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20-08-27 07:20陈莹
文理导航 2020年27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细节小学语文

陈莹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更新发展,大众对教育领域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并对学生情感教育方面的重视度远超其他教育,对此情感教育也可说是目前教育行业的关注焦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并且也是因为拥有情感才在众多生物中凸显出来的。若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不仅可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还能丰富语文教学的生动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文章细节、作者的情感、作者的表现手法等。不但可对本篇文章进行升华,还能有效提高学生自身素养及品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细节

细微之处见真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细节为着手点,已是语文教师融入情感教育的重要利器。此时,教师要对现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深入了解,并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品味、阅读,并对文章细节位置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在细节之处体会情感、激发情感、升华情感等。只有这样才可完成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情感教育目标。为此,笔者将以语文教学课堂实践对如何融入情感教育作如下分析。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一)不把语文当成学科来学

语文一直不太受到重视,这几乎是大家公认的一个事实。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语文只要在学校里学一学就能学好,况且我们天生具有母语优势,根本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和心思去学。

(二)把语文当成科学来学习

在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并未刻意向学生普及情感教育方面的知识。学生也一直在跟随教师的步伐进行学习,使得语文课堂过于枯燥乏味,也极度缺乏趣味生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照着课件对着教案,把文章进行拆解,一味地追求标准答案,不仅丧失了语文的美感,而且把语文的其它可能性也进行了低温处理。学生在探索新知过程中,教学内容也毫无新颖之处,时间久了学生对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也在逐渐丧失。导致学生在朗读课文时,也无感情方面的投入。而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根源是,大部分教师都会先带领学生了解本篇文章的主旨,而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参与朗读的兴趣逐渐减弱,在朗读过程中也并未对文章中的情感进行深刻感悟体会。而学生也只是在教师的阐述中将文章内容所体现的情感进行记录,这样做对学生提升情感方面并无用处,只是在完成任务而已。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存在一定误区,并不明确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对提高自身语文能力方面也无思路、无想法等。因此,引导学生掌握品鉴文章中的情感是语文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有将学生引入情感教育学习中,才可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之路走向正规。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方法

(一)关注文章大概,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在学校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环节就会向学生介绍本节学习文章的类型、情感等,以此为基调进行深入探索分析。这样便于学生快速对本篇文章内容及情感方面进行掌握及领悟。比如,在遇到思乡、抗战等文章时,可使学生在阅读之前就会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理解,对自身情感进行调节是较为沉重的还是轻松的心情去阅读。而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采取这样的方法,对文章大概进行入手让学生明确情感发展方向,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对方法进行优化。

比如:在学习《槐乡五月》这篇文章时,本文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飘香的季节”,赏槐花之美,品味语言之神韵。在教学引导环节,教师会向学生介绍本篇文章是描写家乡的,为学生阅读理解提供方向指引。而后,教师在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出作者思乡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思维。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朗读时融入自身情感,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理解掌握。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特色、家乡季节变化特点等场景再现,这样可让学生在回忆中感悟家乡的美好,也促进学生在朗读中融入情感,并促进学生快速对文章内容进行掌握。

(二)关注文章细节,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选文都是文质兼优的名家名篇,不仅向学生提供了知识信息,而且表达了作者的审美观念和情感体验,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在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大概进行理解后,要想深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教师可从文章细节为切入点进行情感教育,在语文教材中大多文章的整体情感与文章细节的情感是相同的用饱含情感的语言,把文章本身所表达的情感恰当地表现出来,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所以,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细节不仅可加深学生掌握知识,还能促进学生对文章情感有更深的体会。但仍有小部分文章整体与细节部分会出现相悖的现象,经过鉴赏品读就可发现这种描写方式的益处所在。也会将细节与整体的比对后情感更加凸显,也促进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情感更加快速掌握。所以,教师一定要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明确领略文章的重要益处,并推动语文教学顺利开展。注重细节的关注,不仅可促进学生快速掌握语文知识,还可对学生情感升华方面奠定基础。

(三)关注细节,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在语文众多教学方法之中,朗读教学法脱颖而出。学生可在大声朗读过程中,通过声波的震动将信息传递到脑海中,并对文章阅读内容有较深的印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最常见的学习方法。为加速增减情感教育可与小学语文课堂快速相融,教师要从语言文字引导学生体味文章内容表达的情感。此时,就需要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大声的朗读,并针对朗读内容进行情感重要细节的划分,以这些细节为切入点进行深入分析,并引导情感层面的共鸣。

例如:在教授课文《第一次抱母亲》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告诉学生,这篇是深情意长、感人至深的文章,并将其故事发生的背景等相关资料给学生交代清楚,待学生对于大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再让学生对于文章进行深情的朗读,在朗读中加深对于母爱这种情感的理解,使其内化于心中。教师还可以利用群文阅读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些其他作者关于母爱这样的文章、诗词,比如《游子吟》,让学生进行仔细阅读,进而加强他们对于这种美好情感的理解,促进他们美好情感的提升。

(四)角色扮演,体验教材中的人物情绪

小学生对于游戲有独到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努力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情感教学情境和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增加他们的情感体验。《诚实与信任》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教育。其中,最能锻炼学生能力的方式就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这样一来,有的学生争先恐后地要扮演“我”,有的学生急于扮演小红车主人。角色扮演重在参与,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扮演和对话中掌握文本的主旨内涵,并深化对主旨的了解:只有以一颗真诚而实在的心去对待别人,别人才会以真诚和信任回报我们,这个世界才会更加和谐、安稳和幸福。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关注情感教育,可将传统语文课堂枯燥乏味的现状进行改变,将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到情感的熏陶。自新课改教学理念对语文教学提出新标准、新要求后,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就成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在朗读、情境创设、引导想象等环节上融入丰富的情感教育,使得学生深入理解情感教育的意义与内涵。让学生纯洁的心灵受到情感的熏陶,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引导。

【参考文献】

[1]陈瑜姝.品赏细节 以情激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12):27-28

[2]向爱梅.品赏细节 以情激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情感读本(中旬刊),2015(11):38

[3]雷春明.品赏细节 以情激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文存阅刊,2017

[4]孙文燕.以情激情 深入学习——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5(10):52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辋川中心小学,福建 泉州 362100)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细节小学语文
关注48个生活细节
细节取胜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