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平滑空间”的建筑与室内空间设计探索研究

2020-08-28 10:19陈丽君金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安徽建筑 2020年8期
关键词:哈迪建筑师共生

陈丽君 (金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如今,格雷格·林恩、彼得·埃森曼、扎哈·哈迪德以及哈迪德的合作伙伴帕特里克·舒马赫、徐卫国、MAD事务所马岩松等国内外先锋建筑师运用德勒兹哲学概念“平滑”思想,在他们的作品中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平滑空间”、“流动性空间”、“连续性空间”等创作空间设计,将理论思维凝聚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直观地诠释了德勒兹思想对于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的隐喻。

1 差异共存,和谐共生

1.1 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建筑与周围景观绿化、湖水等其它自然因素通过整体的、不对立的原则将大空间建筑形态连接为一体,将自然景观渗透其中,越过特定的界限,形成自然的过渡,与自然环境的边界公用交合,具有模糊性,诠释着建筑与自然环境“平滑空间”关系,差异共存,和谐共生。

林恩受德勒兹“平滑”思想的直接影响,设计了三桥之门(图1),其位于曼哈顿地区的林肯隧道口,该项目是港务局公交终点站的大跨度结构。林恩的设计从一系列的力矢量出发,提供了一种方法,将一个不稳定的动态柔性变形和他的设计策略结合。他提取的背景因素,如汽车和公共汽车,行人和车辆,地面和地下的水,土地和其他方式的交通形式,用一系列具有不同重量和速率的几何粒子系统对这些交通状态进行模拟,主建筑与周围环境存在差异,却能在视觉上感受着“平滑”,和谐共生地相容在这个动态场所内。基于差异共存的空间,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形成了自由的、流动性的建筑“平滑空间”。

图1 三桥之门设计过程

笔者实地调研了无锡大剧院建筑,其由8个巨大的屋顶如翅膀般远远伸出墙外并保护着屋顶,如同鸟儿翅膀在天空中自由绽开。整个建筑位于太湖南岸人造岛上,建筑在整体上保持与周围自然环境及建筑和谐相融与共生的空间观念,从主建筑入口,向湖边水中自然平滑延伸,向人群注入多种自由线路,使其可以不受限制地走进剧院之中。

1.2 建筑与建筑和谐共生

2010上海世博会西班牙馆像一个性感舞动“柳条筐”,从设计的过程中,西班牙馆很有建设性,建筑师最基本的设计理念,然后结合功能构思的一些形态碎片,通过模型推敲,把这些碎片整合起来,再让形态舞动扭转,最后加上透光性的花篮肌理,发展新的空间功能,对于当代探索“平滑空间”设计具有重要的实践启发意义。通过编织空间,西班牙馆具有很强的相互作用,建筑和建筑之间达到有序的和谐共生,相互“平滑”。

徐卫国受德勒兹的“平滑”思想的直接影响,提供了非线性建筑形态创造的理论途径。他的作品如钦州交投宾馆设计,设计出水的自然形态和美丽的海豚流型,升华建筑。同时,酒店和写字楼的形象也吸收了当地大量种植的金钱树的形态特征,丰富了建筑形式。设计不应只在简单的形体变化,还需考虑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及形态的弯曲表达,使建筑与人和周围建筑环境差异并存,相互渗透,互相联系。

1.3 建筑各不同的组构空间和谐共生

特拉斯沃尔住宅是一个特色鲜明的房子,结构曲线呈有机形状,建筑的内部空间充满了明显的模糊性、动态张力和流动的感觉,在空间的运动和感觉上形成“人们的流动性和实体性隐喻”。建筑各不同的组构空间差异共存,和谐共生。

上海1933老厂,该建筑是由屠宰场重建。笔者实地调研发现,其“伞柱”、“桥”、“牛道”和许多其他功能的建筑风格结合在一起,相互“平滑”,实现光影和空间的无穷变化。建筑内部空间和谐共生,相互共存。

1.4 建筑与家具陈设和谐共生

韦茨曼旗舰店的设计(图2),在室内与家具陈设设计中选用了大批的“丝带”,围绕着墙壁和天花板上。店内白色的空间飘舞着一条条“丝带”,这些“丝带”都是运用新发明的材料制作而成,它们作为展示、装饰、空间结构等出现在店内的墙壁、镜框边、天花板和地面上,将整个建筑与家具陈设和谐流动地贯穿在一起。

2 突破界限,相互连续与转化

2.1 建筑与自然环境连续与转化

图2 斯图尔特·韦茨曼的旗舰店设计

横滨国际客运码头由著名建筑事务所FOA设计,项目的屋顶如同波浪般在海边蜿蜒起伏,在某种程度上与地形融为一体,成为地景的一部分,弯曲的弧面屋面与各个建筑内部功能设施及空间联系在一起。在码头建筑里,屋顶连接的坡道,流线和空间具有连贯性和流畅性,通用码头建筑根据空间几何形态的变化而“平滑”,码头随着长度方向连续而转化。

哈尔滨文化岛以当地自然文脉为背景,实现人文、艺术与自然的融合。整个建筑群犹如雪山景象,在山水之间伫立,突破自然环境的边界,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平滑”。阿利耶夫文化中心,周边广场与建筑之间形成一个连续而流畅的关系。起伏、分岔、褶皱和弯曲在建筑外部形成,将广场地面转化成为一个整体建筑景观。建筑师实现对于复杂建筑“平滑”的连续控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沟通。

2.2 建筑各不同的组构空间连续与转化

哈迪德的早月餐厅设计,在建筑空间内部,哈迪德塑造了一种虚幻和超现实场景。餐厅内部的造型奇特、可以随意没有方向的移动家具等,使整个设计拥有无意识的、非理性的随意“平滑”特征,突破建筑内部空间的限制,通过非逻辑、非秩序、反常规的元素与平滑混合的方式组成。”哈迪德的银河SOHO,当人们走进建筑内部空间,会欣赏到内部空间的设计也遵循了连续的曲线造型,不断地“平滑”转化,使内外保持一致。这些形象的空间形态设计犹如可以随时移动的“高原”相互连续,互相影响,并形成一种多元化的交融之感。

在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中大空间的流动方向、流动层次,虚实的表现形式等都构成了一体化,呈现出相互交叉渗透的趋势。在建筑形体之间的群集,可以实现多样性的连续与转化的“平滑”,也就是说,空间建筑流动一体化相互融合后具有了一个光滑的、连续性的表面。梅赛德斯·奔驰博物馆从几何形体为出发点,延伸了两条围绕中庭螺旋攀升的坡道衔接,博物馆的结构和内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划分清晰明了的空间层次,此博物馆内部空间运用合理的流线形曲线营造出柔和、多样性“平滑”的空间形态效果。

莱奥纳德玻璃立方体建筑,建筑师将建筑、室内、平面造型和景观建筑融入到“平滑空间”之中。空间内部白色雕塑状结构通过弯曲白色墙体上的洞口延伸出去,将内部的各独立空间再次连接起来。建筑师实验性地将形状“平滑”的弯曲板面交错连接在一起。

综上所述,混合在虚虚实实空间里,也是一种美学,建筑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平滑”空间界定的不确定性、空间的功能多元性、空间感受的含蓄性。对于参观者而言,可以留给他们一个可领悟、体会、选择的弹性空间,使其拥有一种复杂性和趣味性的追求。

2.3 建筑与家具陈设连续与转化

家具陈设在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空间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家具与建筑内部墙壁之间的“平滑”,家具表皮材料与流动性形态构成的“平滑”,都是呈现出类似于非线性建筑、拓扑化的设计外观。如扎哈·哈迪德的画廊设计展,她把画廊的展示作品与画廊空间设计相联系,相互渗透,作品贯穿于室内家具之间的互动交流,给予参观者一种新颖的、创意的视觉感受,形成一种三维的动态空间,“美利坚之门”酒店室内设计(图3)是由许多著名建筑师合作而成的作品,其中罗恩·阿拉德的家具设计犹如游动在空间中的,形成“波浪”般的形态,设计满足所有功能,流动成一张圆形的床,一件舞动身体的座椅……哈迪德则是把室内与走道相连。

图3 “美利坚之门”酒店室内设计

哈迪德设计的香奈儿流动艺术馆,将扭曲起伏的建筑形式将雕塑化的线条和形式逻辑融为一体。有机的弯曲线和流动的几何形组成了动感的空间形态,建筑内部与外部,建筑与家具陈设和谐共生。整个展厅通过她惯用的曲线和曲面将空间中各种界面、结构都融合在一起,分不清墙面、地板和顶面的边界。空间中家具、陈设和各种元素混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突破边界的“平滑”,形成一个连续与转化的“平滑空间”。弯曲的表皮与流动的形态汇流在一起,将整个空间和谐的相互贯穿其中。

3 结语

综上所述,哲学家德勒兹强调的是空间的“流动”的特性,破除空间结构中的等级秩序。他的空间理论在建筑空间创作和学术理论研究里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平滑空间真实地存在当今建筑师们的创作之中,尽管会引起一部分建筑评论家的质疑,但仍有很多建筑大师在设计作品中来体现出这一理论思想,寓理论于实践中。

在审美中,林恩所追求的意义的美,是由意义的逻辑思维唤起的审美感和审美体验。正如当代平滑空间探索上的审美,这种意义不是简单形式上的意义,在构思的时候,林恩不是以某一个具体的形象为模仿的原型,也不是直接塑造形式,他强调个体的存在和生长的意义,这多少受到哲学和技术的影响。优秀的作品一定能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在心灵上获得审美的愉悦。

基于当今热点话题生态环保的绿色建筑设计是当代建筑大师们不容忽视的因素。建筑大师往往是综合其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平滑空间,建筑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平滑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设想创作与探究,与自然环境元素整体地统一在一起,实现连续性的平滑。与周围景观绿化、湖水等其它自然因素通过整体的,不对立的方式将大空间建筑形态连接为一体,将自然景观渗透其中,诠释环境建筑的关系。探索研究当代“平滑空间”的建筑与室内空间设计,使这样的形态方式形成空间互动交流和和谐的氛围,诠释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空间关系。

从本文研究可以看出,选题来源于分析当代建筑及建筑师创作的实践,归纳形成较为完整的建筑“平滑空间”创作理念,本文力图避开空泛的论述,深入探析“平滑空间”为数字化的生活提供的新的内涵,使建筑呈现多元的特征,对于建筑师的实践创作具有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哈迪建筑师共生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在体验中走向共生
结晶之美
猴子建筑师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一个建筑师的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