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08-28 11:37孙沁
西部学刊 2020年13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

摘要:当前,以湘西州浦市镇等四镇为代表,湘西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部门 之间缺乏协调、村民积极性不强、特色产业培育缓慢、资金人才严重匮乏、民族文化保护不足等问题,制约着少数 民族特色村镇的保护与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形成政府主导、村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探索统筹 协调、稳步推进、落实责任的工作机制;打造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文旅融合的产业模式;创新投融资渠道、人才培 养模式和拓展传承宣传方式,落实国家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等全局性发展战略,推动新时代少数民族 特色村镇建设。

关键词:湘西州;少数民族;特色村镇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13-0151-03

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关键时期,将推动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发展与传承作为主要 目标,促进少数民族特色村镇朝着持续和谐方向发展,探 索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举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保护与发展试点正式实施于 2009 年。2014 年,中央民族 工作会议对这一工作进行了重申“:要加强运用独特地理 风貌以及文化特征,加快规划具有民族特色的特色村镇的 建设”。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加快推动 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做好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传承与 保护,成为探索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举措 [1]。

一、湘西州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概况

自 2014 年开始,湖南省连续开展了四届“湖南省最 美少数民族特色村镇”评选活动,湘西自治州泸溪浦市镇、 永顺万坪镇、龙山桂塘镇和洗车河镇(以下简称四镇)分 别获第二届、第三届“湖南省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镇”称 号。这些村镇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与《湖南省少 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的要求相 距甚遠。通过对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民族文化、民生事业、 民族团结五个方面 31 个指标体系进行中期考核,结果并 不乐观,其中:经济发展指标滞后;人民生活指标大部分完 成了中期规划;民族文化指标除了“具有民族元素和特征 的特色民居比例”这一选项,其余均没有达到既定要求; 民生事业指标发展良好;民族团结指标基本达标。

(一)乡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的实施,极大地改变了 村镇的乡村环境和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较以往获得极 大改善,特别是交通条件显著改观,使得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得到提升。一是四镇的道路硬化率达到 85% 以上,通 村公路硬化全面实现,连组村道硬化基本实现,影响群众 出行的断头路问题得到根本改善,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满足特色村寨发展需要。二是特色村寨的危房改造工作 全面完成,村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三是饮水安全工程全 面铺开,四镇的农村居民安全用水达到 90%。四是农网改 造全面完成,为特色产业加工提供动力。农村广播电视、 通讯、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依托稳定电源得以有序铺 开,为民族特色村镇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建同治”工作,大力 对居民的厨房、厕所、猪牛圈、排污设施和组级公路进行 了整治改造,基本改变了过去农户柴草乱放、粪土乱堆、 污水乱倒、家禽乱跑、垃圾乱倒的“五乱”现象。农村清 洁能源得以广泛使用,封山育林成为乡村居民自觉行动。 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预期目标,完成了指标的 80%。

(二)特色民居传统文化保护传承良好

湘西州按照“村落布局符合本民族特点、体现本民 族特色、符合现代文明生活要求、村庄环境优美、村内环 境整洁”的原则,出台了少数民族民居建设指导意见,对 传统特色民居的建筑形式、细部构造、室内外装饰等方面 所蕴含的民族特色文化进行解读和阐释,使传统民居建 筑的民族营造法式和建造技艺得到传承。四镇传统民居 完整保护率、传统民居登记入档率达到考核要求,如:作 为湘西四大古镇之首的浦市镇,保存有省级保护院落 12处,县级保护院落 23 处,历史建筑 174 处,古镇内有  100多座保存完好的古宅院。 湘西州民族文化积淀深厚,源远流长,弥足珍贵,尤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而富集。辰河高腔、踏虎凿花、盘 瓠传说、土家族织锦技艺织锦、土家哭嫁歌、土家舍巴日、 土家摆手舞、土家打溜子都是国家级非物文化遗产。这 些非遗项目在四镇中都有遗存,四镇的民族传统节庆活 动开展率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场所等非遗基础设施完 好率,平均值达到 90% 和 84%。据了解,在浦市镇设立 有踏虎凿花传习所,万坪镇文化站帮助各村组建了龙灯 队、踩龙船队、苏区健身队、晓寨腰鼓队、河西秧歌队、碑 立坪山歌队等文艺队伍,还确定了一些民族文化传承人, 定期开展民族民俗表演活动。

(三)民生事业和民族特色产业长足发展

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领域的精准扶贫全面推进了 特色村镇的民生事业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巩固率在四 镇达到 95%,卫生医疗设施普及率 100%,基本医疗保险 覆盖率全部超过规划的 90%,基本养老服务补贴覆盖率 接近 50%。依托精准扶贫政策,特色村寨建档立卡贫困 家庭子女就读率 100%,贫困户家庭普通高中生免费入 学 100%。特色镇卫生院建设全部达标,与村卫生室构成 医疗服务全覆盖网络。贫困人口参合率 100%,贫困人口 医疗救助报销比例 85% 以上,特困群众大病医疗报销率 100%,农村劳动力得到实用技术技能培训服务的比例完 成了预期的 80%。

根据突出优势、合理规划、把握重点、强调特色的整 体发展规划,湘西州把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与“土家 探源”和“神秘苗乡”两条乡村游精品线路紧密的结合 起来,着力把特色旅游产业这个大“资源”转化为富民 强州的“大产业”。如浦市镇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 达到了 38.6%,被列入湖南大湘西“神秘苗乡”12 条精 品旅游线路重要节点,竹编、蜡染、刺绣等传统手工艺,为 当地民众创业致富带来了新的商机 [2]。

(三)打造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文旅融合的产业模式

因地制宜的含义应包括以下三层意思:一是少数民 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模式和手段不能单一。由于资源 禀赋、区位条件、区域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在保 护、建筑模式上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少数民族特色 村镇保护与发展模式和手段也不能照搬照抄。二是突出 村镇特色。村镇建设中的不同环节,均应该注重体现当 地特色。三是对于不同类型的村镇,要分类指导。如有 的村镇受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远离交通主干线,交通极 为不便,但是这种村镇往往民居保存完整,民族文化氛围 浓郁,民风纯朴,可作为研究基地予以保护。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少数民族村镇的“特色”内 涵,要充分发挥苗族、土家族文化底蕴,加强民族民俗文 化旅游景区建设,创新民俗文化旅游产品,让独特优秀的 文化,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玩。一是以旅载文,形 成显著的经济效益。湘西州要抓住旅游产业发展机遇, 以旅游发展民族特色文化,为广大游客展现更好的民族 文化符号、文化作品,提升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加强民 族文化产业链建设。二是文旅融合,赋予旅游产业的文 化内涵,实现文化与旅游共生共存共荣。“神秘湘西”品 牌,在湘西州旅游发展中占有主导地位,是全州旅游要素 及旅游资源发展的要素。“神秘”是湘西州旅游资源的 共性和底色,也是湘西州品牌形象的图腾与亮点,无论是 旅游线路,还是旅游产品,要突出“神秘湘西”这个主题, 如:“神秘湘西,浦市古镇”“神秘湘西,土司王城”“神秘 湘西、蚩尤故里”等等。

(四)创新投融资渠道、人才培养模式和拓展传承宣 传方式

一是创新投融资渠道。建议省政府设立专项资金, 专项资金按照全省建设 100 个民族特色村镇的整体规划,每个村寨 1000 万元,总额 10 个亿,分年度逐年投入。 除政府专项资金,还应整合政府各个部门的资金,鼓励民 间资本(含外地资本)进入特色村镇建设领域,允许他 们参股经营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民间资本的進入可 促使特色村镇市场进入程度更高,经营模式更加灵活多 样,经营效益更高。

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人才队伍的建设决定民族特 色村镇建设的成功与否。对村支“两委”人员进行系统的 培训,包括旅游管理知识、项目管理、民族文化知识、金融知 识、礼仪等方面;与大专院校合作,委托培养村里的优秀青年;由组织部门选拔优秀大学生村官到民族特色村镇所在 地任职;优先派省、州扶贫建整工作队到民族特色村镇扶贫 建整;有条件的可聘请职业经理从事经营管理。

三是拓展传承宣传方式。除了传习所,还要把学校 教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阵地,在中 小学乡土教材中,引入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在音 乐课堂中,为学生讲授民歌、民乐的相关内容;在美术课 堂中,引入剪纸、手工技艺等内容教学 [5]。不仅要靠主流 媒体宣传,而且要利用互联网优势在自媒体进行大力推 介,如微信平台、微博平台、手机 APP 等,尤其是旅游部 门向各旅游社推介特色村镇,编制少数民族特色村镇旅游 线路图;各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制作精美宣传小册子,向社 会宣传,更要在交通要道、城镇制作标识牌、宣传牌、路牌。

参考文献:

[1] 李智 . 积极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探索民族地区乡村 振兴新路子 [J]. 民族大家庭 ,2018(10).

[2] 晓凯 . 做好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加快推进民族地区同步 小康创建 [N]. 贵州民族报 ,2015-11-25.

[3] 段超 . 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思考 [J]. 中南民族 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9).

[4] 孙沁 . 湘西州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实践与思考 [J].新西部 ,2018(5).

[5] 孙沁 , 谭和平 , 夏晓莉 . 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 究——以湘西自治州为样本 [J]. 民族论坛 ,2013(3).

作者简介:孙沁(1977—),女,土家族,湖南新化人,中共 湘西州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少数民族经 济、文化。

(责任编辑:王宝林)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论少数民族环境权保护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医用于治疗痢疾的黔产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道: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