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 WebQuest 网络探究模式开展科技创新教育

2020-08-26 07:42檀霞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4期

檀霞

【摘 要】本文论述将 WebQuest 网络探究模式与科技创新教育进行整合的尝试,根据预先设定的技术路线“资料(文献)搜集→研习 WebQuest 教学模式→编制 WebQuest 案例→实施 WebQuest 项目→修订 WebQuest 案例→成果鉴定和推广”,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等方法进行研究,为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WebQuest 网络探究 科技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4B-0029-03

WebQuest 是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伯尼·道奇等人开发的一种课程计划。“Web”是网络的意思,“Quest”是寻求、调查的意思,WebQuest 是一种“专题调查”活动。WebQuest 作为一种课程计划模式在国外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国外对 WebQuest 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WebQuest 设计(重点在任务和问题情境设计)、开发、评价与课堂教学应用等方面。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WebQuest 已经走入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科技创新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所不同,它主要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指导学生开展科技活动。受科技辅导员人数不足的制约,大部分的学生无法得到足够和有效的指导。因此,构建一个开放式的平台,将 WebQuest 与科技创新教育结合,通过网络共享,打破时空界限,使教师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能进行科技创新教育活动。

〖案例一〗“学”WebQuest —— 初识 WebQuest 的設计方法

在活动开始之前,学生通过网络、去图书馆、请教专家等多种方式搜集 WebQuest 的文献。搜集资料主题如下:什么是 WebQuest?WebQuest 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WebQuest 的基本组成要素;WebQuest 在各学科的应用案例。

最后教师以《走近“外来客”》为例,向学生讲述 WebQuest 案例的六个要素:绪言、任务、过程、资源、评估和结论。

本案例主要基于高二生物第八章《生物与环境》的第二节《种群和生物群落》中讲到的种群、种群密度、群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知识,为了让学生真实地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了解人与生物之间的和谐统一的关系,计划让学生开展红树林群落及有关入侵生物的调查。学生把自己设想成一个热爱家乡的环保小卫士,通过互联网搜集有关入侵生物的资料,实地调查红树林群落,并对红树林的入侵植物—— 互花米草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利用调查的结果开展“入侵生物对人类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的辩论赛,形成辩证的科学观。

(一)绪言。当我们走进大自然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在植物的群落中出现同一种植物占据“霸主”的现象。比如,路边的鬼针草、河道里成片的水葫芦、从澳大利亚引进的速生桉等,它们所到之处其他生物几乎无处容身。为什么这些“外来客”在我国会形成失控的状态呢?你能针对外来入侵生物展开一次科学探究活动吗?

(二)任务。建议学生提前学习一些基本信息技术技能。如浏览网页、网上摘记、引用记录、Office 软件的应用;把自己假定为热爱家乡的环保小卫士,要规划一个和保护红树林有关的方案。要求学生根据助学材料进行思考,需要搜集哪些资料,并在小组内公开所形成的问题。例如,什么叫外来入侵生物?中国有哪些外来入侵物种?外来入侵物种是通过什么途径入侵的?它们会带来哪些危害?造成多大的经济损失?这些外来生物与本土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如何?将每个班分成 8 个小组,通过小组合作、分享的形式对问题进行探索和解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开展深入的调查与实验,了解入侵生物的利弊,利用 PPT 或小册子将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交流他们在项目学习中的想法和收获。

(三)资源。以下是一些关于相关的资源:

1.http://wenku.baidu.com/view/db84a9eb856a561252d36fa0.html  外来入侵生物。

2.http://baike.baidu.com/view/13578.htm  红树林。

3.http://baike.baidu.com/view/360669.htm 外来物种入侵。

除了上述资源,还可以通过利用“关键词”,如“红树林”“生物入侵”“外来物种”等检索资源,再根据各自的选题筛选相关资料,下载文字、图片或者影音等资料。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保存资料的来源,注意尊重版权。

(四)过程。具体如下:

第一,各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配,明确各自的任务。

第二,各成员在准备上网收集资料前,先在电脑里新建一个文件夹,以便将搜集到的有用资料放入这个文件夹中。

第三,筛选、下载资料。各成员根据任务搜集资料,时常核对自己的研究任务所需的资料是否齐备、证据是否正确、充分。

第四,开展活动。小组分工合作,按计划开展科学探究实验。

第五,整理、编辑资料。将各成员的资料共享,供小组讨论交流,并制作成一个图文并茂的有声有色的电子文稿,形成统一的研究报告。

第六,分组汇报展示,指导评议修改。在交流过程中,对别人的报告要认真听、多思考,提出有价值的质疑,在争论中完善对生物入侵的利与弊的认识。

第七,教师总结。就各组的汇报成果,做一个简要的评价并总结:生物入侵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类活动把这些物种带到了它们不应该出现的地方。因此,我们称这些物种是“有害的”,实际上对这些物种而言是不公平的,它们只是待错了地方,而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常常是人类的一些对生态环境安全不负责任的活动。外来入侵物种问题的关键是人为问题。

(五)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实现交流与共享,以改进自己和小组的研究工作。比如从内容、参与讨论、分工合作完成任务、搜集资料的丰富准确性、问题的解释与证据的引用、报告撰写、提出的见解、创造性、演示文稿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表格略)

(六)结论。完成了这次任务后,学生将达成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资料的搜索和实地考察,找到与单元项目相符合的资料,并能通过图文对照,深入了解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类、入侵方式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了解红树林生物的多样性、湿地的作用和功能并对红树林外来入侵物种—— 互花米草进行资源调查,最终制成介绍小册子,完成演示文稿介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初步掌握收集、鉴别信息的能力;学会野外科研工作的一般方法,如动植物标本的野外采集、分类鉴定以及标本制作和保存等;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学会撰写科学小论文的一般方法,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通过展示作品,能概括、清晰地把入侵生物的种类和入侵方式介绍给大家,培养口头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生态环境的美德和主人翁的精神;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究的精神,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协作的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品格,增强对各种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

〖案例二〗“论”WebQuest —— 讨论 WebQuest 的设计方向

辅导教师根据科技创新教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创新理念的培训,比如向学生介绍科技创新大赛的研究项目学科分类、科技创新大赛的参赛方法策略(例如,如何选题?如何开展项目研究?如何撰写科学论文?如何参加科技創新大赛?等等)。接着和学生一起开展讨论关于 WebQuest 的科技创新项目研究方向,学生在小组内开始展开讨论,集思广益,遴选出适合小组开展的项目方向,向辅导教师汇报,对活动的细节问题进行咨询,并仿照 WebQuest 模板,小组将六大模块分工合作搜集资料,最终合成一份完整的 WebQuest 计划。

〖案例三〗“制”WebQuest —— 编制 WebQuest 案例

辅导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前面小组选定的 WebQuest 研究方向,就 WebQuest 的设计进行具体的指导,充分领会 WebQuest 的活动过程,最终将每个小组搜集的六个板块的资料进行整合,编制完成一份完整的 WebQuest 案例。

目前,师生已完成《珍爱生命之水》《中小学生集体效应的多米诺骨效应》《大花咸丰草入侵北海的趋势及对 4 种植物化感作用的探究》《生物如何适应环境?》《科学饮食  健康生活》《探索叶片中的色素》《茶中的维生素C》《节约粮食  从我做起》《探索鱼鳍对鱼运动的影响》《探索头发的秘密》《中学生对北海乡土文化认识情况的调查》《开开心心玩转化学》《flash动画制作》《放飞风筝》《家乡的名胜古迹》《探究低糖食品》等 WebQuest 案例的制作。

〖案例四〗“用”WebQuest —— 实施并修正 WebQuest 案例

小组撰写出 WebQuest 案例之后,案例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还应进行实践检验。因此,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成员将 WebQuest 设计的活动计划付诸行动,即开展各种探究性实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也是对 WebQuest 案例的可行性进行检验,最终利用检验得到的结果对 WebQuest 案例进行修正。此外,学生也在这个活动中对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反馈的信息,找出问题,加以分析,调整活动方案。学生在实验中要注重收集各种数据,进行归类分析,并利用研究成果撰写论文、制作科技发明等。

〖活动成果〗

利用学生开发的 WebQuest 案例进行整合,最终搭建一个 WebQuest 平台发布到网上,供师生们跨时间、空间进行学习,为自主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帮助。学校通过 WebQuest 案例来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形式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在各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收获了累累硕果,该研究成果在第九届北海教育周上进行宣讲,并获得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

【参考文献】

[1]杨邦清,张 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引入webQuest设计——从《月圆中秋节》主题探究活动谈起[J].福建教学研究,2011(12).

[2]李方瑞.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WebQuest[J].科教导刊,2012(5).

[3]王文霞,余岩波.对应用WebQuest模板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思考[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9).

[4]鄢洪强,罗孝花.高中生物网络探究(WebQuest)学习一般流程的探索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2014(33).

[5]李 艳,曾 金.互联网环境下的探究性学习——浅谈WebQuest模式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2013(1).

[6]韦家全,汪 旭,范丽仙,王重力.利用生物教学网站开展WebQuest研究[J].中学生物学,2014(11).

[7]刘 镇,陶 佳.基于WebQuest协作学习的实施和评价[J].软件导刊,2011(3).

[8]钱 滢.基于WebQuest下的一种网络学习[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1(12).

[9]李 靖,王 莹,刘守东.应用WebQuest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探索与反思[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3).

[10]曾 金,李 艳.高中生物网络探究(WebQuest)学习的调查与反思[J].科学咨询,2014(30).

【作者简介】檀 霞(1972— ),女,汉族,广西灵山人,北海市第五中学特级教师,全国首批高级科技辅导员。

(责编 卢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