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飞处舞春风
——河南巩义北窑湾唐墓出土乐舞俑调查与舞台化实践

2020-08-28 08:52
北方音乐 2020年13期
关键词:鹧鸪乐舞琵琶

霍 锟

(河南博物院,河南 郑州 430000)

隋唐时期是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交流、传播高度发展的历史时期,尤以唐代为盛。西域音乐的传入给中原地区的传统音乐带来了新的乐器、新的旋律,与中原地区音乐融合发展,展现出全新的音乐风格。这一时期中原地区的音乐以宫廷乐舞为中心,因经济社会的高度繁盛而得以飞跃式发展。

中原地区众多的音乐考古成果,向我们传递了汉唐时期中原与西域音乐文化交流的历史。“胡人”以及多种多样的西域乐器,大量发现在各种遗物上,为我们研究、了解抑或复原这一时期的音乐艺术提供了详实的依据。巩义北窑湾墓地分布着不同时期的大批古墓葬,尤以唐墓为多。其中,唐墓M6出土音乐文物有典型意义,本文即以此墓葬为主要研究对象。黄祥鹏先生曾对唐宋遗音深入研究,藉以《瑞鹧鸪》的曲调,将沉寂千年的乐舞俑还之以生动鲜活的乐舞场面。这种研究过程也是音乐考古研究的一种实验环节,利用现有的实物遗存、资料、文献进行编配、复原,以求提供一个可供研究、讨论的样本,这种工作本身就有着很多不足、不成熟之处,以此向各位专家求教和交流。

一、巩义市北窑湾唐墓出土乐舞俑概况

北窑湾墓地位于巩义市东北约10公里的站街镇北窑湾村东岭上,这里西临伊洛河,北依邙山,向北3公里即为伊洛河人黄河口。这里分布着不同时期的大批古墓葬,尤以唐墓为多共有19座,但多数被盗扰。1992年11月29日至12月23日进行了发掘,这批墓葬分布疏散,不同时代墓葬夹杂一起,发掘范围内看不出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巩义北窑湾唐墓M6(92GZB M6),“墓葬平面呈甲字形。长方形斜坡墓道,长7.5米、宽l米、最深7.2米。内置方形砖墓志1合。墓内随葬品被盗扰,器物零乱,大多失去原位或残破。出土物仍很丰富,达90余件”。其中包含女乐俑6件、舞俑1件。“所出土乐俑3件一组踞坐于一块长方形托板上,底板长乐36.1厘米、款11.6厘米、俑高13-17厘米。6件乐俑分别为:A组:吹竽俑、乐俑(已残)、弹琵琶俑;B组:弹奏俑、击板俑、吹箫俑。女舞俑1件(M6:57)头梳双髻,扭腰摆臂,身着长裙高束胸际,裙摆曳地,立于方形托板上。”经笔者重新观察并根据同类墓葬出土乐器组合形式,该改组乐俑应为A组:吹笙俑、歌唱俑(奏乐)、弹琵琶俑;B组:弹琵琶俑、击板俑、吹箫(筚篥)俑,加之一女舞俑。这种乐舞的组合形式应是唐代坐部伎的典型组合,稍早于该墓的安阳张盛墓出土伎乐俑组合也为相似。多以弹拨乐(琵琶、箜篌)、打击乐(板、钹)、吹奏乐(笙、箫、排箫、筚篥)加之以说唱、舞蹈等的组合方式,可谓之乐、歌、舞一体。这套组合乐舞俑对我们认识、研究唐代坐部伎乐乐队编制及乐舞形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河南博巩义市北窑湾唐墓出土乐舞俑

二、以《瑞鹧鸪》为例谈唐代乐舞俑的舞台化呈现

《瑞鹧鸪》与《舞春风》关系密切,《舞春风》为唐代教坊名曲,唐玄宗开元间作,此曲在《教坊记》中已经有著录,在四十六大曲之列。《历代诗余》卷三十二载:“《端鹧鸪》五十六字,一名《舞春风》,一名《鹧鸪词》,通首皆平韵,与七言近体诗无异,若用仄韵,即系《玉楼春》《木兰花》调也。”《唐宋词鉴赏词典》“瑞鹧鸪”解释为:“又名《舞春风》《鹧鸪词》《天下乐》等;《唐宋词百科大词典》“瑞鹧鸪”解释为:“又名鹧鸪词……舞春风、天下乐等”;黄祥鹏先生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的分期研究及有关新材料、新问题》一书中说:“《瑞鹧鸪》(碎金词谱)……等曲牌,经过我的考证,发现他们的来源都叫“舞春风”。《教坊记》著录的《舞春风》大曲是排在“龟兹乐”与“醉浑脱”之后。所以《舞春风》也是龟兹乐”。

黄翔鹏译谱《瑞鹧鸪》

宋代教坊乐中并没有《舞春风》之曲名,只有“中吕调”《瑞鹧鸪》与《舞春风》有关。宋代词牌有如下几例:柳永《瑞鹧鸪》(南吕调)、欧阳修《减字木兰花》(仙吕调)和苏轼《瑞鹧鸪》(羽调)。在1991年香港举行的“国际传统音乐学会第31届世界年会”上,黄翔鹏先生首次公布了他译谱的宋词曲牌《瑞鹧鸪》。

《新唐书·礼乐志》记载玄宗,又分乐为二部:堂下立奏,谓之立部伎;堂上坐奏,谓之坐部伎。太常阅坐部,不可教者隶立部,又不可教者,乃习雅乐。坐部伎的演奏有着极高的艺术水平,对演奏的选拔也比较苛刻。巩义北窑湾唐墓所出土乐俑正是坐部伎的演奏形式,为我们提供了实物依据。我们以巩义北窑湾唐墓出土乐俑中的乐器组合为基础,选用曲项琵琶、五弦琵琶、竹笛、拍板为基础组合,加之以编钟乐队重新编配。

乐曲以笛子为主奏乐器,以浓郁的西域舞蹈风格的基本律动为主题动机,使用了乐俑资料及唐代流传广泛的笛、箜篌、笙、琵琶等主要乐器,曲风古朴生动,一名舞者居中翩翩起舞,穿越千年时空的乐舞跃然舞台。

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复原演出场景

三、结语

中国音乐对外交流在汉唐时期出现了第一次高潮,使中国传统音乐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出现了新的乐器、新的曲调,乐器种类的不断丰富、乐队规模的扩张、歌舞大曲的日臻成熟,进而发展多元化,呈现出蔚然壮观的崭新面貌。唐代音乐文化在物质基础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展现出革新的张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异族、异国的音乐元素被吸纳、融入了唐代音乐之中。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动态概念,社会的深度发展赋予音乐文化以不同时代、不同特征的内涵。社会的综合变革产生了强大的推动力量,中国音乐从以编钟雅乐为主题的先秦礼乐迈向更为歌舞伎乐时期。音乐文化在交流中形成、发展,并以独树一帜的异域风情焕发着无穷无尽的瑰丽色彩。

从音乐考古实验的角度来讲,我们所做的尝试为我们认识、研究古代音乐提供了资料和实践经验。对于我们来讲,一种无形的文化遗产转化为有声的音乐实体,这个复原过程也是一个创作过程。每个项目都是一个科学和严肃的课题,每一步探索都是一种全新的尝试,都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背景。我们也希望得到更多专家和社会人士的关注,希望在这一方面与大家交流。

猜你喜欢
鹧鸪乐舞琵琶
乐舞《十部乐》的发展过程及功能
鹧鸪
鹧鸪
龟兹乐舞
琵琶老店琵琶声
一两江湖之 琵琶误[连载七]
鹧鸪爷
鹧鸪
敦煌乐舞美彩墨写精神
———史敦宇艺术作品欣赏
敦煌乐舞团艺术家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