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我的母亲》“同课异构”课例研究

2020-08-26 07:42覃容飞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课例研究同课异构中职语文

【摘 要】本文以《我的母亲》教学为例,研究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同课异构”课例,提出三种策略:反复品读以突出“语用”培养,审读反思以兼顾“思维”发展,渲染氛围以注重“情感”熏陶,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中职语文 我的母亲 课例研究 同课异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4B-0136-02

课例研究是一种以典型教学内容为载体,以教学实践情境为场域,突出同伴互助,优化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学习的实践方式。它是一种教学实践和反思性实践,对促进教师教学反思与专业能力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课例研究着力研究教师教学中心课题的成功之处和失败之处,是教师分享和推广成功的教学经验及教师团体反思与协作循环的有效途径,已成为校本教研模式的典范。本文以中职语文课程中老舍的《我的母亲》课例研究为例,探索如何通过课例研究促进教师反思教学实践的开展,促使学生语言、思维、情感等语文核心素养的持续发展。

一、反复品读,突出“语用”培养

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角度出发,笔者将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本课教授的对象是 2019 级汽修专业 7 班的学生,整个班级学生为男生,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明显偏弱,而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对其今后走上社会有很大的帮助。基于这样的情况,笔者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一是通过品读、讨论、探究等形式,赏析正面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二是品读经典语段,鉴赏母亲形象,品味母爱。学会阅读,掌握通过具体事例鉴赏母亲形象是教学重点,考虑到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薄弱,可能会较难根据具体事例组织语言鉴赏母亲形象,因此在这一环节中,笔者紧密结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调整教学策略,采用“寻找具体事例—品读具体事例—谈谈自己的想法”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逐层深入理解,进而用语言组织概括,鉴赏形象。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分组竞赛的方式,很快就能找出具体的事例,激活了课堂。这个时候,难题出来了,学生语文基础薄弱,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品读总结概括出母亲的形象呢?笔者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抓住具体事例描写的关键字眼,如“她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她会给婴儿洗三—— 穷朋友们可以因此少花一笔‘请姥姥钱—— 她会刮痧,她会给孩子们剃头,她会给少妇们绞脸……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就这个具体事例,逐一引导学生用圈画关键字眼的方式找出关键词,明确“最会吃亏、总跑在前面、有求必应”等关键词,引发学生思考:如果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个爱吃亏、凡事总跑在最前面且有求必应的同学,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他呢?于是,学生纷纷说出“热心肠”“活雷锋”“爱帮忙”等词语。这些词语的描述都非常相近,接着笔者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果我们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应该是什么呢?“乐于助人”这个词语就形成了大家的共识。这样的层层引导、逐一提问的方式有利于扩散学生的语言思维,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同时学生又能主动参与课堂,顺利达成本课“语用”培养的教学任务。

经过课堂实践,提问法的使用及逐层深入的引导,对于活跃本次教学课堂,激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收效明显。

二、深度反思,兼顾“思维”发展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最容易实现对学生“认知思维、理解思维、批判思维、创新思维”等思维发展的培养。在“语用”培养目标基础上,兼顾学生思维发展的培养,笔者选取了 2019 级汽修专业 6 班的学生为本课的授课对象,该班级学生为男生,学生的语文基础比 2019 级汽修专业 7 班稍好一些,上课时能较快跟上教师的思路。基于这样的学情,笔者将“通过精读的方式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理解思维”纳入本课的教學目标。《我的母亲》一文篇幅较长,文中通过描写母亲的具体事例凸显母亲形象,从而讴歌母亲的伟大。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精读、细读的教学方法无疑最容易帮助学生把握主旨,深悟情感。把握文本内容之后,聚焦重点段第十三段—— 母亲的三个小故事。在这一个段落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通过“读语句—抓字眼—悟情感”三步走的方式精读、细读,深悟情感。例如,“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这个文段包含了母亲神态、动作等描写,是精读、细读的难点。作者通过寥寥几句,将不善言辞又情感深厚的母亲形象勾画了出来。该文段中,围绕重点词和关键句,笔者引导学生抓住文段关键字眼:母亲“笑”、母亲“愣”、母亲“叹”、母亲“递”以及母亲那简短的四字一句“去吧,小子”,通过重点词和关键句的解读感悟母亲对儿子的深情。首先,引导学生回到故事的情境,本该家人团圆的除夕之夜,母亲却一人在家,“清炉冷灶”描绘的是什么过年的氛围?对刻画人物有什么熏染作用?当作者出现在母亲面前的时候,母亲笑了,“笑”体现出母亲怎样的心情?当作者说还须回校时,母亲愣住了,“愣”一词,母亲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半天”是实写时间的跨度吗?“递”“去吧,小子”又传达了母亲怎样的心情?短短 70 余字,作者将母亲“喜悦—失落—理解—支持”的内心情感变化表现了出来。除夕夜,子归来,母亲内心溢满喜悦之情;当作者说还须回校时,母亲愣住了,“愣”将母亲的忧伤之情勾起,情感转为“失落”;我们仿佛看到母亲呆呆地愣住在屋内一隅,连时间也静止了。“半天”这个看似与语境不符的时间描述与母亲那声重重的叹息声交叉在了一起,刻画出一位老母亲由“失落之心”转为“理解之情”;“我”该走时,一个“递”、一句“去吧,小子”,流露出一位不善言辞的老母亲对儿子的深沉的爱。到如今,作者在知晓老母亲入土一年之后,在写下这篇文章时,我们依旧能根据已有的认知感同身受作者那“泪又遮住了我的眼”的失母悲痛之情。

从本环节的教学实施,不难发现,从问题提出、思考到最后的解决,学生的思维特别是认知思维和理解思维都处于运转之中,学生的思维过程通过对问题的解答及运用语言表述呈现出来,学生的从“思维”角度认知、探究文本,语文思维得到锻炼与塑造。如何让学生在已有的认知思维下体会本文丰富的情感内涵且“感同身受”,激发这群“00 后”学生的感情共鸣,弘扬社会大善、大爱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核心价值。

三、渲染氛围,注重“情感”熏陶

“他母亦吾母”,对学生最好的教育是激发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阅历产生情感共鸣,理解认同他人的情感表现,并在他人的情感变化情境中有相同或相似的情感反应倾向。笔者在 2019 级汽修专业另一个平行班做了教学尝试,该班的学情与前两个班大体相似,但这个班有几个让人头疼的学生,加上男生不如女生感性,情感教育会有一定的难度。基于这样的学情,笔者将本课的教学难点侧重在让学生充分体会母爱的深沉与无私,以及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怀念且愈加深刻的“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悔之情。如何营造气氛,这就需要调整教学设计。笔者抓住“他母亦吾母”这一教学突破口,在诵读相关语句“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投下的轨道一直前进的,所以老人总免不了伤心”“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中引导学生分析情感,学生通过“我”对母亲具体事例的描写,把握了母亲形象,体会到“我”对母亲的感激、怀念、担心、愧疚、悲痛等情感。随着“我”对母亲越理解,痛悔之情就越刻骨铭心,而此时,学生却很难体会到“我”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且愈加深刻的“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悔之情。这一方面与学生的人生阅历有关,另一方面在于学生缺乏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恩。笔者利用自制微课进行气氛渲染,让学生在真切的情感中学会理解、学会感恩。微课以古代社会所崇奉的道德标准“孝”推开微课序篇,“孝”上部分从老,下部分从子,其本意是“善事父母”,微课的主体部分用《一公斤母爱》短视频切入,从孩子的视角讲述自己的母亲是啰唆、严厉、不讲道理的母亲,突然有一天,母亲突然病重,从青年的视角引申出忏悔:“当我变成了你希望的那样时,你却看不到了,而我再也没有补偿你的机会。”这个微课紧扣文本情感,渲染氛围,微课播放完后,学生沉默了,他们大多数沉浸在对母爱的感动中,由此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自己的母亲。接着,升华情感,老师抛出问题:“描述你和母亲的一件具体事例,说说你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笔者鼓励学生将心中所想写在小纸卡上通过粘贴板分享。学生慢慢地找到自己母亲身上的闪光点,字里行间少了抱怨,多了理解与感恩,更多了及时行孝的决心。學生在本环节中感受到了大多数的母亲是平凡的,但这无私的母爱却带给我们不平凡,正是这一代代母亲的教育与传承,“大善、大爱”的中华美德才得到继承与发扬。

综上所述,反思教学实践不仅在内容上是多维的,其反思的深刻程度或层次也存在差异。通过三次反复试课,课例研究的教学关注点转向对情境中的行为主体—— 学生,教学育人价值从单一的“语用”培养转向“思维与情感”培养上。通过“同课异构”课例研究,中职语文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反思教学实践,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者、反思教学实践者,促进了教学理性思考和实践优化,逐步提升了语文教学质量,推动了学生长期发展目标的落实。

【参考文献】

[1]杨 军,热西达·艾海提.反思型数学教师的教学特质:课例视角[J].数学教育学报,2019(1).

[2]马艺扬,刘艺冰.开展课例研究 促进专业发展[J].教书育人,2019(32).

[3]张祥锦.课例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J].江苏教育,2018(70).

【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视角下中职语文课例研究的探索与实践”(GXZZJG2018B015)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覃容飞(1986— ),女,讲师,现就职于广西玉林农业学校,研究方向为中职语文教学与改革研究工作。

(责编 刘 影)

猜你喜欢
课例研究同课异构中职语文
关注细节?灵动分享?打造生态课堂
依托课例研究 成就高效课堂
基于课例研究下的高校英语教师学习反思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