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治法为何能防治疾病

2020-08-24 02:29殷明
银潮 2020年8期
关键词:外治法脏腑直肠

文>>>殷明

“殷明讲中医”系列(三十五)

殷明,本栏目特聘专家、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江苏省名中医,从事中医工作50 多年,对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有诸多感悟。从2017 年第10 期起,她在“养生”栏目发表系列文章,冀读者能对中医有更多了解,对健康养生有所裨益。

外治法为何能防治疾病?外治与内治给药途径虽然不同,但是其作用机理,在某种程度上基本是相同的。由于外治所取药物的作用不同,所取的方法不同,所以其作用机理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作用。

通过皮肤、黏膜的吸收和渗透

外治主要是经皮给药,人体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三层组成。其中有角质层、毛囊、皮脂腺及汗管开口。一般的药物均能通过表皮的皮脂腺和汗管开口,从真皮吸收到体内。真皮有丰富的结缔组织,血液循环活跃,药物可通过多种途径很快进入血液循环而通达全身。正常的皮肤对脂肪及挥发性液体吸收较快,没有角质层的鼻、眼、口腔黏膜和直肠黏膜血管丰富,药物在黏膜表皮扩散,通过毛细血管对药物的吸收更快。特别是灌肠法,药物经肠黏膜渗透被吸收至血循环,均能起到全身治疗作用。近年来有人对直肠、静脉、口腔三种给药途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发现直肠和静脉给药的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直肠与口服给药相比,直肠比口服见效快,并且可避免因胃酸和肝脏作用对口服药效的影响。

通过经络、腧穴的传输和调节

经络是沟通人体上下内外、联络脏腑肢节、运行气血、抗御外邪的一个功能系统。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外治法多根据经络与脏腑的关系,选择适合的穴位和药物,或用手法或用器械,既对穴位有刺激作用,又能通过经络传导,促进脏腑气血的运行,沟通各组织器官的联系,使之协调平衡,以达治愈疾病之目的。敷贴法多选在脐部,由于脐下脂肪组织薄、肚脐周血管丰富,药物通过静脉进入肝内,还可对腹膜、脏器的神经分支起反射性作用,所以能减轻部分肋间神经、中上腹各脏器和腹膜层遭肿瘤和其它病因带来的疼痛。在药物性能和经络传输效应的双重作用下,起到调节脏腑功能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通过神经和特殊感受器而起作用

在民间早就有“药枕伴睡眠,闻香又治病”的说法。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载有绿豆枕、吴萸枕、决明菊花枕、蚕沙枕等多首枕疗方剂。药枕内的药物,常用植物的花、叶、种子,芳香走窜、辛凉清透,具有挥发性。现代研究认为,药物的浓郁香气及有效成分徐徐散发,通过呼吸对大脑嗅神经能产生良好的刺激。在外治法中有一种“闻香治病”的方法,用山奈、良姜、冰片、佩兰等制成香囊佩戴,发现能促进机体免疫球蛋白(分泌型IgA)含量增高,有抑菌,抗病毒等作用,能预防和治疗感冒。

现代通过对经络实质、腧穴形态学方面的研究发现,人体有一半以上的穴位下面有神经通过,90% 以上的穴位附近(约0.5 厘米)有动静脉分支通过。药物外敷是通过刺激神经末梢和特殊感受器,从而调节体液,以改善各组织器官功能的。

通过温热的物理效应发挥作用

热熨法是借助药性、药液的温热刺激,使机体局部和周身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及淋巴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活跃,有害物质排出畅通,从而改善机体组织的供氧及功能活动。这种温热的物理效应,还能促进皮肤对药物(通经活络、解毒杀菌、消肿止痒)的吸收、促使症状的缓解,活跃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加速病灶的吸收,提高治疗的效果。

总之,古老外治法的作用机理,还有待我们去进一步探索。学习中医首先是要相信中医,相信祖先的智慧,相信大自然的能量,相信随处可见的草药与人类的密切相关。人生于自然,取之于自然,只有顺应自然才能长居久安,健康长寿。

【下期预告】不同人对艾烟味有不同感受。

猜你喜欢
外治法脏腑直肠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便血建议做直肠指检
直肠指检是必须的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苗医熏蒸疗法浅议
倾听“脏腑”之言 安度多事之秋
伤科止痛膏治疗慢性筋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直肠滴入疗法 不可滥用 王树平
话说小儿常的肛直肠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