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国两会热点

2020-08-28 11:23宗平
老友 2020年7期
关键词:民法典民生总书记

宗平

今年全国两会,许多重要议程备受关注。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民法典草案的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草案的说明、“两高”工作报告等,都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热烈讨论。

总书记的“两会时间”

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会时间”备受关注。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5天内4次深入人大、政协团组,面对面听取代表委员发言,对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应对当前的风险和挑战、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等方面作出重要指示。

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

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民营企业成长在中国希望的田野上”“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既鼓舞人心又引人深思。

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湖北代表团的审议,他说:“经历了这场磨难的湖北、武汉一定能够浴火重生,创造新时代更加辉煌的业绩。”他强调,要坚持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法律法规,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着力从体制机制层面理顺关系、强化责任。

5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全军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扎实推进军队各项工作,坚决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2020年目标任务,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

政府工作报告含金量高

虽然篇幅精简,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经济发展、就业保障、改革举措等一系列热点议题都得到了全面阐述。其中,“就业”一词多次出现,成为热词。在具体政策上,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有评论指出,顺势而上、补齐短板,相信我们的就业形势会越来越好。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为了缓解疫情对企业的冲击,政府决定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一律延缓至明年等。基层人士表示,这些举措为企业送去了及时雨。减税降费,支持企业发展,体现了政府为民、为经济做实事。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这一变化引起会内会外广泛关注。人们发现,尽管没有设定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今年仍有许多硬指标必须达到,仍有不少硬任务必须完成,仍有完成各项工作的硬时限。在公共卫生医疗、生态环境建设、促消费等多个民生领域,政府都将采取进一步举措,让人民生活有保障、有信心。

今年,“民法典”一词更多地走进了人们的视线。基层群众表示,这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可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完备的民事法治保障。

人民日报新媒体推出的3D动画大片《当哪吒遇上民法典》《热剧主角“现身说法”:民法典将这样改变我们的生活》等融媒体产品,以轻松的形式,对民法典进行了科普,寓教于乐,成为刷屏之作。就民法典对于人肉搜索行为的限制,网友“关耳青争哟”表示支持:“网络时代个人信息非常重要,应该立法规范。”网友“鱼丸粗面呐”对民法典中明确宠物损害责任的条款表示支持,他说:“饲养动物要承担责任,虐待动物同样要承担法律责任。”民法典关于见义勇为免责的相关规定也获得了许多网友点赞,网友“情感戏剧”表示:“不能让做好事的人寒心。”

这次全国人大会议作出了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就此制定了专门的法律。这表明“一国两制”始终是国家的基本国策,中央政府始终强调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支持特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这是一贯的。全国人大通过的有关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定,是为了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

以“六保”积极应对疫情影响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可以说是史上罕见。最近不少主要国际组织都预测,今年全球經济增长是负3%,甚至更多。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不可能置身事外。所以今年没有确定GDP增长的量化指标,这也是实事求是的。但是政府确定了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等“六保”的目标任务,这和经济增长有直接关系。经济增长不是不重要,政府这样做实际上也是让人民群众对经济增长有更直接的感受,使经济增长有更高的质量。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和基础。统算一下,如果实现了“六保”,特别是前“三保”,今年就会实现中国经济正增长,推动中国经济稳定前行。

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时候,政府出台了一些政策,但是当时复工复产还在推进中,复业复市受阻,一些政策不可能完全落地,很多人都待在家里。正是根据前期的经验和对当前形势的判断,政府工作报告中推出规模性政策举措,应该说是有力度的。

过去说不搞“大水漫灌”,现在还是这样,但是特殊时期要有特殊政策,这叫作“放水养鱼”。没有足够的水,鱼是活不了的。但是如果泛滥了,就会形成泡沫,就会有人从中套利,鱼也养不成,还会有人浑水摸鱼。所以采取措施要有针对性,也就是说要摸准脉、下准药。钱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都要走新路。

这次规模性政策筹措的资金分两大块:一块是新增财政赤字和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共两万亿元。还有另外更大的一块,就是减免社保费,有的国家叫工薪税,并动用失业保险结存,推动国有商业银行让利、自然垄断性企业降价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这一块加起来大概是前一块的两倍。政府是要将这些资金用于保就业、保民生和保市场主体,支撑居民的收入。这些资金和现在全部居民收入40多万亿元的总盘子相比,比例达两位数。

更重要的是钱往哪里去?政府这次为企业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的规模性政策,主要是用来稳就业、保民生,使居民有消费能力,这有利于促消费、拉动市场,可以说是一条市场化改革的路子。

钱是可以生钱的,用之于民的钱可以创造新的财富,涵养税源,使财政可持续。目前一定要稳住经济,使之稳定前行,但也要避免起重脚,扬起尘土迷了后人的路。如果经济方面或其他方面再出现大的变化,政府还留有政策空间,不管是财政、金融、社保都有政策储备,可以及时出台新的政策,而且不会犹豫。保持中国经济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脱贫攻坚进入决胜阶段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但是受疫情影响,很多家庭收入都有所下降,甚至一些人还面临着返贫。在这种情况下今年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顺利完成,令世人关注。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是3万元人民幣,但是有6亿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们平均每个月的收入也就 1000元左右,1000元在一个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难,现在又碰到疫情。疫情过后,民生为要。怎么样保障困难群众和受疫情影响的新的困难群众的基本民生,应该把这项工作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政府采取的纾困政策,有相当一部分就是用于保障基本民生的。

今年要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按原本的账还有500多万贫困人口,受这次疫情冲击,可能会有一些人返贫,脱贫的任务更重了。政府会多措并举,特别是要采取措施把脱贫的底线兜住,这就有把握完成今年决胜脱贫攻坚的任务。

各级政府都要以人民利益为上,以万家疾苦为重。每出一策,都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千家万户、有利于民生。今年在应对疫情冲击过程中,要特别认真细致地考虑把各方面困难人群保障起来,扩大低保和失业保障的范围。现在低保、失业保障、特困救助等人员大概一年6000万人左右,预计今年人数会增加较多。保障和救助资金是足够的,把他们保障住是有能力的,一定要把账算细,把钱用到刀刃上,使民生得到切实保障。

实干为要,行胜于言。现在的社保基金结存和储备足以保证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但工作不能出任何纰漏。在这个事上出纰漏,就会让人们对未来丧失信心。要统筹把各项保障落实到位,这也会有力支撑民心安定,推动经济发展。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方面的工作不是一件事,而是多件事,都要做好、做到位。相信中国人民的生活会更好。

盛会落幕,征程再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中国人民向着决战决胜的宏伟目标,攻坚克难,砥砺奋进!

责编/花语

猜你喜欢
民法典民生总书记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时局图
民法典与“小明”的故事
民法典,护航美好生活
民法典如何影响你的生活?
聚焦民法典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上海民生轮船有限公司船期表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2016年我国民生发展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