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数学: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

2020-08-27 07:20顾银燕
文理导航 2020年27期
关键词:基本理念开放性学习方法

顾银燕

【摘 要】“情境-问题”式教学是一种开放的数学教学方式,小学数学的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开放性思维的教育理念、独立创新的思维模式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放飞发展,進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帮助。本文从基本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这四个方面探讨“情境-问题”教学模式的开放性,并渗透一些课堂教学中贯彻这一理论的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开放性;基本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教育的理念更新使教师可以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工作。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是一种开放的数学教学方式,逐渐走进了教师的视野之中、课堂之上。小学数学的“情境-问题”式教学利用开放性思维的教育理念、独立创新的思维模式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放飞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帮助。这里针对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这种开放的“情境-问题”教学模式,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它的开放性,并总结此种教学方法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从基本理念看“情境―问题”教学的开放性

“情境-问题”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形成,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通过结合现实情境、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提出问题,进而在情境的引导带动下,帮助小学生去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地理解数学情境,从而解决实际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并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模式,使他们学会学以致用,将数学知识的理论合理充分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例如,教师在教学课堂上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小吴的妈妈让小吴去超市买苹果和梨,给了小吴20块钱。小吴去了超市之后发现苹果是3元一斤,梨是2元一斤。那么请问:(1)小吴买3斤苹果还剩多少钱?(2)小吴在买了三斤梨之后,还可以再买几斤苹果?(3)小吴要买几斤梨和几斤苹果才可以将这20块钱正好花光?这三个问题是从实际的生活情境中提出的有针对性的数学问题,由浅到深,由简到难,也是循序渐近的。对这些问题,学生通过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将问题在脑海中形成一种形象思维,在形象思维建立后能直观简单地理解问题,并顺利的解答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这种“情境-问题”的教学方式,将生活情境与小学数学的理论知识充分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带着兴趣来探索数学问题的答案,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对解决问题进行探究的动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从教学模式看“情境―问题”教学的开放性

“情境-问题”教学方式是通过让学生按照教师对学生所设置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能够解答问题。教师在这种教学模式当中,可以通过传递接受式、自学指导式、问题探究式、情境陶冶式、模仿示范式、目标导控式等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对小学数学知识进行深度讲解,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情境-问题”教学模式上的这种多样性、开放性,能够运用到实际数学问题中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接受数学题目中遇到的困难。

例如,在教授小学数学角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拿出手中的数学教材,将手中的教材适当的展开,通过演示书页的两条边之间产生的那个交点就是角度,张开的角度越大角度越大,书的两边垂直放置所形成的角度我们为直角,在直角以内的叫做锐角,直角以外的角度叫做钝角,而将书平铺成一个平面所形成的角度我们称之为平角。教师通过利用书本这个实际生活当中十分普遍的物品对学生进行知识概念的渗透,用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直观轻易的理解数学知识。同时让学生意识到小学数学知识的运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细节上有所体现。当发现数学存在于生活,并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时,小学生就会调动起对学习数学知识点的积极性,更爱好研究数学,并学会在生活实践中通过数学思维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对“情境―问题”教学模式的开放性进行验证。

比如,在学习立体图形这部分的内容时,老师在开展这堂课之前可以布置一个任务:让小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对所看到的物体形状进行分类,相似的形状分为一类;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老师会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检验学生观察的结果。在课堂任务布置之后,学生会更加注意日常生活中自己常用到的物品,并小心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将形状一样或者相似的物品进行归类。教师来验证学习成果时,将学生列举的皮球、大头菜还有太阳叫做球体。水杯、石柱称之为圆柱体,将冰箱、木门还有衣柜的大致形状称之为长方体。这种提出问题的方式驱动小学生走进生活、体认生活,通过参与生活实践的过程加深学习印象,对学习内容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如此看来,“情境-问题”的开放性的数学教学模式对教师教学的创新和学生学习的创新都具有推动作用。

三、从教学方法看“情境―问题”教学的开放性

教师采用“情境-问题”的教学方法其目的就在于教师利用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来引导小学生对小学数学问题进行准确、有效的思考,让小学生在思考当中探寻、归纳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教师对问题提出的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走进老师创设的问题的情境,在情境中感受探索数学问题所带来的乐趣。同时情境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思考,在情境中自主地发现问题,培养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生解决数学难题之后,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难题也会采取这样的思路来进行化解。对学生问题的反馈情况来看,教师也能够初步掌握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程度,通过学生不同的掌握程度进行基本的补充和加强,完善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对学生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

例如,在学习除法这部分内容之前,教师抛出问题:妈妈从蛋糕店买来了六块小蛋糕,现在需要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请问,你们会选择怎么分?学生们对问题稍加思考,基本都能够想到给每个小朋友分两个的方法。其实大家可以注意到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蕴含的核心数学知识就是除法的运用,可是学生在没有学习除法的前提下也可以将问题的答案回答正确。对于学生而言,通过创设一个情境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可以简化问题的难度,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其中蕴含的数学内容。在分蛋糕的这个情境下,教师提出除法的概念来引导学生用除法这种可以用书面的形式来解答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由此可见,从教学方法的角度看,用“情境-问题”教学的开放性思维来解决数学难题和实际问题十分有效。

四、从学习方法看“情境―问题”教学的开放性

在情境中解答数学问题为小学生学习数学带来了非常多的益处。除了用以上的角度来分析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之外,还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方法的角度来分析。“情境―问题”教学能通过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进行独自探索来获得问题的答案,获取知识、方法、技能。同时还可以适当地增加学生之间团队合作的机会,不仅有助于增进学生之间感情,还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让他们互相学习,相互渗透、取长补短,使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思考的角度更加多样,学习的知识也会更加全面,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从而在数学学习上突飞猛进。

例如,在学习鸡兔同笼问题时,教师模拟情境假如笼子里装有鸡和兔子,从上面看有8个头,从下面看有26只脚,请问笼子里有几个兔子几只鸡。学生通过教师设置的情境进行思考并小组讨论,对他们之间的不同算法进行整理。可以是通过脚的个数的二分之一减去头的个数就为兔子数量的方法,还可以通过列一元二次方程来进行解答。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小组讨论,学生之间不同的思维模式会想出不同的解决方法,让“情境-问题”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强大功效在具体的问题教学中得到体现。

总之,“情境-问题”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对小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重点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数学成绩、数学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南通市崇川学校,江苏 南通 226000)

猜你喜欢
基本理念开放性学习方法
小学低年级构建开放性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基于开放性历史教学的学生独立探究品格之培养
基于开放性历史教学的学生独立探究品格之培养
浅析《Go for it!》教材中体现的新课标(2011)基本理念
预设开放促成教学生成
浅析高中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
小学语文新课改探析
小学音乐快乐学习的三种方法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