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细微处的“课程思政”元素研究

2020-08-31 01:33张惠芹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俄语教学课程思政

张惠芹

摘 要:“课程思政”的价值在于充分发掘每一门课程潜在的思想教育元素,在教授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渗透育人的功能。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俄语教学为例,深入挖掘外语教学细微处的德育元素。

关键词:课程思政;俄语教学;德育元素;文化主体;价值观引领

“课程思政”这一概念诠释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启迪人们智慧、培育家国情怀、培养社会正义感和责任感等价值范式的思政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指出,高等外语教育是国家对外开放的“桥梁”和“纽带”。高等外语教育关系到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关系到中国同世界各国的交流互鉴,更关系到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建设。外语学科应该坚持“三全育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与外语专业课程教学相融合,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文化自信,并能通过国际话语用中国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教师积极落实“课程思政”理念,通过融合外语知识的传授与价值观引领,达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道德规范“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学生,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外语专业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及“课程思政”研究现状

1.外语专业以研究外国语言文学文化为核心,学科本身孕育于外国的学术土壤中,需要学习和借鉴外国的学术思想、理论工具和成果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表现形式,是不同文化、文明之间差异的集中体现。外语教学是以文明交流为导向的教学,承担着加强我国与语言对象国文明交流、互鉴的重任,学习外语是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学到纯正的语言,外语教材中较多使用原文材料,因此师生接触他国文化多于接触本民族的文化。结果是谈及语言对象国的事情,学生能侃侃而谈,但是让他们用外语讲述中国的事情,他们就显得力不从心,更不用说参与文化对话。外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削弱了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因此,外语教学要做到让学生在接受外国文化的过程中,保持在文化、精神生活方面不受外来文化的干扰、控制或同化,保持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保障我国文化的安全性。所以,在外语教育中奉行“课程思政”的基本理念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助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外语人才,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育人任务。

2.外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研究现状

在外语教学中,不同语种都开展了“课程思政”的研究。英语教师走在前列,他们探讨了向“课程思政”拓展的可行性研究以及落实的具体途径,如通过在各种课程或教材、学习资料的选择、学生课上课下作业的安排中引入德育元素,引領学生用外语学习中国哲学、宗教、民俗、地理、时政文献等,以达到在提高学生英语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及爱国情怀;日语和俄语教师也通过阅读材料的选择,努力实现思政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就外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落实的效果看,仍有很大提升和改进的空间,需要更多的政策性指导和知名学者在研究方面的引领。2020年4月25日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号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国家至上、人民为先、育人为本,培养具备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沟通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复合型外语人才。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欧洲学院俄语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外语教学细微处落实“课程思政”理念,做到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

“课程思政”在外语教学细微处的实施路径

外语课的实施者是教师和学生,落实“课程思政”的着力点是教学内容,外语教学“课程思政”的落实首先从师生开始。

1.发挥师生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作用

师生是落实“课程思政”的主体。为此,一方面,要增强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让外语教师明确“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区别,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并积极参与其中,发挥其专业特长对学生引导上的潜在影响魅力。另外,还要充分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做好传帮带,想方设法吸引教师,尤其是让青年教师参与到“课程思政”建设中,强化他们的育人意识,提升他们的育人能力,让外语课程既体现专业水准,又有思想内涵和价值体现。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主体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始终牢记自己的中国身份,明确自己所代表的是中国文化,同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发挥教学内容的价值观引领作用

教学内容是教与学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在外语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们要有意识地将中西方文化结合,批判性地运用原文材料。

一是进行中西文化的对比,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在带领学生学习原文材料的同时,加入有关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等方面的教学内容,或是在课后习题中增加中西方文化对比的讨论题、辩论题等,如在学习“节日”这一主题时,可以挖掘的德育元素是“民族文化认同”,即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热爱、认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表达法,能够正确说出与俄罗斯节日相关的国情文化内容,而且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加深对我国的节庆文化及其中所包蕴的传统价值观的了解,用学到的语言知识完成与中国节日相关的话题表述和交际任务,同时也可以避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外语教学中出现“失语”现象,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是了解外国人看中国文化的视角,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始终以“学习外语、传播中国文化”为己任,编写出以“外语为工具,旅游为载体,文化为灵魂”的《北京俄语导游》《俄语导游教程》《俄语导游口译教程》等书。此外,学校编写的《俄罗斯人眼中的中国文化》一书,内容选自俄罗斯报刊杂志,主题完全围绕中国展开,该书视角独特、内容新颖,是介绍俄罗斯人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许多阅读材料本身就带有非常明显的文化对话性,其中的德育元素是爱国、文明、平等、友善,在培养学生文化主体意识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从中可以发现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误读现象,产生对话意识,锻炼思辨能力,最终提高国情研判能力和对中国文化的守护意识。

三是从更细微处着手,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外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还可以从更细微处着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外语教学的每一个具体的环节。例如:关于“职业选择”主题中的德育元素是爱岗、敬业、奉献,即让学生知道职业的选择要和国家的需要相结合,当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在学习该主题的过程中,正逢全国人民抗击新冠疫情,医务人员不顾个人安危、驰援武汉的精神是非常好的教学素材。因此,课堂中,教师和学生讨论了两名“90后”医生情侣共同作为志愿者奋战在抗疫一线,舍小家顾大家的牺牲精神;医生和患者在方舱医院跳广场舞,反映了中国人不惧艰难、乐观豁达的品质;在很多志愿者、快递员、社区工作人员和普通老百姓身上体现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大无畏的担当奉献的品质。课程最后,学生们普遍意识到,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他们为此而自豪并将以医护人员为榜样,做对国家有用的人。

在课堂内外活动设计中的价值观引领

外语教学课上、课下活动的设计也可以发挥对学生价值观引领的作用。

1.通过课前值日生小报告,培养学生广博的知识面和关心国家的意识

每次上课前我们都会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准备值日生报告,在学生还没有达到用外语表达的时候,请他们先用汉语讲述,大学一年级下学期以后开始试着用俄语作值日报告。学生的报告选题广泛,从国内到国外,从政治、经济到文学、艺术。学生们交流苏联解体的原因,讨论世界和平的问题以及青年人对国家的认同。通过课前五分钟的值日生报告,开阔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关心时事、关注国家大事的爱国情怀。

2.开展小组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缺乏合作和团队意识的培养。因此,我们通过课上互动、组织小组对话、角色扮演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互帮互助。例如:在学习完“医院和健康”的主题后,教师根据学生不同能力,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协作,把独白性的课文改编成课本剧,然后拍摄并用外语交流。这样在团队合作中发挥了每一个人的长处和潜能,学生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也提升了他們与人合作的能力,建立起良好的相互支持系统,培养了团队精神。

3.课外活动发挥学习语言和价值观引领双重作用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课程思政”的目的,安排灵活多样、健康有趣的课外活动,如通过让学生演出俄语小话剧“字母Я”(Буква я)。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俄语中的字母构成;另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就像一个单独的字母,其本身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在合作中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学校还积极寻找校外资源助力“课程思政”建设,如邀请前辈讲述学习俄语的经历,用浓浓的爱国情激发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前辈的学术成长经历,为学生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这些讲座、交流贴近学生需求,让学生找到他们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

总之,外语专业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通过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理念教育学生;师生共同努力,合理补充修正课程内容,课上课下有机配合,在无形中有效地将思政教育的内容融入到外语教学当中,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思政水平;帮助学生辩证或批判性地看待西方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引导学生继承、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认同和情感认同,切实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与爱国主义情怀,在外语教学中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理念。

参考文献:

[1]陈丽霞.高校英语专业课程的思政价值内涵与实现路径—以《综合英语》课程改革为例[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1(3):104-107.

[2]杜刚跃,孙瑞娟.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有效策略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4):122-126.

[3]孔标.“大思政”格局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落实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39(3):179-182.

[4]何红娟.“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3(5):60-64.

[5]宁琦.中国俄语教育70年回顾与展望[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7(5):76-88.

[6]王子涵.高校专业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索[J].现代交际,2019(15):181-182.

[7]吴岩.新使命 大格局 新文科 大外语[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19,2(2):3-7.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翟 迪]

猜你喜欢
俄语教学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情境教学法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情境教学法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中俄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俄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对高职院校俄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浅探我国俄语教学的现状及其改革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