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消化不良有良效

2020-08-25 10:05刘存志
大众健康 2020年7期
关键词:螺旋杆菌功能性针刺

不久前, 刘存志教授领衔研究的“针刺‘老十针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项目,在国际医学期刊《内科学年鉴》(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上发表。这标志着我国针灸临床研究质量和水平获得国际认可。针刺为广大消化不良患者提供了一个新选择。下面就请刘存志教授来介绍一下该治疗方法。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患者存在餐后饱胀、早饱、上腹胀、上腹痛、上腹烧灼感、打饱嗝、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一系列不适症状,经各种检查排除了器质性原因、代谢性疾病等病因,发病率占消化门诊的20%~40%。现代医学认为其病因包括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心理因素、饮食习惯、外界环境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

中医将功能性消化不良归属于“痞满”“胃脘痛”等范畴,认为本病多因感受外邪、饮食失调、情绪障碍、过度疲劳或先天禀赋不足等,致脾虚气滞、胃失和降而发。

功能性消化不良虽然未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器质性损害,也不危及生命,但因其症状持续时間长,且容易发作,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情绪有较大影响。

疗效显著以胃为先

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建议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患者首先进行根除治疗。根治后仍存在消化不良症状的,可服用促动力药、抑酸药等对症治疗。

然而,鉴于目前临床上尚无疗效显著的药物,且多数药物存在副作用大、长期服用易产生耐药性、治疗费用偏高等问题,相当一部分患者开始寻求非药物疗法。

针刺作为传统医学中最常用的非药物疗法,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同时较少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患者存在餐后饱胀、早饱、上腹胀、上腹痛、上腹烧灼感、打饱嗝、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一系列不适症状。

临床上,针刺取穴以百会、膻中、上脘、中脘、下脘、天枢、气海、足三里、内关、公孙等穴为主,根据患者的特点加以辨证配穴。

上边诸穴共用主要发挥健脾理气、升清降浊的功效,能够达到调理肠胃的目的,体现了“治其本,以胃为先”的学术观点。

临床证据表明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确切,每周3次,连续治疗4周即可显著缓解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胀和嗳气等消化不良常见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疗效能够维持到停止治疗后3个月。

这两类人群最适用

老年患者由于基础疾病较多(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用药种类繁多,药物之间易出现相互影响。在此基础上,再加用消化不良药物可能提高不良反应风险。

此外,对药物产生耐药性、症状反复发作的患者,也推荐使用针刺治疗。针刺治疗是通过刺激体表穴位,来激发和加强人体固有的调节能力,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针刺与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长期治疗,病人不会产生明显耐受。

同时,针刺疗法基于中医整体观念能对人体机能状态进行综合调整,在改善患者消化不良症状的同时,还能调节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整体生活质量。

预防调护有四点

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慢性功能性疾病,“防大于治”。

临床证据表明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确切。

其一,调饮食。

◆三餐要定点(每天时差不超过1小时)、定量,正餐之间可少量加餐,但不宜过多、过杂。

◆使用的各种食材不应存放过久,应进食新鲜、清淡少油的膳食,既利于消化吸收,又利于疾病康复。

◆要避免暴饮暴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油炸、熏烤、辛辣、生冷),防止对胃黏膜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其二,畅情志。

“ 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心理因素与消化不良症状互为因果。做好自我心理调理, 消除思想顾虑; 注意控制情绪, 寻找一种合适的发泄途径使自己的心态变得平和。

其三,慎起居。

“起居有常,养其神也”。

注意生活作息规律, 定时入睡晨起,保证充足的睡眠,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起卧规律可与四时相应。春三月,夜卧早起;夏三月,夜卧早起;秋三月,早卧早起;冬三月,早卧晚起。

其四,适运动。

“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

要注意保持一定的运动量,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复发,促进身心健康。

例如尝试每天练练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

猜你喜欢
螺旋杆菌功能性针刺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清明的雨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心理干预对学生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作用分析
胃幽门螺旋杆菌与消化性溃疡
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要尽快根除吗
幽门螺旋杆菌需要根除吗?
警惕!幽门螺旋杆菌超标
亚洲丰系列功能性肥料
新疆抓获75名“针刺”嫌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