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范网络诈骗

2020-08-28 22:21
中国防伪报道 2020年5期
关键词:诈骗网络安全

避免“中毒”需提高自身免疫力

网络安全大到国家,小到个人,关系到个体和集体的隐私信息和人身权利。

网络素养对未来信息化建设、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网民网络素养能力不足现象突出,“网络诈骗”“不良借贷、网贷”事件频发,分辨能力不强、安全意识淡薄、对网络认识存在偏差及缺乏自我约束等。因此,切实提高网络素养,迫在眉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

大家身处的社会环境有不法分子存在,预防、解决互联网安全问题,就要学习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提高自身免疫力,洁身自好,做到“四个不”:不沾光,不捡漏,不占便宜,不蹭油。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保持和谐美丽平安的社会环境。

不要过分相信虚拟世界

互联网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繁荣进步。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面临的网络安全形势日趋严峻,网络诈骗应运而生,诈骗嫌疑人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层出不穷,花样翻新,陷阱众多,防不胜防。其中,“杀猪盘”诈骗方式更为隐蔽,受害群眾更多,不得不引起重视。

诈骗犯罪中犯罪嫌疑人触犯法律固然受到制裁和惩罚,他们精心设置圈套,实施诈骗活动,必须严惩。受害人不但钱财受到损失,精神也受到伤害,受骗行为也值得反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网恋”听起来很浪漫,却也暗藏着许多风险,你以为手机另一端的是美丽仙子,但现实中却可能是“杀猪盘”在骗你钱财的猥琐男。

公安机关提醒广大群众,切实增强识骗防骗意识,网络交友过程中不要轻易透漏身份信息,包括家庭住址、银行卡账号密码、家庭经济情况等。若是与对方刚认识不久就涉及到钱财,对方可能会以亲属得病,创业需要资金等各种理由索要钱财,此时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要被对方的花言巧语和温柔体贴冲昏了头脑,谨防上当受骗。

此外,对陌生人多一些防备心理,网络照片不要轻易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贪图美色和利益,赚钱应该脚踏实地。和钱有关的事情多留一个心眼儿,特别是和没见面的人,肯拿出大量时间在网络里嘘寒问暖,却总是找借口不与你见面的,基本上是骗子。一味引导你做某件事,这个时候必须要警惕,引导玩彩票、投资、理财之类,先给你尝甜头再引导你继续的,一定是骗子无疑。

改善网络法制环境

针对网络方面的法律建设,我国起步较晚,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针对网络诈骗方面的法律不够健全,导致很多受害者被骗案件由于缺乏立法依据无法准确立案。因此,我国今后要不断的完善治理网络犯罪相关的法律法规,紧跟新型网络诈骗犯罪的手段与时俱进。

相关部门联合执法

公安、司法机关加强与工商、通讯、银行金融机构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完善联动机制,严厉打击制售、贩卖身份证、银行卡、虚拟电话号码、盗用他人身份信息等违法犯罪活动,形成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合力,促使电信网络交易更加规范有序,保障广大网友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加网络监管

加强对网络运营公司、网店的监督管理,健全网络运营公司、网店建站的资质认证和准入制度,及时辨别、清理虚假网站和钓鱼网站。并且通过“网络警察”在网上进行之前巡逻,加强对互联网的治安管理,对于违法行为加大惩处力度,从而提高网络安全。并且对网络从业人员要严格审查和考核。对于软件的购置等要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

加大宣传 提高人民防范意识

现如今网络诈骗案件层出不穷,手段也越发新颖,因此提高人民群众的防范意识尤为重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的警惕,可以通过电视、互联网以及报纸杂志等各种方式来揭露各种骗局,使得人民群众识别诈骗行为的能力不断提升。在宣传过程中,首先应该注意的是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不能贪图小便宜而吃大亏;其次,在使用网络交易时一定要分析对方的情况,不要盲目冲动进行交易。如果交易对象没有问题,要选择安全可靠的交易方式,确保交易的安全;最后,保护好自己的各种有效证件及资料的真实性,尤其是身份证不要外借,一旦丢失及时挂失,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增强公民对个人信息的自我防护意识

妥善保管个人信息,发现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线索主动向公安机关举报。如何才能避免信息泄露,要注意加强防范以下9种情况:

谨慎点击通过手机短信、即时通讯工具发送的链接。网络购物仔细验看登陆网址,审慎点击从即时通讯工具上发送的支付链接。含有链接的短信莫点击,或者可以通过电脑输入网址查看。

不运行不熟悉的可执行文件,尤其是一些游戏或游戏插件。

各类账单,不随地丢弃、及时涂抹、销毁。妥善处置快递单、车票、购物小票等单据,快递单号要撕掉,收件人姓名及手机号要涂掉;实名车票要撕毁有名字、身份证号、二维码的地方。

身份证复印件需写明用途。银行、通信营业厅、考试报名、参加培训班等留存的身份证复印件需在身份信息区域注明用途。

网上投递求职简历只提供必要信息。

不在微博、群聊中透露个人信息。

慎在微信等即时聊天工具中晒照片。

慎重参加网上调查活动(网络调查问卷、购物抽奖、申请免费邮寄、申请会员卡等)。

谨慎连接免费公共wifi。

务必从正规渠道购买防疫用品

购买防疫用品或药物以及爱心捐赠时,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不要点击陌生号码发来的网站,遇到退改签信息,需与官方核实确认。

国家对新型冠状病毒治疗实行免费医疗,涉及转账等事项务必保持谨慎,多方核实后再做决定。有就诊需要的患者切勿“病急乱投医”,同时建议教育工作者加强相关互联网群组管理,提防不法分子混入行骗。

当前各地警方正针对此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大打击力度。北京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警方将依法严厉打击涉疫情防护物资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将制售假冒伪劣防护物资、非法经营、以售卖口罩等防护物资为名实施诈骗等涉疫情犯罪作为打击重点,对违法犯罪活动及时发现、坚决打击,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诈骗网络安全
邯郸市档案馆积极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教育
春节前夕小心“实名诈骗”
全国多地联动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启动
诈骗
新量子通信线路保障网络安全
警惕电信诈骗
数据
全省教育行业网络安全培训班在武汉举办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还看新法
注意防范电信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