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对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意义

2020-08-31 14:57晋小江
中国经贸导刊 2020年20期
关键词:资产管理

晋小江

摘 要: 018年的资管新规进一步强调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存在实施管理的力度较弱和形式重于实质等问题。本文建议从“了解产品、了解客户、产品风险与投资者适配、信息披露、投资者教育这五个方面提升金融机构规范展业意识,采用多元化管理方式,建立形成科学管理体系来改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关键词: 资管新规 资产管理 投资者适当性

在资管新规中,国家进一步强调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重要意义。其明文规定了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必须将“了解产品和“了解客户作为经营活动的首要准则,在没有对产品和客户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不可以进行任何经营活动。这种规定的目的是在根源上进一步对投资者的适当性进行控制与管理,避免投资者进行盲目的风险投资,以此来降低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风险。

对于资产管理业务而言,刚性兑付的存在无疑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而要想将刚性兑付逐渐消除,就必须对投资者进行适当性管理。这种管理不是完全剥夺其投资中的自主性,而是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可以认识到“卖者有责与“买者自负的现代金融交易的诚信原则与契约精神。金融机构必须要秉承“卖者有责的基本原则进行业务活动,只有金融机构先负起忠实勤勉的责任,才能基于公平与正义的原则来要求投资者“买者自负,否则就会有失公平。只有二者之间相互配合才能真正地打破刚性兑付,实现金融业务上的公平与正义。

一、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现状

当前,我国资产管理行业正在面临一场重大的变革,这场变革甚至可以说是对于整个行业的重塑。在这一过程中,对投资者的适当性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就现实状况而言,我国针对投资者的适当性管理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实施管理的力度较弱

在金融机构的现实运行中存在许多的矛盾点,其中较为突出的一点就是“不可将产品销售给超出其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人这一基本原则与金融机构的销售业绩及利润最大化目标之间的矛盾。当前,金融机构对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主要是基于有关部门的监管,若离开了监管部门的有效约束,金融机构就有可能会放松对自我的要求,将相关规定束之高阁。因此,金融机构对投资者的适当性管理还不够深入,有许多金融机构都仅仅是应付了事,离真正做好做优还有一段距离。

风险承受能力测评问卷是帮助金融机构进一步了解投资人个人现实情况的重要途径,对其进行合理利用有助于规避投资风险。但是在现实工作中,有许多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会刻意引导投资者对其情况进行虚假填写,从而使投资人承受金融风险的能力得到提升,进而为投资人推荐更多的产品。这样一来对投资者的风险评估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二)实施管理的形式重于实质

金融市场瞬息万变,金融机构的管理体系却是相对稳定的,这就造成了二者存在不相匹配的问题。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规定中明确表达了资产管理机构具有“对普通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评估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金融机构一般会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对有意向的投资者进行一些基础性的评估。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评估虽然相对而言比较容易操作,但其准确性却不容易掌握。资产管理机构往往并不能通过这种问卷调查的方式真正了解到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首先,投资者在填写调查问卷时很有可能会具有一些主观性,不能对自己当前的状况进行较为客观地分析,甚至有些投资者会对事实进行夸大,以此来获得对高端金融产品的投资机会。这样一来就会使资产管理机构对投资者自身的情况产生错误的判断,从而推荐其去购买与其真实的风险承受能力不相符的金融产品。调查数据显示,在仅仅使用调查问卷对投资者进行风险评估的情况下,其获得的结果准确率不足40%。

其次,从投资者个人角度来讲,每一位投资者对风险的认知都是不同的,其投资偏好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对其而言,相关的意外事件都可能对其投资方向及喜好产生较大影响。在经历了多次投资后,投资者对资产管理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对投资者应对风险能力的变化必须有相对动态的反映,然而很明显传统方法并不能满足当前现实情况的需要。

第三,我国现在在金融行业实行的是分业监管制度,也就是由多个部门共同对金融活动进行监管。这就会导致各种有关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规章制度分布零散,不容易建立起一套完整有效的监管体系,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对金融行业的市场监管。这也直接导致了在对金融投资者做出风险评估时,各种金融机构所设计的调查问卷的内容是不同的。不同的调查问卷内容必将导致不同的评估结果,甚至对同一对象以不同调查问卷方式做出的评估结果有时就会截然相反。这既有可能使投资者面临一些不必要的困扰,也有可能使金融机构依据调查问卷得出的评估结果对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做出错误判断,从而影响到投资者的正常投资计划。

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改善思路

(一)提升金融机构规范展业意识

针对投资者在各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产品本质趋同的背景下,建立资产管理行业统一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标准,可以从监管层面防止套利和竞争中的不公平问题出现。要对监管规则进行统一,就要从“了解产品、了解客户、产品风险与投资者适配、信息披露、投资者教育这五个角度加以管理。

从根本上讲,金融机构最重要的性质之一就是其将获得经济利益作为其所追求的第一目标,而这种独一经济利益的追求很容易让金融机构在实际操作中刻意忽略对投资者的适当性管理。这些违规操作的金融机构大多都抱有侥幸心理,企图借助监管机制中的漏洞来使对投资者的适当性管理仅停留在表面上,并不对其进行严格地贯彻执行。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向国外学习先進的管理经验,建立起一套更加完整且具有操作性的违规处罚机制。一套完整的金融机构违规处罚机制必须拥有多样性的处罚措施,如罚、警告、撤销资格等,以此才能真正对金融从业者起到震慑作用,使其不能违规、不敢违规。

(二)采用多元化管理方式

在实践中我们逐渐发现,偏向传统的金融规制方法不能更好对投资者进行保护,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了。因此,对金融手段进行改革势在必行。金融机构的改革应该从金融科技化水平的提升入手,进一步进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这种新型的管理手段对整个金融市场来说都意义非凡,可以打破刚性兑付,进而实现金融普惠。

首先要积极运用时下较为流行的大数据等手段对投资者进行综合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投资者的客观财务实力、风险偏好、风险认知水平、投资经验等方面的能力进行评估,以此更精准地对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衡量;其次是在资产端的风险管理中要积极使用最新技术,以更好地对资产风险进行分类评估;而后可以建立智能化系统,将投资者情况及投资产品的匹配规则全部嵌入模型化、智能化的投资者与产品风险适配系统,利用智能分析对其进行匹配,如此一来便可以减少在风险投资中的人工干预,以降低金融投资风险;最后,可以强化线上平台的服务,通过网络途径进一步提升投资者的投资能力以及其对金融投资的风险认知水平,进而更深层次地普及“买者自负的投资理念。

(三)建立形成科学管理体系

对于资产管理机构而言,着力构建一个合理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体系十分重要。在实际的运营中,一个完善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体系可以对投资者进行规制,这样一来管理机构的合法权益就有了切实的保障,在此基础上也可以将投资者的资金投入更好地与市场相融合,增强资金的实用性,使资产管理机构的竞争力得到提升,使其整体水平得到提高。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体系的构建需要综合多重因素,主要应该从以下五项内容入手:

1 做好对投资产品的风险评估。产品风险评估是指在对产品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对其所承担的风险大小进行评估与预测。对产品风险的评估能够增加投资的稳定性,使金融科技的优势得以显示。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金融产品风险评估体系对金融机构来说意义十分重大。一方面,投资者可以经由风险评估体系进一步对其有意向的投资产品的风险状况进行了解,并将其与其他的投资产品相对比,从中挑选到最适合自己的产品;另一方面,对于资产管理机构来说,可以使其金融产品的风险评估更可控,也可以进一步体现出其在资产端风险识别和管理上的附加价值。

做好对投资者的评估。投资者评估就是指金融机构在进行金融活动之前要先对其客户进行了解与评估,这是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步骤,甚至可以说是其核心内容。在进行投资者评估时要遵循一定的步骤,一般而言可以先对其客观实力进行了解,而后再对其主观风险偏好进行分析,以此来对一个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进行整体评估。了解客观实力的来源主要有投资者本人向资产管理机构提供的个人基础信息、资产信息等内容。在信息科技广泛应用于金融行业的今天,资产管理机构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投资者所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求对其客观实力有更加准确的了解;而主观风险偏好则与其不同,主观风险偏好相对而言更加侧重于对投资者的综合投资能力进行认定。所谓的综合投资能力主要包括投资者的个人投资规划、投资者对于投资风险的认知能力等等。对于这些问题的评估也有多种评估方式,具体的使用可以依照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一个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的高低是由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经过综合考量得出的,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个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都是无时无刻不在随着投资者的主客观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要想对投资者的风险承担能力进行了解,必须每隔一段时间就根据其变化对其进行重新测评或者进行局部的调整。对于一个资产管理机构而言,实施投资者有效评估是必不可少的。对投资者的评估可以帮助资产管理机构更好地制定投资计划,更加精确地判断某一金融投资产品的受众。

3 要做好投资产品与投资者的匹配。产品风险与投资者的适配要以上述两点评估为前提。如果没有准确的评估,那么二者的适配就无从谈起。建立产品与投资者适配体系的目的在于既要降低投资者的金融投资风险,又要为其打造足够的空间,让其可以按照自己内心的想法来自愿的对投资产品进行选择。

对于资产管理机构而言,只有准确地把握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同时着力提升自身的风险识别能力,才能对投资者进行区分,并将其与相应的投资产品相对应,以此来实现资产和资金的精准匹配。在此过程中,资产管理机构必须注意以下几点基本规则:首先,二者的匹配必须以风险承受能力为衡量标准;其次,一旦发现投资风险超过正常限度,就应该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对风险进行及时的规避,并积极引导投资者回到正常投资轨道;第三,要根据投资产品所对应的风险等级对其进行一定的分类设置,而后对每一类的投资产品的初始投资金额进行一定的设置,即为其设置一定的“准入门槛;第四,对于投资风险比较高的一类产品,要对其设置单投资人最高持有金额,这样做的目的是帮助投资者进行风险的分散,以防止有些投资者为了追求高利润而对高风险的产品进行盲目投入,最后导致风险加剧;最后,注意在为高龄等特定投资人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其进行特别的风险提示,反复提醒其注意投资风险。

4 规范全面及时的信息披露。信息披露机制主要应用在产品销售之中,加大信息披露的力度可以更好地将投资者与投资产品相匹配,有效降低二者错误匹配的几率,这样一来资产管理机构“不当销售的风险也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信息披露机制对资产管理机构的要求相对较高,主要是要求其在交易期间必须正视其受托人的特殊身份,在交易活动中尽到其最大努力履行忠实勤勉义务。具体来讲就是在投资者的资产信息发生重大变更的时候,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快告知投资者,让投资者可以及时对相关情况进行了解,而后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对其进行防范与应对。要更好的进行信息披露就必须要积极地建立健全资产管理机构内部的投后风险预警监控体系,根据预警结果对投资产品实时调整评级,并将其相关的动态及时地向投资者进行披露。

5 不断对投资者进行正确引导与教育。投资者教育是指资产管理机构对市场中的投资者进行引导的一个过程,这也是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整个金融市场来说,投资者教育都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投资者教育的途径有很多,当前比较多的是對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通过互联网进行投资者教育可以增强教育的深度与广度,使资产管理机构与投资者之间可以更加深入地交流,也使金融知识能得到更好地普及。对投资者的教育可以使其更好地了解投资对象,进一步了解金融市场的运作模式,提升其对金融风险的防范意识,从而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投资规划。

总之,当前的资产管理行业要想回归到“受人之托,代客理财,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本源,就必须进行改革,而此次改革的重点就应该是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问题落实到市场之中。从目前国内市场的现状来讲,无论是从投资人数还是投资金额上看,都是个人的投资者所占市场份额较大。这就意味着整个市场还不够成熟,相对于成熟的国外市场而言,国内市场的管理难度更大。我们必须认识到,我国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各项制度都还有待完善。在此情况下,我们必须积极主动探索新的出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致力于将金融与科技相结合,打造完整实用的线上化金融服务体系,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妍 大资管时代的行业监管困境与出路[J].中国法律评论,019(04).

[]张付标 证券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研究[D].北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014

[3]徐明,卢文道 证券交易“买者自负原则的司法适用及法制化初探[J].证券法苑,011(06).

[4]纪鑫,陈博 资管新规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影响研究[J].西部金融,019(06).

[5]袁熙 美国的客户适当性自律管理制度[C].中国证券协会 创新与发展:中国证券业01年论文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01

[6]赵昕 对我国银行理财业务合格投资者的分析与建议[J].金融监管研究,016(06).[ZK)]

(韩晓宇,特华博士后工作站)

猜你喜欢
资产管理
浅议互联网时代
新常态下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优化途径分析
高校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交互研究
论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
浅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绩效角度下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方法探讨
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建设
博物馆资产的管理与安全监控