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城镇化与产业集群互动模式研究

2020-08-31 14:57程文亮
中国经贸导刊 2020年20期
关键词:互动模式产业集群

程文亮

摘 要: 目前小城镇城镇化与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着良性互动较差,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缺乏特色产业,以及对周边辐射有限等问题。小城镇城镇化与产业集群存在着基于聚集-扩散理论、比较成本理论以及基于区位优势理论的互动机制。同时,两者具有以专业市场为对接平台、基于农业主导、基于工业发展为主导以及以交通枢纽为载体等多种互动模式。

关键词: 小城镇城镇化 产业集群 互动模式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城镇产业与城镇化程度不相符、城镇化质量不高,互动效率比较差等一系列问题。随着国家对小城镇建设与乡村战略的日益重视,小城镇城镇化与产业集群逐渐成为重点关注与研究的内容。

Myrada认为循环累积是城镇化显著的特征,城镇化发展的程度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的发展。王慧英认为,发展产业集群是小城鎮城镇化的必然选择。李杰义通过对浙江三个小城镇的研究,揭示了小城镇城镇化与产业集群的互动发展机制,认为两者是统一区域内的共存实体,两者的互动关系是工业化与城镇化的空间表现。

一、小城镇城镇化与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问题

通过对2013年和2018年末的数据比较可以看到,建制镇建成区面积分别是369 0万公顷、397 0万公顷,镇均面积分别是211公顷、219公顷,人口密度分别是4947人/平方公里、4902人/平方公里。可见小城镇的城区规模扩大明显,而相对于城区规模的扩大,人口增长缓慢,人口密度下降明显,小城镇人口有缓慢稀疏的趋势。

同时中国建制镇统计资料显示,我国10万人、20万人、30万人以上的人口大镇、经济强镇的数量增长明显。这也同时也说明,小城镇对人口吸收的不平衡现象明显。一方面,经济一般的小城镇城镇化进程较慢、经济增长缓慢;另一方面,经济强镇城镇化向中心效应明显,对人口与经济的聚集能力较强,越来越多的镇在人口规模、经济总量上具备建成城市的标准。整体上来说,目前小城镇城镇化与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着如下问题。

第一,多数小城镇地方特色不明显,未与区域产业集群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小城镇的地方特色是小城镇的独特魅力所在。小城镇的产业集聚,一方面受小城镇的传统历史文化、传统产业与资源禀赋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小城镇的城市经济结构与社会关系网络、产业政策影响。但是在实践中,很多小城镇忽略了自己与周边大中小城市之间的依存关系,造成区域中定位出现偏差。很多小城镇的资源禀赋具有较高的雷同,小镇的建设风格也比较类似,公共服务缺少特色,对产业聚集能力不强,城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互动不明显。

第二,小城镇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缺乏特色产业。一方面小城镇的产业结构较多地模仿本地区的大中型城市,与本地城市产业结构雷同;另一方面,所在区域不同的小城镇之间产业结构也趋同明显。小城镇产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较低。同时,第一产业普遍占比较大,第二产业资本密集型投资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缓慢,服务业落后于工业发展,对人口的城镇化促进不理想。

第三,与本地农村经济联系不够紧密,辐射与带动农村经济有限。随着全国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小城镇的产业发展逐渐脱离第一产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小城镇在招商引资中盲目追求工业化,化工、设备制造等与农村第一产业关系不大的项目占比较高,而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农副产品加工、农资农化等项目不多,从而削弱了小城镇对农村经济社会的辐射与带动作用。

第四,小城镇资金投入不足,经济发展缓慢。从全国范围来说,城镇化的中心一直倾向于大中城市,对小城镇关注不够,资源投入有限。虽然这些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很快,但小城镇并没有充分享受国家经济增长带来的红利,这当中存在观念和体制两个方面的问题。根据2016年《城乡建设统计年鉴》,2013年与2016年的村镇建设总投资分别是16235亿元、15908亿元,其中对建制镇建成区的投资分别为7148亿元、6825亿元。可以发现对小城镇的建设投资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有所减少。

第五,小城镇对农村人口城镇化转移方向吸引力有限。首先,小城镇产业发展较差,缺乏有成长性的产业,优质就业岗位不足,吸纳就业能力有限;其次,小城镇建设资金不足,公共基础设施与城镇规划布局落后,对农民吸引力不够;最后,小城镇经济基础薄弱,第三产业容易过度竞争,市场机会有限。

二、小城镇城镇化与产业集群发展的互动机制

第一,基于聚集-扩散理论的小城镇城镇化与产业集群发展的互动机制。一方面,聚集是小城镇产生与发展的原动力,聚集使城镇化的要素集中,进而产生聚集-扩散效应;另一方面。产业在一定程度的聚集又会产生聚集经济效应,从而提高了小城镇的比较优势,吸引更多的生产要素流入。此外,小城镇通过对周边地区和农村产生扩散效应和辐射,带动城镇周边地区与农村的发展。例如河南省镇平县最初的玉加工产业主要在石佛寺镇聚集,随着规模的增强,扩散效应也逐渐增强,从而带动周边的几个镇自发形成各种玉产业聚集区,推动了城镇化的发展。

第二,基于比较成本理论的小城镇与区域经济互动机制。对于小城镇来说,比较成本优势来自产业构成、产业要素、竞争态势三个方面。基于比较成本优势,产业会自发地从成本较高的地区向较低的地区流动,从而带来产业聚集。这些成本包括资源禀赋、区位、社会文化、基础设施与产业集群发展程度等。对于人口与企业而言,一方面,人口城镇化与产业聚集的过程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人口和企业向目标地区聚集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各种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金等向成本更低的具有比较成本优势的地区聚集的过程。当厂商进行选择的时候,通常会考虑各种因素,但最终的目的就是实现厂商利益最大化,当一个比较利益较高的城镇能够给企业带来相对较高的额外价值时,企业就会自发进入该地区。同时,越来越多的主体基于趋利也会进入该地区,这样就产生了聚集,促进了小城镇的城镇化发展。

第三,基于区位优势理论的小城镇与区域经济互动机制。小城镇的区位既可以是历史与客观的选择结果,也可以是小城镇的主观选择。一方面,在小城镇的历史发展中,不同时代、不同时期对小城镇发展的利益期望是不同的,经过长期历史的选择与变迁,小城镇形成了目前的客观区位;另一方面,小城镇也可以本着因地制宜,和周边区位协同优化的基础上主动选择或改变自己的区位。在不同的区位结构中,小城镇的建设发展与产业聚集发展具有不同的互动形态。

三、小城镇城镇化与产业集群发展的互动模式

所谓互动模式,是指小城镇基于不同资源禀赋、地理区位与政治经济特点的差异,使小城镇建设与产业集群发展互动过程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或特点。许多学者如郑小碧(2012)、陆根尧(2012)等通过实证对产业集群与城市化的互动模式进行了研究。

第一,以专业市场为对接平台的互动模式。专业市场一般是指在一个特定领域中,空间高度集聚、产品类型丰富、完善配套服务、形成以某个产业的大类产品为依托,以相关服务、产品、企业以及专业化服务机构等为配套,并在这个产品以及其边缘产品体系中具有很强竞争水平的产品或产业发展、流通载体。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城镇化共同发展,互动性非常好。迈克尔 波特认为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市场是一个决定因素。专业市场作为产业集群的主体市场,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由镇平县石佛寺镇玉器市场的发展来看,以玉器专业市场为对接平台,形成了以专业市场主导型的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模式。首先,较长的玉器产业链是以石佛寺玉器批发市场为存在前提,用较长的时间逐渐聚集的。这既得益于历史的传统手工业继承,也得益于后天政策上对产业聚集的有计划推进。其次,整个聚集的过程伴随着产业功能的优化、产业纵向的延伸与横向的加强,同时也是劳动力的非农化与城镇化的聚集。最后,以玉器市场为平台,形成了整个产业功能优化、社会功能完备、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推进。

第二,基于农业主导的互动模式。这种模式应该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目前多数普通小镇的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的种植或畜牧业养殖,通过农业与低层次工业协调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对广大农业占主导的小城镇来说,这种模式资金与技术门槛较低,往往在农村“能人”成功示范下,容易快速成片发展,所以为广大没有工业产业资源的小城镇所推崇。

作为中国的农业与人口大市南阳市,下属多数小城镇采取这种模式发展,其中也产生了一些有影响的小城镇。如新野县的歪子镇,基于特色农业种植与黄牛和家禽养殖、屠宰、加工与小城镇建设产生良性互动。再如西峡县黄龙镇,基于猕猴桃的种植、观光与加工产生了产业聚集的规模效应。这些小城镇一方面通过对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带来了小城镇的产业规模聚集;另外一方面也实现了农业人口的转移,通过农业产业发展推动农村小城镇的城镇化建设步伐。

第三,以工业发展为主导的互动模式。以发展工业为主导的互动模式主要由位于东部沿海、临近大城市或有传统工业产业优势的小城镇采用。在这种模式下,位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小城镇通过大力推动工业企业发展,给地方带来大量税收,同时吸引周边农村甚至外地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了小城镇人口密度,带动周边的交通、餐饮、娱乐与培训教育等第三产业发展,推动城镇化发展的速度与质量提高。

根据小城镇产业规模,一般会分布一个或多个产业聚集区,这些产业聚集区有多种类型,比如高效农业区、创新园区、加工贸易区、创意园区等。产业集聚区作为功能区主要以经济功能为主,有着非常明显的产业聚集特点,合理搭配产业结构,充分安置各个层次人员就业,不断加强特色产业的主导地位,使产业和小城镇同步发展。产业集聚区的基本内涵主要是“四集一转”,即企业(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第四,以交通枢纽为载体的互动模式。在我国历史上,存在众多基于交通枢纽位置形成的商贸小城镇,例如博望镇、赊店镇等。这些小城镇要么处于水路要道,要么为重要驿站所在,成为方圆数十公里内的商业重镇。现代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受益于交通枢纽的布局,特别是全国性或大区域性的交通枢纽布局对城镇化与城市产业的推进更是至关重要。那些位于交通枢纽的小城镇充分利用交通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业、运输业、餐饮娱乐等行业,进而推动其他产业发展。

一个小城镇的交通枢纽一般辐射所在小城镇或者周围多个小城镇,是这些地区的中心。如何发挥其在城镇化过程中的支撑于引导作用,需要从城镇和产业两个层面上推进,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交通枢纽的规划体系。在规划过程中要把视野超出交通功能,立足于服务整个小城镇的经济、社会、城镇建设等综合功能。应统筹考虑站场之间、站场与产业空间、站场与城镇功能设施的有效衔接与合理布局,提高其作为交通枢纽的整体功能,使交通枢纽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转变为引导城镇空间结构构建与产业经济发展。

其他还有多种互动模式,例如以旅游开发为特色的互动模式,以工矿资源区为依托的互动模式,以某些特色产业聚集而成的特色小镇的互动模式,如基金小镇、电影小镇等等。在这些模式下,一方面相关产业得到了发展,另一方面城镇化水平也有了相应的提高。

小城镇城镇化与产业集群的互动发展是小城镇发展中的核心问题。以小城镇城镇化与产业集群互动为着眼点,通过优化小城镇空间,努力改善自然和人文环境,提高小城镇人力资源素质,为新型经济的发展创造适宜的物质空间环境,能够促进小城镇的产业集群发展升级,同时通过产业集群的发展推动小城鎮城镇化进程。在发展过程中,要根据本地特点,认真研究、准确定位本地的小城镇城镇化与产业集群的互动发展模式,高质量推动当地经济与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G Myrdal  Economic theory and underdeveloped regions [J]. Economica , 1957, 27

[2]王慧英,季任钧 中小企业集群与小城镇经济发展[J].小城镇建设,2005(3).

[3]李杰义,周倩 地方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机制——浙江杭州市3个小城镇的探索性案例研究[J].经济论坛,2017(4).

[4]郑小碧,陆立军 城市群与协同型市场产业网络的协动机理研究——以浙中城市群与“义乌商圈”协动发展为例[J].经济地理,2012(32).

[5]陆根尧,盛龙 产业集聚与城市化互动发展机制研究:理论与实证[J].发展研究,2012(10).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城乡产业融合与空间融合互动研究”(项目编号:2020-ZZJH-324);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创新驱动的河南省小微企业产业智能化升级模式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400410126);南阳师范学院2013专项研究项目“基于TRIZ理论的企业自主创新研究”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互动模式产业集群
基于“平面镜”为例分析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互动模式
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互动模式的构思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新常态下蚌埠市玻璃产业集群发展探究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湖北省大冶市食品饮品产业集群效应分析
证券投资课程教学中多维度互动模式的研究
互动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的运用探究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