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管线绳一体化固定方法在老年留置胃管病人中的应用

2020-08-28 06:39张莹寇京莉张佟孙雪枫岳敏
实用老年医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黏胶线绳鼻翼

张莹 寇京莉 张佟 孙雪枫 岳敏

留置胃管是肠内营养灌注重要的途径,肠内营养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1]。老年人由于器官功能退化引起吞咽功能障碍,需要经胃管进行肠内营养灌注[2]。因此,对长期留置胃管的老年病人的护理,应加以有效的护理干预[3]。为避免非计划拔管,我科不断改进固定方法,从传统的胶布固定改为线绳加胶布固定法,但胶布在鼻翼部遇到油脂、汗液可使胶布黏度下降,频繁的更换胶布造成鼻翼部出现医用黏胶性皮肤损伤,病人舒适度较差。因此,为了既保证胃管固定的安全性同时又避免医用黏胶性皮肤损伤,提高病人舒适度,我科应用胃管线绳一体化固定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1月至2018年5月老年科收治的留置胃管时间>40 d的病人68例,其中男49例,女19例;年龄69~97岁,平均(81.4±9.2)岁;其中脑卒中病人28例,AD病人23例,晚期肿瘤病人17例。用数字随机表将所有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本研究已经伦理委员会审核,征得病人及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留置胃管均使用巴德聚氨酯鼻胃管,使用期限为40 d,2组均按照规范留置胃管操作流程放置胃管。对照组应用线绳加3M胶布固定鼻翼双固定法,观察组应用胃管线绳一体化固定方法。

1.2.1 线绳制作方法:(1)将吸氧管前端软管部剪一段,长度为40 cm;(2)剪一长度56~60 cm棉线;(3)用导丝将棉线穿入输液管(吸氧管软管)中;(4)将带线软管在中间部位对折,在对折凸起处剪一0.5 cm的豁口,并将棉线绳从豁口处拉出5~8 cm长。

1.2.2 线绳固定方法:胃管放置成功后,将拉出的棉线绳挽成“∞”型后对折套入放置好的胃管刻度线上,将线绳两端拉紧经双耳上方系于枕后,松紧为可容纳2指为宜。

1.2.3 对照组固定方法:剪一块长6 cm,宽3 cm的3M胶布,在胶布宽3 cm一端的中间部分竖向剪开呈成“Y”型,将另一端贴鼻翼上,分叉处一端交叉固定在胃管上。胃管线绳双固定法如图1。

图1 胃管线绳双固定法

1.2.4 观察组固定方法:剪一块长8 cm,宽1 cm的3M胶布,将剪好的胶布长边从胃管下方穿过近鼻部露出部分,使胶布中间部分贴在胃管上,然后将胶布两端拉伸后与胃管、线绳交叉缠绕固定在一起,形成了线绳、胶布、胃管一体化固定;此法使用的棉线绳为直径2 mm,便于穿过吸氧管前端软胶管,而且系成结后直径<5 mm,且线绳固定于枕后,平卧时由于生理弯曲,细小的绳结不会给病人造成明显异物感;胃管线绳一体化固定方法如图2。

1.3 评估指标 (1)非计划拔管:以留置胃管正确位置标准刻度线为准,胃管脱出10 cm以上为非计划拔管;(2)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皮肤出现红、痒、脱屑、水泡、破溃判定为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3)舒 适度评分:采用VAS评价病人舒适状况,0~4分为舒适,5~7分为中度不适,8~10分为极度不适[4]。护士在留置胃管期间应加强巡视及严格交接班,详细记录胃管留置深度及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病人留置胃管后7 d评价舒适度。

2 结果

2.1 2组病人在年龄、性别、诊断、留置胃管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的比较(n=34)

2.2 2组非计划拔管、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舒适度比较 2组病人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非计划拔管、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舒适度比较(n,%,n=34)

3 讨论

吞咽障碍的老年病人常需要长期留置胃管,胃管是肠内营养灌注的必要途径,因此,在保证胃管牢固固定的基础上,更需要保护皮肤黏膜,提高病人的舒适度。我科于2015~2016年对长期留置胃管的老年病人采用线绳加胶布固定的方法,以期降低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但发现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由于鼻翼部油脂及汗腺分泌丰富,胶布容易失去黏性,胃管容易移位、滑脱,不但增加非计划拔管的风险,而且胶布反复粘贴刺激,容易发生接触性皮炎、水泡等皮肤损伤情况,从而增加了病人的痛苦[5]。其次,胃管紧紧压迫鼻腔上部,导致鼻黏膜水肿、溃疡,病人疼痛不适,常常将胃管自行拔出,这也是非计划拔管的重要原因之一[6]。本研究中非计划性拔管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样本量较小有关。临床上为了防止胶布不黏,会反复加贴胶布,增加了护士频繁更换固定胶布及清洁胃管和病人皮肤的胶布痕迹护理工作量[7]。而老年人皮肤由于皮脂腺功能衰退,皮脂分泌减少,导致皮肤干燥、脱屑,胶布反复粘贴更容易造成皮肤损伤和皮肤瘙痒,病人常常出现抓、挠、蹭的现象,加重皮肤损伤。固定鼻部的胶布也因此松懈或脱落,变成线绳单固定,而线绳单固定不能有效固定胃管,如出现咳嗽、打喷嚏等,因胃管自身重力而下滑或不慎拉扯,均可造成非计划拔管的风险,加之护士为防止病人抓挠鼻部,常常给予病人手部约束,给病人及家属带来了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痛苦。因此,改进固定方法正是紧紧围绕病人的需求,提前干预保护皮肤[8]。

基于此原因我科2016~2018年对线绳加胶布双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良,改为胃管线绳一体化固定方法,这种方法不需要胶布粘贴鼻部固定,而是用胶布将线绳与胃管固定在一起,线绳经双耳系于枕后。选用的吸氧管前端软胶管,柔软有弹性,软管空腔,病人侧卧压迫时对皮肤有缓冲减压的作用,避免造成皮肤压力性损伤;去除胶布固定鼻部皮肤,也就避免了黏胶性皮炎的发生,减少了病人的痛苦,也减少了非计划拔管的风险;清洁鼻腔和洗脸不受影响,能满足病人清洁的生理需要,也能显著提高病人舒适度[9]。胃管线绳一体化固定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此方法主要靠线绳固定,一旦线绳固定不牢,就可造成非计划拔管,所以需要护士对鼻饲病人加强巡视,每班查看线绳固定是否牢固。本研究表明,应用线绳加胶布粘贴鼻翼双固定法,因长期反复粘贴鼻翼部,造成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为67.65%,病人舒适度差;而使用胃管线绳一体化固定方法,去除胶布粘贴鼻部,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为0,病人舒适度高。此外,护士只需每周更换1次固定线绳的胶布,保持胶布清洁,减少了工作量,也节约了胶布耗材成本。

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采用胃管线绳一体化固定方法,可减少非计划拔管,避免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发生,增加病人舒适度,维护了老年人的形象与自尊,让老年病人享受到有温度的优质护理服务,同时也减少护士工作量,降低耗材成本,使用安全,取材方便,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黏胶线绳鼻翼
鼻翼退缩的研究进展
造口底盘黏胶祛除喷剂及擦纸改善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临床应用
黏胶无纺布基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
遛“懒懒”
交出去
左右对称
左右对称的画
自制黏胶成就大生意
芦荟汁液的神奇功效
皮下蒂鼻唇沟皮瓣修复鼻翼缺损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