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日志:张常胜:劳务经济人的忙碌时光

2020-08-25 08:12周灿璧李丽
当代贵州 2020年22期
关键词:电瓶车务工人员劳务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周灿璧 李丽

张常胜(左)帮助张老水盖新房。(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李丽 摄)

5月6日上午,榕江县八开镇格拢村村民张常胜骑着一辆白色的电瓶车在村里来回穿行,他正在收取即将外出务工人员的身份证。

“出去好好干,多赚些钱回来把房子修好。”23岁的张老水正在修建新房,张常胜一边接过张老水的身份证,一边说。张老水幼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也抛下年幼的他离家出走,一直以来独自一人住在破旧的老房子里。

在张常胜的帮助下,张老水外出务工,在铁路工地上干了几年活后,存下一笔钱。在亲友的帮助下,今年他终于如愿盖起新房。“每年外出务工,我都能挣下三四万元。”张老水说。

在格拢村,外出务工的村民基本都是经过张常胜的介绍实现就业的。

2004年,初中毕业后的张常胜因家境贫穷,踏上外出务工的道路。“从那一年起,我就开始给村民们介绍工作。第一年带了16个人外出务工,第二年带了30人,后来,越来越多的人让我介绍工作。”

16年过去了,如今,张常胜通过为有务工需求的人介绍建筑工程、水利工程、铁路工程等方面的工作,每年至少解决就业400人次。由于表现出色,今年他成为榕江县劳务经纪人协会副会长。

吃完午饭,张常胜又来到50岁的唐中林家。“在家里待好几个月,真想快些出去找活干。”唐中林说。

唐中林于去年12月从武汉务工回来,受疫情影响,他在武汉工作的废品加工厂至今未开工,几个月来只得留在家里干农活。但随着家里两个孩子相继开学,读书的开销让他急需解决就业问题。

就在唐中林着急的时候,5月5日上午,张常胜给村里带来一个好消息:“福泉正在修建的铁路工地上,需要200名工人。”唐中林赶紧联系张常胜报了名。

“榕江县共有376名从武汉回来的务工人员,格拢村占80%,疫情影响了他们就业。通过张常胜的组织,把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解决了,着实为县里的就业工作帮了一个大忙。”榕江县就业局局长杨小军说,“我们为支持劳务经纪人的工作,会安排大巴把务工人员安全送至工作地。”

下午3点,张常胜的手机接到一个陌生来电。

“你好,请问你们现在还招工么?”

“不好意思,人已经满了。不过,你可以加我微信,有机会再合作。”

一天下来,张常胜已接到上百个电话,除了本村村民的来电,在该县19个乡镇网格员们的信息传递下,各个乡镇的村民也纷纷来电询问。

“得让大家抓紧把身份证交给我,5月10号就要出发了。”匆匆和记者聊完,张常胜又骑上电瓶车,穿行在山村的小路上。

猜你喜欢
电瓶车务工人员劳务
张小燕:代言“洪洞三保” 提升劳务品牌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主阅读能力提升的路径
云南:800多名务工人员乘“务工专列”外出就业
绿色出行须有章
挡风玻璃
丢车丢脸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增至 28171万人
劳务派遣策略思考
“进城务工人员不想上社保”背后的大问题
劳务派遣,面对一堵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