筑质量。因此,对防水防渗要点进行探讨很有必要。

1、建筑施工中常见的渗漏部位

建筑施工中,经常出现渗漏现象的部位如下:

第一,建筑屋顶。作为建筑的顶棚,常年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如果屋顶外表面不够平滑,存在凹凸不平的现象,一旦出现降雨天气,将会在屋顶的局部地区形成积水。如果无法及时排走,长期受到水分“侵蚀”的情况下,屋顶面层结构将会被水分全面渗透;其内部如果含有钢筋等金属材料,则会逐渐形成锈蚀。

第二,受建筑工艺的影响,窗口与墙壁接触部分很容易出现空隙,如果浇灌混凝土性能不佳,一旦出现刮风、下雨等天气时,雨水等将会沿着缝隙侵入墙体,进而出现渗漏现象。

第三,建筑完成施工,投入使用后,廚房、卫生间、阳台等作为居家生活中长期接触水分的区域,如果未能及时处理,水分将会沿着地板砖缝逐渐渗漏。

第四,后浇带施工时,没有严格执行有关标准,致使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匀或者出现不均匀沉降,进而产生裂缝,导致渗漏现象。

综合来看,上述四个问题为建筑防水防渗施工中必须重点“照顾”的对象,故而施工人员必须予以重视。

2、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2.1房屋屋顶防水防渗施工要点

建筑屋顶防水防漏施工应该围绕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第一,选择合适的防水卷材。若要达到此目的,施工人员需要对屋顶外表面积进行详细计算;此外,还应该充分考量屋顶层面下方的建筑结构设计情况,务必保证防水卷材能够起到相应的效果。如果建筑所在地周边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如附近拥有化工厂,排放的烟雾虽然经过无害化处理,但仍有可能残留腐蚀性元素),应该选用具备防腐功能的卷材。第二,进行卷材铺设时,应该遵循“紧密贴合”的原则,即保证卷材和屋顶外表面之间不存在任何缝隙。如果由于操作不当,致使缝隙范围较大,则必须重新铺设,否则卷材极容易出现整体性的破裂,从而使积水沿着缝隙对屋顶集中渗透,造成局部地区渗漏现象较为严重。

2.2后浇带的施工技术要点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如果出现收缩、沉降不均匀的现象,很容易产生有害裂缝,不仅导致建筑出现渗漏现象,还会严重威胁房屋安全。因此,后浇带的施工质量尤为关键。

首先,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留设后浇带,宽度必须与工程实际情况高度契合。为了保证后浇带的整体质量,必须注意平面的布置。一般来说,需要在“防备”的基础上,尽量提升抗挤压等级,使建筑结构内部不会受到过大的拉应力影响。比如在进行超长楼面的后浇带施工时,后浇带的间距应该保持在30m~40m之间,根据建筑整体构造,后浇带的宽度应该设置为700~1000mm内。如此,既可以有效防止建筑主体受温度降低和应力收缩的影响而出现裂缝,引发渗漏,又能够为后浇带施工提供合适的空间。在施工过程中,沉降后浇带的施工质量关系到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建筑防水防渗质量。通常情况下,应该将沉降后浇带设置在沉降差、比较严重的区域。此外,如果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因施工工艺或施工难度影响不一致,应该在新旧混凝土的界面之间涂抹界面剂或凿毛处理等,能够有效提升建筑的防水防渗能力。

其次,对混凝土的补偿收缩范围进行精准预估。比如,添加的膨胀剂剂量应该保持在10%左右,最大不能超过12%;在进行后浇带混凝土施工前,应该做好防护工作,避免落入杂物。做好此类准备工作之后,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精确计算支撑模板体系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通常情况下,后浇带支撑模板应该满足“上下可调、结构稳定”等要求。此举的目的在于保证模板受到不同方向的力是均匀的。如果存在偏差,在施工过程中即会导致梁板上部出现裂缝、后浇带下挠、顶板脱落等事故,严重影响建筑防水防渗能力。

再次,后浇带两侧的接缝应该依照处理施工缝的方式进行处理,待两侧混凝土初步凝结后,必须立刻拆除钢丝网,并用钢刷处理粗骨料,清除浮渣。对于一些裸露在混凝土外部的钢筋,应该运用止水钢板涂刷的方式,提高防锈保护层结构整体性能。

最后,后浇带混凝土应该采用一次性浇筑,避免出现施工缝,如此,才能使后浇带真正发挥作用。

3、防水防渗施工后的淋水实验

防水防渗施工结束之后,应该围绕重点部位进行淋水实验,检验防水防渗工程质量。

针对建筑外墙、窗框区域的淋水实验:首先,如果是高层建筑,间隔3、4层设置一个横向的淋水带,若外窗与外墙的内凹超过10cm,应该增设淋水带。其次,对淋水管位置、孔径、孔距、淋水角度等做好计算。一般来说,淋水管管径不得小于15-20mm;水管表面设置的出水孔必须均匀,从而使喷出的水呈现出直线形态;邻水方向应该模拟雨水,与外墙的角度应该保持在30°以下。再次,控制好水压(正常情况下保持自来水最大压力即可)后,对实验楼层进行为期1小时的淋水,做好有关渗漏的记录。最后,实验层外窗玻璃中下部位(窗户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处应该形成“水幕”形态,并且务必保证窗框处于“全覆盖”状态,从而保证淋水实验的有效性。

针对厨房、卫生间的淋水实验如下:对于厨房来说,将地漏封堵严实,蓄水深度最小处达到3cm之后,在24小时的周期内进行观察,重点在于管道周边区域、下层天花板顶棚处是否出现渗漏现象。在此过程中,可以选用砂浆作为挡水台,用橡皮塞封堵地漏,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对于厨房、阳台灯位置,也可以采用此种方式。在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工程中,还可以将蓄水实验的周期提高至48小时,从而使实验结果具备更大的说服力。

结语:

随着使用时间的不断累积,房屋建筑必然出现由各种原因引发的渗漏问题。因此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核心思路在于,尽一切努力延后首次渗漏的发生时间,使房屋整体质量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詹斌冰.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探讨[J].江西建材,2020(04):110-111.

[2]王海兵.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探究[J].居舍,2020(09):46.

猜你喜欢
防水防渗建筑施工
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提高建筑施工安全
建筑施工管理中危机管理意识的运用
建筑施工管理创新研究
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探究
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解析
浅谈建筑施工协调管理(2)
浅谈建筑施工中的防水防渗技术及应用
浅谈建筑施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