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快推进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0-08-31 01:33徐洪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政治建设

徐洪

摘 要:新时代高校必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党对学校全面领导不动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牢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为加快推进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正确思想根基、必要人才支撑和良好政治生态。

关键词:政治建设;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

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实现由规模化发展到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高校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任务。

1.坚持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明确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属性。当前,在各类思潮涌动的大学校园里,我们在广泛汲取各种思想文化之众长中,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義意识形态的指导,因为高校的社会主义性质是根本,只有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才能确保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不会出现丝毫偏差。

2.坚持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战略,突出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内涵。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部署的大背景下,依法治校是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要求,具体目标为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完整而科学的制度体系,确保在大学内部能够依法、依规管理各项事务,从而解决好高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现实矛盾和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在于坚定不移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重要任务是以依法治校为实现途径,使党的全面领导形成长效机制,从而更好地践行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

党的政治建设是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

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直接关系到办学方向,直接影响着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更事关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能否顺利推进。

1.党的政治建设是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引领。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只有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属性深深植根于师生的灵魂深处,才能不断汲取保障学校事业改革发展的思想源泉。坚定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战略,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高校党委在推进大学治理体系进程中的统领作用,始终保持并不断增强党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中的政治领导力和思想引领力,构成了推动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力量。

2.党的政治建设是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遵循。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各项事业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要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就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因此,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必须要与党的政治建设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学校各级党组织在办学治校中的领导作用,不断推进各项教育管理制度日益完善,从而实现教育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进一步把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高效管理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3.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为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发展方向。稳步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在于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办学治校的全过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抓住“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认真研究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新形势,着力提升高校顶层规划能力和大学治理水平,推动学校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党建引领与推进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系统性、协同性,切实把讲政治的要求落实到学校建设管理的各方面、各环节。

当前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存在不足之处

目前,在高校如何更好地发挥党的领导、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1.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具体实践还存在薄弱环节。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党对高校领导的根本制度,更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保证。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高校普遍修订了学校党委全体委员会会议、学校党委常务委员会会议等议事规则,不断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但在破解阻碍学校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环节时,党的基层建设和工作在推进治理体系上,在如何统一思想,形成党政工作合力方面还有不足,健全制度执行和监督机制还不到位。

2.坚持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构建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还存在短板。大学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必然是按照某种契约建立起来的,而大学章程就相当于契约文本,在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具有核心地位。早在1992年,教育部印发《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我国的大学章程建设正式启动,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目前所有公立高校均已完成大学章程的制定。在“双一流”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下,各高校的办学定位更加精准、学科特色更加明确。然而,现行的大学章程未能根据高校改革发展的不同阶段及时进行更新完善,使大学章程在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发挥不显著,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

3.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健全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还存在弱项。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广泛汇聚师生的信心和力量,是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要求,高校党委始终筑牢意识形态工作主阵地,把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但一些领导干部对校园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性、隐蔽性和严峻性的认识还不够到位,特别是对“怎样培养人”的研究与思考还不够深入,深入落实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不够开阔。工作机制上缺乏行之有效的分类教育与引导,对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创新力度不够、举措不多,导致推进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内在动力不足。

猜你喜欢
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政治建设
中国协商民主政治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高度契合
新加坡法治反腐的实践经验及启示
大数据视角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探究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现状研究及对策初探
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精神”
政府网站建设及在提升治理能力中的作用分析
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践途径
当代社会政治思潮对中国的影响
从政治合法性看党的群众路线 教育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