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瑶海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实施成效监测浅析

2020-08-27 02:26谈五洲张春菊唐心悦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0年8期
关键词:工业区合肥市空气质量

谈五洲,张春菊,唐心悦

(1.安徽省第四测绘院;2.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测绘工程系)

【关键字】老工业区;地理国情;搬迁改造;变化监测

1 引言

根据自然资源部统一部署,并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4年~2020年)》等重要文件精神,国务院办公厅及时颁发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合肥市瑶海区作为安徽省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试点,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安徽省地级城市及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格局变化监测成果,以及安徽省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成果数据,并结合相关专题资料,对合肥市瑶海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中地表覆盖、用地性质、空气质量以及产业单位空间分布变化情况开展全面监测,分析变化监测结果,客观评价瑶海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实施成效。

2 监测区概况

瑶海老工业隶属合肥市瑶海区,瑶海老工业区成为安徽省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城区。瑶海老工业区位于合肥市瑶海区,东至郎溪路、广德路、钢红路,西至当涂路,南至南淝河,北至凤阳路,总面积约13.3 km²。

由于近两年合肥市建设力度加大,北部的凤阳路部分搬迁,从遥感影像上无法按照上述规划范围采集。根据2016年合肥市的遥感影像数据,结合《合肥市瑶海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实施方案(2013-2020)》提取出本次监测的瑶海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矢量范围,其面积约为13.7 km2。

3 监测内容

3.1 地表覆盖变化监测

基于2017年、2018年瑶海老工业区范围的地表覆盖数据,结合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获取2017年~2018年老工业区地表覆盖变化信息。主要是将2017年、2018年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中的地表覆盖成果按照《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内容与指标》的二级类进行划分并提取变化信息,以一级类划分八大用地类型:种植土地(0100)、林草覆盖(0300)、房屋建筑区(0500)、铁路与道路(0600)、构筑物(0700)、人工堆掘地(0800)、荒漠与裸露地(0900)、水域(1000)[1]。

3.2 用地性质变化监测

结合2017年瑶海老工业区用地性质数据、影像数据、地表覆盖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地籍数据、兴趣点数据等作为参考,对2018年瑶海老工业区范围内土地的利用性质进行全覆盖的划分,共分为居住用地(R)、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工业用地(M)、物流仓储用地(W)、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与广场用地(G)、非城市建设用地(N)九大类。

3.3 空气质量变化监测

基于瑶海老工业区范围的国控监测站点数据,对收集的合肥市瑶海老工业区范围内的空气质量数据(包括PM2.5、SO2、NO2、O3、CO、PM10),针对 2015年、2017年、2018年每类污染物数据的年平均值和不同年份各个空气质量等级的天数进行比较分析。

3.4 产业单位空间分布特色监测

基于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中相关数据作为产业单位空间定位本底数据,结合经济普查数据和工商部门提供的企业信息,并利用基础测绘、第二次地名普查成果数据以及相关专题资料,校核并补采集产业单位数据,开展瑶海老工业区范围内的产业单位空间分布特色监测。

4 监测技术路线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瑶海老工业区2017年和2018年的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成果,结合瑶海老工业区改造的有关规划、市政、城市空气质量、产业单位用地等专题资料数据,监测合肥市瑶海老工业区范围内2018年的地表覆盖信息、用地性质信息、产业单位空间分布信息,以及2017年~2018年的地表覆盖变化信息和用地性质变化信息。同时,结合收集的空气质量数据,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瑶海老工业区的空气污染情况进行多期变化分析[2]。

5 监测结果与分析

5.1 地表覆盖信息变化监测与分析

瑶海老工业区2017年~2018年、2015年~2018年有明显的地表覆盖变化,其中,多数细长的变化图斑都是与铁路与道路用地类型相关的变化,而大块的变化图斑多数是与人工堆掘地用地类型相关的变化图斑,整体来看,地表覆盖的变化主要是围绕搬迁改造建设而出现的。

在各类地表覆盖分类转出中,表现较为明显的当属人工堆掘地减少变为林草覆盖、房屋建筑区、铁路与道路、构筑物,说明在2015年、2017年、2018年的建设中,多数建筑工地已变为绿地公园、房屋建筑、道路等,建设力度大。而在各类地表覆盖分类转入中,最为突出的仍是人工堆掘地,种植土地、林草覆盖、房屋建筑区等转出变为人工堆掘地,体现出老工业区对原有城市不合理空间用地结构的调整规划。

地表覆盖变化信息位置分布示意图如图1所示。

5.2 用地性质变化监测与分析

瑶海老工业区2015年~2018年中,变化面积较大的当属工业用地变为居住用地、非城市建设用地变为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变为非城市建设用地、非城市建设用地变为绿地与广场用地、工业用地变为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这几大变化类型。2017年~2018年中最明显的三类变化是居住用地变为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变为非城市建设用地以及居住用地变为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3]。

总体来说,瑶海老工业区在2017年~2018年间区域内的用地性质并未发生很大的变化,主要是道路建设、大型商业或居住建筑建设而产生的一些用地性质转变,可以看出,瑶海老工业区已将大型工业企业的搬迁工作落实到了实处,但整个老工业区的改造是一项举足轻重的任务,对于已搬迁的工业企业留下来以及还未进行开发建设的地块进行何种规划建设,是需要有长远考虑和周全谋划的。具体如图2所示。

图1 2017-2018年、2015-2018年地表覆盖变化位置示意图

图2 2017-2018、2015-2018年用地性质变化信息示意图

图3 2015年、2017年、2018年空气质量数据对比图

5.3 空气质量变化监测与分析

从瑶海老工业区空气质量变化监测中得出:除O3的年均值有增长,其他五类污染物年均值都有下降的趋势。其中SO2、CO、PM2.5、PM10下降趋势明显,说明大型的工业企业停产搬迁对空气质量是有显著效果的。NO2年均值在2017年有一个较大的涨幅,到2018年,又略有下降,这种情况的产生大多与城市内汽车的增多、尾气排放量增大有关。具体如图3所示。

5.4 产业单位空间分布特色监测与分析

利用瑶海老工业区范围内的产业单位信息数据,分析老工业区内的产业单位结构,并结合用地性质分布数据,量化不同类型的产业单位点在各个用地性质中的占比,综合考量分析瑶海老工业区范围内工业企业占比相对较少,但信息类、文体娱乐类、科学研究类的产业占比较小,优化产业结构,还需逐步调整产业发展方向,引进高科技新型企业,带动老工业区的整体发展[4]。

6 结语

2014年3月,合肥瑶海老工业区等21个老工业区确定为全国首批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通过对瑶海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中土地性质变更、产业单位空间分布等开展全面的监测,对地表覆盖、用地性质、空气质量变化情况与前期进行比较,客观评价瑶海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实施成效,对瑶海老工业区用地的功能布局优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节约集约用地、生态环境的治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工业区合肥市空气质量
醒狮
送你一盆小多肉
文莱鲁谷工业区欢迎高科技工业入驻
滨海新区轻纺工业区规划建设的管理与实践
车内空气质量标准进展
重视车内空气质量工作 制造更环保、更清洁、更健康的汽车
合肥市美术教师优秀作品选登
多功能空气质量远程检测仪
合肥市雕塑院雕塑作品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