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率

2020-08-27 07:20李世长
文理导航 2020年27期
关键词:教学效率小学语文

李世长

【摘  要】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是新课标学科知识学习环节把握的主要渠道。为此,本文以小学语文学科为例,在阐述学科教学效率提升价值的基础上,着重从教学目标、教学方式規划等方面,对如何增加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效率进行探究,以达到优化学科教学方法,促进国内义务教育改革实践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授课;教学效率

语文学科,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它在增加学生语言积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和理解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在新课程课堂授课过程中,如何在结合学科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创建趣味性、民主化、多元化的授课环境,是提升课堂学科教学效率的关键。

一、提升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效率的作用

语文学科是母语教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它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是学生思维能力、辨析能力、认知结构培养的主要窗口。比如,小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可以积累汉字知识,还能够培养其热爱民族文化的精神等等,这些都是语文学科在学生成长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时,当前教育领域中重视“外文语言”学习的培养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汉语在国内学生学习体系中的地位,想要改变这一格局,唤醒学生的母语学习主动性,就必须要从学科授课课堂氛围、学习课程教学内容安排等方面进行方法研究;此外,小学阶段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期,良好的学科学习基础,能够培养学生的趣味性,为后续深入性研究奠定了基础,因而,小学语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效果的分析,不断优化课堂打造体系,是将这一教育培养工作落实到实处的具体表现形式。

以上三方面是关于提升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效率的价值所在。

二、新课标下如何提升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效率

(一)教学目标明朗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有序的课堂导向工作安排,对于学生而言具有牵引性和导向性作用。反之,若教师本身对于教学内容的目标就不够清晰,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也无法得到保障,更不用说课堂教学效果了。简单而言,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明朗方式包括做好课程指标的导向研究和教学趋向的合理安排。

比如,小学语文教师结合《金色的草地》一篇文章,开展教学目标分析的系列性要点可概括为:(1)教师首先结合三年级(下)语文学科课程标准,从基础知识积累、学生语言分析能力以及课文中“金色草地”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三方面进行分析;(2)教师为了确保学生对课文的情感具有深刻的体会,将本次课程的开展分为主体部分和辅助部分。主体部分是结合教科书进行课文讲解;辅助部分是采用写作练习、视听欣赏等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内容的深化分析。

高效率的课堂教学过程,必然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协调互动的过程;同时,每一方面的工作安排均应该保持思路清晰,而不是模糊不定的开展教学,而明朗的学科授课目标,是实现这一环节最主要的方式。

(二)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师讲课不仅要有感染力,而且还要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一定要跟你一起融入到课文中,就如同看一场精彩的电影;小学生好奇好胜,求知欲望强烈,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就应从这心理特点出发,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内动力,使他们乐学、善学。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情趣并茂,教学中要结合课文特点,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时用幽默的语言、时用严谨的辩论、时用抑扬的语调、时用饱满的激情,总之,让学生的心潮随着教师的感情激荡澎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学习的情绪。教师上课和颜悦色,学生感到可亲可敬,感情融洽,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三点:一是把微笑引入课堂,微笑是一种美,既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又能缩小师生间的距离,能给语文课堂教学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二是倾注爱心,教师只有奉献爱心,教学才能收获成功;三是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来上课,发挥语文教学情感化的作用,全身心投入到语文教学当中去。

(三)讲课时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在讲解难解的古诗时,利用了解背景故事和展示画图示意的方法,就可以使学生解中带趣,方可让学生很容易的接受教师这时交给他的学习内容,也就达到了教学目的;又如《桂林山水》一文中,让学生根据题目来设疑:桂林的水怎样?桂林的山怎样?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由于抓住了主要的问题来设问,使他们在阅读课文时知道要善于捕捉突出中心的关键字眼,并抓住反复推敲,从而把握整篇文章的脉络,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当代教学中有个新观念就是“多媒体”。借助多媒体教学,是锻炼学生“自主探索”能力最好的途径。为了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在教学的全过程——从课文的导入、审题到初步感知课文,到分析理解课文,让学生来进行自主探索交流。至于教师的引导作用,则是在学生想讲而讲不清,想说而说不了,想答而答不了的时候,利用多媒体呈现学习内容,指导学习方向,让学生的眼睛、耳朵、大脑等多种器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听觉能力、视觉能力、注意力、联想力等得到强化。

(四)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不少语文老师看重的是学生卷面成绩,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的听、读、写的能力培养,但要适应当今的教育形势,就要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才能索取更多的知识;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使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

1.预习——学习主动权首要环节。如:《小英雄雨来》一文中,教师可提一些问题让学生解答:这篇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怎样给每个小故事拟定一个合适的小标题?为什么称雨来是小英雄呢?同学们通过认真默读和思考了解到每个小故事都在循循渐进的塑造着一个小英雄的形象,所以文章必须这样安排。五个小故事不是孤立的,而是有内在联系。

设计预习不仅能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又从不同角度掌握了很多学习方法及规律,进一步提高了自学能力。

2.自主探索——学习主动权的关键环节。语文是语言文字的规范组合来表达一定内容,都同样渗透着字、词、句、篇、段等方面的知识,课文与课文之间有着相当多的可以迁移的知识。

(五)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合作是新课程改革所强调的基本理念,是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能够为师生、生生营造良好的交流平台。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利用小组合作来开展课堂教学,注意将全班学生分为4-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并对组内成员进行合理分工,保证每个小组整体水平相当。分组完成之后,教师则需要向学生们提出问题或者发布任务,以激发学生们合作的欲望和动机,使学生主动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与交流,消除原有的隔阂和距离,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帮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转变与优化是顺应新课程改革的直接体现,同时也是更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的动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对新课程改革有清醒的认知,并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和思想,充分运用激趣导学、引导探究与小组合作等方法和策略,来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过程,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现质的飞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志华.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浅析[J].学周刊,2019(18)

[2]王学兰.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中国农村教育,2019(02)

(甘肃省秦安县郭嘉镇槐庙小学,甘肃 天水 741609)

猜你喜欢
教学效率小学语文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谈如何提升农牧区小学汉语文教学的效率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论花样游泳运动员选材和初级教学模式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培养乐学情趣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探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